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北毕业生,有多少进了教育行业?

 名师说 2022-01-18

扫码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

欢迎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互相交流和掌握更多深圳教育相关资讯。需要加群的粉丝请添加小助理微信“ignite2017”或者扫描以上二维码,备注“入群”。

一定要备注哦!

信息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

请等一等小编,我一定会加上您的!

北大清华,代表了中国最顶尖的两所高校,其毕业生的去处,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去年,有关“清北名校硕博当中小学教师”的话题一再热议。那么,2021年,到底有多少清北毕业生进入了教育行业?

前不久,2021年清北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继出炉。“名师说”团队结合这两份报告以及近几年报告,对其中的就业数据做了梳理、分析,来看看清北毕业生在教育行业的就业情况。 

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1年北大校本部毕业生合计9704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926人,硕士毕业生5062人,博士毕业生1716人。 

由于教育行业大部分是签约就业,我们重点看“毕业去向”中的“签约就业”一栏。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1年,北大本硕博签约就业的总人数有651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609人,占比20.81%;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4365人,占比86.23%;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1543人,占比89.92%。

除去定向就业,非定向毕业生就业数据实则还要少些,官方统计有5983 名。

那么,签约就业的这些本科生中,有多少人进入了教育行业?

答案是:25.56%。相当于每4名已就业的北大本科毕业生中,有1人从事教育行业。

从比例来看,教育是北大本科毕业生第二大热门就业去向,而且仅比排名第一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相差0.8%。前两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加起来占比超过一半。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再来看硕士毕业生,在教育行业就业的人数占比为8.35%,位列第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仍为第一,金融行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的就业比例上升至第二、第三,且远高于教育行业。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1年北大博士毕业生中,选择教育行业的人数最多,占比85.56%,几乎是每10个北大博士里就有8-9人进入教育行业,且远远高于后面八大行业的就业比例。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到这里,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2021年,教育行业是北大毕业生的就业热门,而且在本科和博士层次更明显。

我们再来做一个纵向的对比,看看2018年、2019年北大的就业数据(2020年北大就业数据暂未查阅到),是否也有这个现象?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将2018、2019、2021年中有关教育行业的就业数据汇总,如下表所示。

名师说制图

至此,我们得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和一些初步的判断:

1.北大毕业生热衷于教育行业,是说他们都进了中小学教书吗?

需要明确的是,教育行业的范围是比较广的,既包括幼儿、中小学、大学教育,还有校外培训等。所以,并不是说进入教育行业就是当中小学教师,也有可能进入高校或培训机构等。

但从2021年北大本科生的就业数据看,25.56%进入了教育行业,这部分学生应该大部分进入了中小学。原因是:一、要进大学基本门槛是硕士以上学历,本科学历不满足条件;二、今年校外培训行业收紧,裁员不断,不太可能大规模新招老师;三是去年像深圳等多个城市对教师需求旺盛,加上待遇优厚,吸引了一波清北学子加盟。

2.2018年—2019年,北大本科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的比例相差不大,到2021年翻了7倍多。这是为什么?

一是需求。名校自身有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优秀的教师人才不一定要求都是师范生,也可以是其他领域或专业的人才。北大作为全国实力最强劲的顶尖学府之一,其培养出来的学子肯定也受到学校青睐,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可以补充原有教学上的不足。

二是薪酬。一线城市对名校学子更有吸引力,尤其是教育行业的薪酬吸引力在逐年提升。以深圳为例,2017年,深圳有政协委员吐槽深圳房价太高,老师工资偏低,导致新招教师难,老师被房价吓跑。仅仅过去2年时间,这个局面完全不一样了,类似“本科20万+、硕士25万+”“全年带薪假期165天+”这样的标语吸引了不少名校学子竞聘,深圳从缺老师变成“一位难求”,考教师资格证也成为了热门考试。

三是条件。2021年开始教育行业的就业人数激增,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除了跟当下的就业环境有关,也教师招聘条件的放宽有关。比如之前“有教师资格证”是一个硬性条件,没有的话就不能参加招聘。如今基本都不做要求,可以在入职后一年内考取即可。

 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共7441人。其中本科生3157人(42.4%),硕士生2437人(32.8%),博士生1847人(24.8%)。

我们同样重点看“就业”中的“签三方就业”一栏。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1年,清华本硕博签三方就业的总人数有366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279人,占比8.8%;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1821人,占比74.7%;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1569人,占比84.9%。

相比之下,清华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比北大要少2000多人。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

本科生从事的前三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3.6%),制造业(13.3%)。教育行业位居第四(10%)。

硕士生从事的前三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1.8%),金融业(20.2%)。教育行业位居第五(5.7%)。

博士生从事的前三行业是:教育(4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4%)。

在本硕层次,教育未能进入到清华毕业生就业的前三行业中。到了博士层次,教育行业成为了第一选择。而博士进入教育行业更多是进入到高等院校,从下图数据中可以看到。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再纵向看看,近三年清华毕业生在教育行业的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名师说制图

2020年清华本科毕业生中有一波从事教育行业的小高潮,但2021年又恢复到跟前几年差不多比例。博士毕业生近三年则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到教育行业(主要是高等院校)。

结论:

清北两所顶尖高校,有相当大比例的博士进入了教育行业,根据清华公布的数据推测(北大没有说明分布在高等院校的比例数据),这些博士应该大部分进入了高等院校。

如果要看有多少清北生当中小学教师,那看本硕就业数据应该最能接近大概。清北两校都有不少本硕毕业生进入了教育行业,但又有所区别,北大毕业生整体上比清华更青睐教育行业。其中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中,这一对比更为明显。北大的毕业生人数也比清华多,可以推测北大进入教育行业的人数也更多。

作者:欧欧

编辑:柳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