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绍庶出,袁术嫡出,为什么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小老婆生的袁绍?

 文史趣味谈 2022-01-18

袁绍与袁术,同是东汉末年司空袁逢的儿子

袁绍年长,但母亲是地位卑下的婢女,属于庶出。袁术小几岁,不过却是明媒正娶的大老婆所生,这在古代,将来是要继承全部家业的,故而袁术打小有些瞧不起老哥袁绍。

哥两个的家族,是赫赫有名的汝南袁氏,在东汉末年的士族群体中,坐的是头把交椅。

袁氏家族,号称“四世三公”。东汉的三公,是司空、司徒、太尉这三个国家最高级别的官位。也就是说,老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人做到三公的顶级高位。

照此推算,袁绍和袁术,是妥妥的官五代,生来就赢在起跑线上,家族的人脉资源、人望威信、底蕴实力,甩出被嘲笑成宦官之后的曹操一大截,更别提那个频繁要靠杀干爹上位的吕布,以及整天哭喊喊着没有先天基业的刘备了。

然而,从后续的历史走向看,享受大部分家族资源的,并不是嫡出的袁术。

反倒是庶出的袁绍,无论是地盘、声势、军队数量,还是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都要超出袁术一大截。

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与东汉末年混乱的局势有关。

袁绍的先天弱势,在于他是庶出。

但这个致命的缺口,很快就在袁氏家族的内部操作中,给抹平了。

袁绍的父辈,一共有三兄弟,分别是老大袁安老二袁逢以及老三袁隗,其中老大袁安早逝,没来得及留下后代。为了延续袁安一脉的子嗣香火,庶出的袁绍,便被过继到了大伯的名下。

等于说,袁绍在宗法上,已经是袁安的儿子。他与袁术之间,也由同父异母的兄弟,变成了不同父亲的堂兄弟关系。

过继来的儿子,有资格继承养父家的财产和爵位。

比如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虽说曹操从下背着一个宦官之后的名声,不太好听,但却也因曹腾的关系,早早地混到了帝都洛阳的高级圈子,接触的都是何进、袁绍等顶级权势人物,连皇宫也是常出常进。

借鉴曹操的家族关系,袁绍的地位,顿时抬升了起来!

因为袁安,是袁氏家族第四代的长子,如果不是因为死得太早,按常理是要继承袁氏家族的大部分产业,仕途上,也是大概率要比老二袁逢显贵。

如此一来,袁逢嫡出的袁术,反而要被袁安“嫡出”的袁绍,给压过一头!!!

既然袁绍,已经拉平了与袁术之间,因嫡庶关系带来的差距,那么,袁氏家族的资源归谁,就得看谁先下手为强了。

恰恰在这方面,袁绍具有明显的优势。

刚过继到大伯家那会儿,袁绍坚持给“父亲”袁安守孝看坟了整整6年。

这样的举动,在咱们现代人看来,简直是浪费青春、空耗生命。但在那个时代,这却是能影响一个人仕途的关键。

袁绍不傻,他盘算的,是迎合东汉的选官标准。

汉代的选官制度,叫察举制,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考察候选人是否对父母孝顺、对兄长顺从,正式名称叫作“举孝廉”。

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嘛!

就连皇帝或诸侯王的谥号,都特意带一个孝字,比如汉景帝叫孝景皇帝,他的弟弟,那个在七国之乱时立过大功的梁王刘武,也叫梁孝王。

由此,袁绍守孝6年的举动,就很符合东汉的那个时代特点了。守孝的做法,向外界透露出了两个信息:

一个是袁绍正式以袁安的儿子自居,做了顶门立户的当家人。

另一个,打造孝子贤孙的良好人设,四乡八里地传扬开来,也能为自己营造出极佳的社会舆论。

效果嘛,也是很明显,那就是朋友圈的迅速扩张。

且不说一起田猎游玩何颙、许攸、曹操等发小,凭着袁绍搞的孟尝君模式,他散财大方、礼贤下士、广纳门客,着实为将来河北集团的人才队伍,播撒下了友谊的种子。

而袁术,在这些方面就显得有些沉寂了。

也不晓得是因为袁术上面,还有个老爹袁逢,他还没到当二房话事人的地步。还是因为后来群雄割据时,名气没有袁绍那么大,故而在史书记载上占的篇幅比较少。

总之,袁氏家族第五代的顶流,一直都是袁绍。

出道后的袁绍,因为家族的关系,顺利进入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同时期,袁术也被招揽在何进麾下,出任虎贲中郎将的要职。

但兄弟两个相比之下,袁绍在两件事上,做得更加出彩:

首先是血洗宦官势力。

汉灵帝死后,宦官拥立陈留王刘协,而何进的外甥正是太子刘辩。于是在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的支持下,何进拿武力开道,抢先将刘辩推上了帝位。但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宦官们在皇宫中设伏,砍了何进的脑袋。

关键时刻,是袁绍的部队来了一记漂亮反杀,根绝了宦官势力!

宦官集团,与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在东汉中后期的政局中来回搏杀,早已积蓄下了极深的怨恨。袁绍杀光宦官的举动,无疑要令自己在天底下的士族面前,树立起极高的威望。

袁绍办的第二个出彩的地方,就是硬刚董卓。

西北军阀董卓进入洛阳后,急于通过废立皇帝,将京都的政局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重新洗牌。为了达成目的,董卓甚至动用了武装恫吓,扬言:

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则是针锋相对,拔出佩刀,放出狠话: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随后便冲出洛阳,前往河北拉起了队伍。

这是袁绍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人格魅力大爆发的时刻。

后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各路人马之所以推举袁绍当盟主,除了他四世三公的背景外,同时跟他在洛阳时,对董卓敢于拔刀硬刚的鹰派立场,也是分不开的。

袁术,大致也是与袁绍差不多的时间,离开的洛阳,到外头去拉队伍。但折腾出的动静,却没有袁绍那么大,对人才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不如袁绍。

此时的袁绍,谋士有沮授、田丰、许攸、逢纪、郭图武将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呈现出“文臣如林,猛将如雨”的强劲势头。

再加上袁绍集团,陆续吞并河北冀、青、幽、并四周,版图和兵力,均处在诸侯第一的位置。

再来看袁术团队,纪灵、杨弘、阎象、张勋、桥蕤,还有孙坚、孙策,也就孙坚父子比较拿得出手。

但袁术在处理与孙坚的关系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讨伐董卓时,前期孙坚一路打得顺风顺水。咱们暂且不去评论孙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争抢功劳,站在联军讨伐董卓的大局角度,打仗嘛!本来就应该有功的赏,打败仗的罚。

即便站在袁术的私人角度,董卓为防备袁绍和袁术,宰了留在洛阳的袁隗全家,孙坚攻打董卓,不也是为袁氏家族报仇吗?

不过于公于私,袁术都没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孙坚恃功而骄,脱离自己的控制,因而故意拖延发往孙坚军队的粮食。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导致孙坚部队的溃败,进而影响整个关东联军的推进。

这样拖后腿,甚至背后下黑手的领导,脑袋稍微清醒点的人才,肯定是不会去加盟的。

此外,袁绍文臣武将团队,强于袁术阵营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人才们对袁绍前景的看好。

袁绍盘踞河北、虎视南方的战略,在之前的历史上,的确有成功统一的先例,那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当初,刘秀脱离更始政权,一穷二白地跑到河北,趁南方赤眉、绿林等势力相互争夺的动乱期,及时整合河北地区豪强大族的力量,进而建立了东汉政权。

两相比较,袁绍和刘秀,太像了!

于是,袁绍的集团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有人才前来加盟。

袁绍前期人才战略的成功,既有舆论造势的运作,也有东汉末年那个动乱局面的加成。搁在今天,绝对是流量的V能吸引一大波粉丝。

这么一家业绩良好、前景光明、业界领头羊的上市公司,在人力市场上,自然是应届毕业生,以及其它公司业务骨干,跳槽加盟的首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