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为何对“天下为公”情有独钟?

 xianfengdui111 2022-01-18

  孙中山以“天下为公”为理想,孜孜以求,努力奋斗,对“天下为公”的理想终其一生而践履不渝,值得后人世代缅怀。

  “天下为公”,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而发人深省,首见于《礼记·礼运》篇。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是孔子幻想中的三代之前社会状况,人们平等互助理想社会的蓝图,此后“天下为公”更表现为历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管理理想的憧憬。

  孙中山很欣赏孔子的这段话,亲手写成了条幅,挂在墙上不时观赏,并且从这段话中提炼出核心的“天下为公”四个字。他理解“天下为公”即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理想社会,乃是“大同”理想的核心内容和达到大同境界的必由之路,“天下为公”体现出一种有深厚渊源的“民本”精神传统而为孙中山所向往。

  据刘望龄辑注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一书统计,有史料可查证的孙中山题词墨宝,存世者为299件,其中书写“天下为公”和“大同”的有40件,占到孙中山存世题词墨宝的13%强,可见孙中山对“天下为公”的执着追求。

  在中山先生一生中,他曾经数十次手书“天下为公”题词赠送他人,现在有姓氏可考的受赠人有32人之多,其中有冯玉祥、张学良等地方大员,河南籍女革命者刘青霞,也有电影导演黎伟民等民间人士以及普通青年学生等人。兹举二例:

  早年追随孙中山,时时以先生忠实信徒自诩的蒋介石也对中山先生的墨宝向往已久。但他崇信“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哲学,希望中山先生按照这八个字的意思,给他写一副对联,去装裱他的客厅。某一天,蒋介石走进中山先生的书房,见先生兴致很好,正在习字,便趁机向先生提出了要求。蒋介石踌躇满志,一心以为中山先生一定会答应他的要求,谁知中山先生并没有写,蒋介石心里很是纳闷,却又不敢细问,只得默默地退出。

  两个星期过去后,中山先生把蒋介石召到书房,拿出写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个大字的条幅给他。为什么没有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写对联而是写了这八个字,中山先生当时并没有说。

  直到几个月之后,孙中山再次召见蒋介石,给他讲了写“天下为公”原因。中山先生说:“我们中国有很多的伦理哲学和很好的政治哲学,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哲学,乃是现在西方人崇尚的哲学,弄不好,就是很危险的思想。《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这是中国很好的伦理哲学和很好的政治哲学,我们应该好好地提倡它才是啊。”蒋介石听了这番话,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不敢表示异议。

  另一位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条幅的受赠者是复旦大学的青年学子朱仲华。

  朱仲华(1897-1988),名承洵,字仲华,浙江绍兴人,参加过“五四”运动。1919年朱仲华是复旦大学文学系三年级学生,在同乡及老师邵力子先生的影响下,在时代潮流推动下投身于五四运动,担任了复旦大学学生自治会会长和上海学生联合会总干事兼总会计。当时,中山先生也在上海,朱仲华因工作上的联系,时常向先生汇报学生运动情况,有机会见到先生。10月,孙中山为复旦大学学生作《救国之急务》的演讲。当晚朱仲华代表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去孙中山寓所拜访,对孙中山关心、帮助复旦学生表示敬意和感谢。谈话期间,孙中山亲手书写了“天下为公”题词相赠,还送了一本先生自己译注的《会议通则》,并当场签名题字,以示勉励。中山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天下为公,是要天下大公。实现了天下为公,就可以达到世界大同了。

  孙先生的一番话和所赠条幅给了朱仲华莫大的鼓励。在他今后的人生中,他始终坚持履行先生教诲,成为先生的忠实信徒,长期从事地方教育和公益事业,曾以社会贤达身份被选为国民政府制宪国大代表。1948年,朱仲华拒不参加伪国大,表示与蒋介石反动政府彻底决裂。1956年,朱仲华参加民革,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委员、民革绍兴市委会主任委员等职。朱仲华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把毕生收藏的名人书画、碑帖古董等捐献给家乡政府,其中就有中山先生所赠的“天下为公”条幅。几十年来,虽久经离乱,但这纸条幅仍保存完好,墨色鲜润如初。这件革命文物现由绍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保存于绍兴市博物馆内。(陆兴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