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年前上海世博会抛出一道难题,今天有回答了

 汕头能率 2022-01-18

结合文内观点留言讨论。智谷君将综合留言质量抽取3位参与读者,各送出一本《跨越财富鸿沟》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许多变化,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富裕?建设共同富裕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中国财富分化加剧的结构性原因是什么?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财富分配的读者关注和精读。

◎作者丨逍道一


可以预见,在即将召开的冬奥会上,五星红旗将一次次冉冉升起。

1月10日,万里之外的中东,随着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的开启,已经升起了五星红旗。

眼下大变局百年之未有,疫情在继续,世界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数字化为代表的技术革命面临新的分水岭。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场革新,期待推开那一扇门,唤醒新的世界。

就像1851年世博会第一次横空出世,1889年世博会用电灯第一次带来光明,1893年世博会编织了世界第一张铁路网那样。

这届迪拜世博会,有打开未来的钥匙吗?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

图片

“一切始于世博。”

1851年和1865年,伦敦创造了世博雏形——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了工业革命起源地的辉煌。

1855年到1900年,巴黎密集举办了5届世博,会上涌现出无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发明创造。

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比拼正酣,大洋彼岸的新兴国家正悄然蓄势。

图片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美国铁路网

1869年,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全线贯通。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路程,瞬间从6个月缩短到7天。

在北美内陆最具航运价值的五大湖畔,交叠着广袤的中央大平原。美国早年铁路以此为中心,像扇子一样伸展,将全国分成一块块类似楔状馅饼的腹地。

美国历史上第二座国际大都市就此拔地而起。当地盛产野蒜,Chicago在印第安语中原义就是“长满野蒜的地方”。

图片
19世纪末芝加哥全景

铁路催生了钢铁业、煤炭业、石油冶炼业的繁荣。沿着铁路,荒无人烟的中西部有了人气,小镇像春笋一样疯长。

迅速增长的人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受益于“人口红利”的超级大国。中西部辽阔的国土,被铁路不断整合进统一市场,引爆“消费红利”。叠加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红利”,小镇发展成工商业城市。

基建拓展、空间腾挪、人口聚集、市场统一、产业升级,环环相扣,终于将美国送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图片
芝加哥的摩天大楼群

此背景下,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更像美国对黄金年代的回顾。

那个年代给人类创造了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了此后多年。

也是在多年以后,更庞大的人口优势,更广阔的统一市场,更厉害的基建狂魔。中国后来居上。

与芝加哥位居大陆中央不同,上海面朝大海,是中国海岸线乃至整个西太平洋的南北分界。

时代也不同了,集装箱发明引发海运革命,喷气机发明掀起航空革命,让更深远的全球化成为可能。

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入世后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融入全球产业链。不仅拓展国内市场,也拥抱海外市场。

上海是这一过程的优秀代表:不仅发挥了国内人口、市场、基建优势,还在全球化大生产中,完成了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爬升。

如今上海制造业的基石不再是传统工业,而是新能源、半导体、大飞机、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

图片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图源:文汇报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中国的一次总结。另一方面,它又像是一次承前启后的转折。

上海世博会的另一个背景是中国城市化如火如荼,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那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既是对时代的回应,也埋下了一条线索。

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取决于怎样发展?以及真正搞懂发展到底为了谁?上海世博会的诘问,直到12年后的迪拜世博会,才有了解答的可能性。

这12年,是数字化狂飙突进的12年。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各种概念眼花缭乱,从迪拜世博会充满未来感的各国展馆就不难发现。

图片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

腾讯作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合作伙伴,用主题概念片——“码上生活”展示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的风范。

同样是拥抱数字化,中国却做出了一个不同于美国的重大抉择。

就像彼时上海世博会的中国,没有简单复制芝加哥世博会上的美国一样。

图片

芝加哥世博会所处的年代,美国积极吸收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助力产业升级。生产端制造的消费品,经统一市场放大势能,需求端跟着繁荣。加之基建开路,一并奠定了大国地位。
 
大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投入到新技术研发中,引发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因此更上一层楼。后来硅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图片

硅谷神话奠定了美国科技巨大的先发优势,让美国无论在PC端、互联网基础研究上,都一马当先。
 
但到了移动端时代,中国通过消费互联网,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应用,让点餐、出行、入住都可以方便地在手机上完成。借由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中国的数字经济不仅领先全球,还被当做成功经验向海外推广。
 
疫情来袭,中外采取了不同的防疫策略,很多西方国家选择与病毒共存。这样的选择,造成了疫情多次反扑,经常反复“封城”、“居家办公”。
 
中外截然不同的背后,也体现科技层面的对垒。
 
挑战之下,美国的对策是——继续推进数字化,积极线上化。这极其考验一个国家以及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底座,包括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
 
美国的底气,很大程度是来自硅谷的力量。比如亚马逊早在2000年就做了打造数字生态的先行探索。
 
想做大这个生态,要让越来越多的线下转到线上,伴随而来的是海量数据处理。亚马逊最先意识到,一定要打造一个巨大的服务器基础设施。
 
2006年,亚马逊用AWS开辟云计算市场。自身电商业务庞大的算力要求,倒逼AWS不断提升性能,最终形成规模效应。
 
图片
亚马逊数字生态,图源:Benjamin Talin, MoreThanDigital

更高维度上,硅谷还思考着“生态系统”本身的进化。
 
最简单的是功能生态系统,围绕一个公司现有产品或服务建立生态。
 
高级一点的是平台生态系统,涉及合作伙伴,纳入更多数字产品。Google Hom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复杂的生态是整个不同平台,涉及不同行业、不同服务、不同用户、不同流程的超级连接。苹果、谷歌、亚马逊均达到这一境界的堂奥。
 
这样的生态,释放了商业和社会的创造力,进而助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这是美国先发优势的延续。
 
疫情还意外地让美国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消费互联网。
 
由于人口分布、城市形态等原因,美国电商、外卖等生活服务类业务一直不发达。疫情倒逼美国人改变了过往依赖线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互联网也成繁荣之势。
 
站在消费互联网巨人——中国的肩膀上,过去更依赖现金和信用卡消费的美国人,也开始感受到扫码支付和点餐的便利了。
 
图片
美国TOP15互联网公司均衡分布,图源:腾讯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6月2日

中国情况恰好相反。
 
过去这些年互联网嵌入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互联网高度繁荣,地球人都颇为羡慕,产业互联网却落下了功课。
 
实体经济那边,中国也需要补课。无论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期待升级,以激发更大生产力、创造更多价值、往产业链高端爬升。
 
其实中国实体经济,恰恰有最丰富、全链条的场景,这让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能大有作为。于是“数实融合”就成了中国必然且必须的选择。
 
没有人否认过去十年中国在消费互联网的巨大成功,但产业互联网的打法截然不同。
 
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自身,于是互联网平台的角色不是继续做大平台,而是化整为零,将舞台交给企业本身,承担更多的主动性。
 
以腾讯为例,投入产业互联网三年以来,携手30多个行业,合力打造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但你几乎在前台看不见腾讯身影。
 
一言蔽之,产业互联网,不是成就平台,而是为了成就产业。
 
图片

高层多次强调: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

使命召唤下,在互联网时代茁壮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中国公司,都积极探索“数实融合”。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科技公司反应的速度不亚于硅谷。这背后正是来自“数实融合”探索的经验。

中国科技公司迅速研发了健康码,通过大数据精确行程轨迹。时至今日,健康码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类似逻辑腾讯早有运用。

以“腾讯健康”小程序为载体,通过连接实体医院、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权威的医学科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其中智慧医疗电子健康卡,沉淀慢性或中长期病患健康数据,一卡资料支持不同医院流通,为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提供支持。

疫情让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要求,对生命有了更深理解。AI被大量用于远程会诊、数字追踪应用、数字诊断等领域。

早在2017年,腾讯觅影入选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时,就发布了AI医学解决方案。腾讯觅影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AI技术与医学跨界融合研发,能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筛查和诊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硬核技术倚赖人才和研发能力。无论“数实融合”,还是数字化本身,根子都需要基础研究的底蕴。

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马化腾与北大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公益性奖项——“科学探索奖”。以鼓励年轻人投身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这才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

场景和需求的不同,“数实融合”会呈现多种组合态势。无论是对国民经济,还是对产业互联网,制造业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于是大家对制造业如何“数实融合”格外期待。

人们印象中,钢铁属于绝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工业,傻大笨粗黑。

如今腾讯、华为、阿里这些科技公司主动下场“干脏活累活”,逐渐让曾经的重工业变得“轻盈”,变得富有想象力。

在柳州,数字化让柳钢能搭起一个数字化透明工厂,全面赋能冷轧厂人、机、料、法、环全流程。

在鞍山,数字化让鞍钢在煤焦化配方的智能化方面真正做到取代人工计算,配煤的质量精度提升超过95%。

图片
腾慧飞瞳AI质检仪正在工作

在“难啃”的工业质检领域,腾讯深入其中,帮富驰高科的质检系统“找茬”,把AI技术装入质检机,让质检变得又快又准。

制造业“数实融合”在夯实世界工厂底座,避免空心化的同时,也助力曾经的夕阳产业,迎着朝阳向高端化升级。

图片

至此,中美“数实融合”路径已然清晰:国家与企业同频共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双轮驱动。

相比之下,美国更迷恋科技的力量,骨子里是硅谷的极客精神。中国用科技助力实体的同时,学会了紧贴社会脉搏,从全局思考。

于是中国的“数实融合”,关注到很多有社会价值的场景。

去年郑州千年一遇的暴雨洪涝,让千万人口大都市进入危急状态。城市运转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腾讯文档保证了救援的顺畅,以及市民的紧急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