分享

上党门一一不对称美的杰作 | 作者:刘庆斌

 大河文学 2022-01-18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1

许多人有种偏向:借来的书猛读,自己的书却搁置那里蒙了灰尘;旅游观光必去远方,对近景不以为然。因此,也有了观光新说法:就是一群人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踏破铁鞋跑到另一群人活腻的地方,摆拍、兴叹。此话虽有点夸张,但对那些不屑一顾本地景物而一味媚外的驴友,不失为极当的讽刺。
上党门,作为我们山西长治市的标志性建筑,她不仅美,而且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最近,我有机会对她来了一次仔细地欣赏和深入地探究。
上党门,是长治古城的象征。古朴大气,雄伟壮观。你若驻足仰望,是否会啧啧称奇?一一她竟是这般奇妙的设计、奇特的造型!左右两端的钟、鼓二楼,不仅宽度、高度各不相同,而且,相距于门厅的距离更是悬殊。真愜:左看右看,越看越想看;美轮美奂,越品越有味儿。这,分明就是一幅不对称美的杰作呀!
我怀着景仰的情愫,近前目测,抬步丈量。上党门坐北朝南,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屋顶灰质灰兽,屋坡沿口勾头滴水瓦装饰。门前两头巨大石狮分踞两旁。钟楼、鼓楼分别位于上党门西侧和东侧。钟楼二层,砖木结构,进深和面宽为三开间。楼坡覆以灰瓦,楼脊中央置约1.5米高的琉璃兽。楼顶飞檐,四角悬挂铜质风铃。鼓楼的层次、结构、形态与钟楼相同。钟鼓楼上方镶置“风驰"、“云动"两块匾额,非常醒目。基座墙壁上次第排列着历史名人故事的浮雕:秦琼卖马、陆登抗金、王佐断臂等等,彰显着丰富的上党文化底蕴。我注意到:钟楼基座呈正方形,鼓楼基座呈长方形。虽然两楼的层次结构相同,但钟楼相距门厅的距离比鼓楼的足足长出10米多,鼓楼比钟楼约高出1米多。这就引出一个重要疑问: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楼宇建筑绝对是以轴对称型占统治地位,为啥单单在这里却采用了不对称型设计呢?
历史就像一位匆匆的行者,留下的踪迹往往是扑朔迷离,令人费解。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扑朔迷离的踪迹才给后人留下宽泛的研究空间。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即为其三十六郡之一。上党门,最初为古上党郡署的大门,尔后历代相继为潞州、潞安的州署、府衙大门。始建于建安元年(196年);隋开皇年间(581年一一600年)重修;金元时期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再次重修。
署衙重地,经过历代不断扩建修葺,其结构布局几臻完善。尤其是唐代李隆基任潞州别驾的三年,州署大兴土木,增建了许多楼堂馆所,亭台楼榭。据《山西通志》记载:李隆基初封楚王,后改为临淄王。中宗景龙元年(707年),以临淄王的封爵、卫尉少卿的四品官职兼任潞州别驾,任职三年。他在隋朝建筑基础上,对子城进行扩建改造。署内主要建造了梳洗楼、藏书楼丶圣瑞阁、看花台、德风亭等。李隆基常与潞州名士、幕僚、契友们登临德风亭,品茶吟诗,评论囯事。
再从州署周围的设施来观:南有牌楼,北有箭楼,前有上党门,后有望云轩,西有府学、都察院,东有花园、莲花池。可见,此处得称“城中子城",着实不虚。只可惜这许多建筑历经兵燹,早已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仅能在方志史书里拾得零星的碎片。作为署衙大门的上党门,同样屡遭兵火浩劫,幸赖几任有见地之地方官吏偕古城黎民,戮力为艰,几次重修,方才得以保存至今。而且,伴随修建维度,流传下来奇妙绝伦、亦真亦幻的风物美谈。
2

古上党地区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故乡。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等壮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里的每一处名胜古迹,几乎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例如“精卫鸟衔发鸠山木石填海”“滴谷寺石窟中曾源源流出谷子”等等。教人浮想联翩,似信非信。奇伟的上党门,同样笼罩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相传,上党门钟鼓二楼距门厅的距离原本是相等的。起初,两座门楼处各卧一个巨大的青石神龟,作为镇楼之宝,日夜相守,忠实地履行职责,保持着上党门的平衡与盤稳。在上党门东边是州署花园,内有一处莲花池。池水涟涟,荷花妍妍。池底的大泉眼,由一只金蛤蟆守卫,使每日流出的水量刚好满到池沿,不缺不溢。
话说就在明朝时期,从外地蹿来个盗宝贼,听说莲花池里有金蛤蟆,于是心生歹念,便偷偷潜入池底,妄图把这镇池之宝盗走。不料这金蛤蟆像生了根一样,任凭怎么弄也弄不动。那盗贼气急败坏,用随身携带的大锤把金蛤蟆砸破了。于是,宛如水桶般粗的水柱喷涌而出,大水滔滔,很快就漫出园子,漫灌潞州城。水位还在不断上涨,眼看快要漫到上党门了。在这危急关头,东侧鼓楼处的神龟突然显灵啦!它毅然爬下楼台,泅水来到莲花池,用身体堵住了冒水的泉眼。慢慢地,大水退去,潞州城得救了,上党门保住了。可是,经过这场劫难,钟鼓二楼严重失衡,东边鼓楼被西边钟楼一下子拉过去10多米,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今天我们走近上党门,看到的驮碑大石龟已非昔日之龟,它是人们后来从署衙院内请出的。据说对面那尊大石龟,也在解放以后建烈士陵园被迁走。
以上仅是故事的版本之一。围绕上党门的建筑,还有另外的版本。
3

据《水经注》上说,上党郡治,始设长子。唐《元和郡县图志》中说:“秦为上党郡地,后汉末,董卓作乱,移壶关城,即今州是也。”今州,即潞州,就是现今长治城这块地方。话说历史发展到明朝年间,封建统治者为了皇权永固,实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又到了一种不可调和的地步。
自古道:“民怕刀兵起,官怕纱帽丢,穷怕常生病,富怕贼汉偷。”“四怕”之中,前两怕尤其使统治者惶恐不安。上党地区,地处高拔,形势险峻,环境复杂,山民强悍,常有不堪忍受统治和压迫的乡民起来反抗。朝廷震怒,下令采取各种措施,靖安一方。地方政权主要施以三种手段:一是充实州署,二是扩充武备,第三就是固筑城垣。因而重修上党门时特别注重了凸显“镇守”功能。朝廷对工程非常重视,特地从江西调来风水大师张胤,全程负责勘测、设计和监工。
张胤来到潞州,首先对整个上党地区全面考察,登临老顶山,涉足浊漳河,遍览上党山川地貌,融会太行风物特点,然后,于署前设坛祭神。但见黄幔紫帐,青帷丹墀,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内设诸神牌位,次第有序排列,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尊,香烛贡品,陈置停当。选定吉日午时,敬神上香后,张大师修发素袍,合十端坐,闭目祷诵,念念有词。随后祭酒拭器,罗盘伺候,操盘作法,邀神公决。帐内烟雾缭绕,符絮飞舞,俨然神祇登场,相交纷纭,天罡地煞,激烈角逐;牛头马面,剑来戟往,过招瑶坛,赤日无光,昏昏漠漠,杳杳冥冥。经由一系列摆舞作念,排列组合,最终推演出了恰当的图形方案。
针对上党地区东山西水,东高西低的地理形势,一扫传统的轴对称形设计,使上党门建筑取东扬和巍巍老顶山相照应;求西抑同滔滔浊漳河互表里。所以,鼓楼比钟楼高出1.3米,是隐含“依山镇水”之意,同时暗合“与天为党”“离天三尺三”之旨。如此设计,概为强化州署“依天而座,靖安一方"的“镇守功能。
4

还有一种说法,上党门建成后,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兵火频仍,治乱更迭,几经损毁,又几经重修。其面貌和造型少不了翻新和改造,甚至钟楼、鼓楼的位置曾经几番挪移。据清乾隆版《潞安府志》记载,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知州傅遂l建钟楼于治西旧台,建鼓楼于子城西颠。天顺三年,知州李濬改筑鼓楼台于治东,与钟楼台对峙。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来钟楼与鼓楼并非分列门厅两侧,而是同在门厅以西,并且鼓楼还在钟楼西面、子城之巅。是后来才将鼓楼改建于门厅之东。囿于地形,上党门东侧之东斜街所限,鼓楼楼台便距门厅较近若干。恰恰体现了堪舆学里“取法自然,因势构成”的原则。正所谓:天宝物华,款曲有致。
解放以后,政府又几次对上党门进行保护性修缮,引入了诸如彩绘、浮雕等新的元素,更使她变得端庄秀气,煜煜生辉。
5

上党门之美,美在其集传统建筑艺术与近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突破了千篇一律的轴对称楼宇建筑的窠臼,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形成了我国建筑领域的一枝独秀。
上党门之奇,奇在她朴实地秉持东方雅致庄重建筑理念的同时,和西方夸张灵动的建筑手法不期而遇,从而打造了东西方优点兼备的典雅之作。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神话传说每每寄托了人们精神层面的理想和追求。神龟赴水救城的传说正是表达了质朴勇敢的上党人民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为了大局,不怕牺牲的凛然大义,和面对邪恶势力,嫉恶如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
历史总是以特有的方式向后人诉说迤逦沧桑。兵慌马乱使多少宫阙民舍化为瓦砾,官逼民反竟留下一段瑰丽的建筑史诗!
莫非是歪打正着?抑或是纯属巧合?一侧靠拢、一侧疏朗的建筑造型恰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相契合。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说:“人若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就会站立得更持久。”上党门这样卓然别致的格局,不正是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特立独显的个性美吗?建筑大师梁思成认为: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建筑之魂就在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他在《论建筑品格精神》中这样说:“一个建筑在其立意的自由与环境的限制间,在其材料的施工与结构的功用间,能适得其宜,达到科学的及艺术的经济与物质的及精神的调和,即为极高成就。”上党门的建筑风格,在这些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得罗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仰望雄伟的上党门,深感此话比拟得是那样的精当、那样的贴切!看今日之上党门,楼台门厅,错落有致;钟鼓二楼,交相辉映,顶端“风驰”“云动”的匾额分外醒目。使人脑海里不由地翻滚起历史的风云:秦扫六合、郡置上党的威风霸气;曹操征高干折服羊肠坂的声声叹息;还有八年抗战、牵掣重庆谈判的上党战役……遐思间,偶有微风吹来,那飞檐上悬挂的风铃“叮咚”作响,清脆的铃声拨动着心弦,使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种美的享受中……
美是永恒的主题,美是亘古的绝唱。美追赶着文明的步履,文明闪烁着美的灵光。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不断创造着文明,同时也不断发现着美、丰富着美、升华着美。
上党门确是我国楼宇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他以其不对称式的造型风格,给人以灵动统一、赏心悦目的美感。别开生面地契合了人们追求物象多元化的审美意识;勿庸置疑地透射着“山高我为尊”的磅礴气势;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古朴典雅的形体神韵;超凡脱俗地表现出空灵浑厚的艺术张力;自然鲜明地彰显着她所在的这座古城大气包容的人文精神。
当你站在昌盛商业街向北仰望:端庄美丽的上党门,宛如太行巨人颈项上硕大的玉珮!再一维度观赏:又仿佛正在做功的巨擘天师。看哪!他正舒缓地弘示着宇宙乾坤太极神功。那东高西低的钟鼓楼,犹如抬起的左肱和伸出的右臂,门前的东西斜街宛若天师双胫。左腿在弓、右腿在蹬,展腰伸肢,“单鞭”“提手”,一招一式,张弛得是那样精熟、那样遒健,以至整个上党大地都被带动起久久的、强劲的雄风………
伟哉!上党门一一悠悠天地之造化。
奇哉!上党门一一不对称美之杰作。


作者简介:刘庆斌,男,山西平顺县人,现已退休,退休前在长治市城区政府工作。曾于《长治日报》《山西日报》发表一些文章。素爱文歌墨舞,坚持写作,徜徉在文字的海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