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党军统毛森回忆孟良崮战役

 123xyz123 2022-01-18

毛森回忆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前 整编74师在46年整编,当时是3旅6团制,总人数大概25000人左右,经历了淮阴战役,两次涟水战役后部队有伤亡难以补充,将俘虏的几千共军补充到部队,这个也为孟良崮战役埋下伏笔。到了最后关头,俘虏掉转枪口,攻击孟良崮的整编74,招致失败。

当时共军的情况:华东共军在优秀政委和强悍军干领导下,经过年生聚,整训,已经逐渐形成有力军团。日本投降时,又收编了多股伪军,收缴日伪很多武器装逼,只是缺乏重武器不能固守和攻坚,但有很多迫击炮,运动方便,杀伤力大。并且打土豪分土地,穷人们很高兴,有群众基础。当时已经有十多个纵队,共拥有20几万正规军,还有大量民兵,随时补充伤亡损失,还有大量民工运输补给之类的。和国军不同,国军重视训练,共军在实战中学习技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弥补军事上的弱点。

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驻防北桃墟,陈毅曾想吃他,倾力猛攻,打了几昼夜,因为该处是交通要道,大炮运动灵活,张灵甫扼要猛击,周围又都是高山,华东部队没法合围,最终撤军。

在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就满腹牢骚,很气愤的对毛森说,整编74师是重装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2-30万部队来打,他也能应付,现在让他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着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和他过不去,一定要张死,我就死给他们看。毛森觉得可能张的态度傲慢气盛,得罪了人。当时毛森还听到国防部和徐州陆总部及鲁南若干将领私下闻谈,批评张灵甫是一头懒牛不肯出力,每次作战他总是鬼叫。张灵甫也和汤司令面陈苦衷,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83师长李天霞聪明灵活,表面工夫较积极,军纪较差,战斗力也较差。不过资历比张灵甫深,两军编成纵队,张灵甫受李天霞指挥。从苏北打鲁南,经过多次激战,张灵甫有怨言,硬拼牺牲多的是74师,有功劳的是李天霞,,还有当初争夺74师师长的时候也有矛盾,所以孟良崮战役,李天霞犹如隔岸观火一般,派一个重建的团冒充一个旅,并指示在关键的时候要见机行事。

黄百韬老成持重,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但不是黄埔系,经常战战兢兢,在救援过程中又没有尽全力。

7军和48军又不是蒋的嫡系,待遇补给常有不公,进攻和打援懒洋洋不肯尽力。

孟良崮是崎岖山路,人马拥挤,宿营,补给都极为困难,因多岩石,极难构筑工事。大炮不能运动,拉拉推推变成累赘废物。逢山不能开路,遇水搭不成桥,此处绝境,将士们多有怨言,张灵甫更是满腹牢骚。孟良崮会战前晚,毛森才看到国防部作战命令,令张灵甫由孟良崮渡汶河,攻取坦埠,受李天霞指挥及支援。张淦和黄百韬部队策应。

毛森当即向汤恩伯陈述当前不利情况,汤恩伯听后分析,打了一通电话,给粗的答复都是国防部下的命令,现在部方便更改,执行即可。

孟良崮战役最终是共军歼灭整编74师后从容撤退,给国民党内部沉重打击。共军首次歼灭一个王牌整编师,华东战场形势稍微有所改观。分析原因1、统帅部和国防部轻敌,认为共军实力不行。此时华东共军实力并不像所说的那样弱,足以歼灭一个王牌军。2、团结程度,从战前形势看各纵队分的很散,但听说要打整编74师,都能迅速集合,攻坚和打援各司其职。反观国军,都在观望不前,即使统帅部发号施令都打折扣完成。3、情报,这个自然不用说,国防部制定完作战计划,共军就知道了,而国军对共军一无所知。4、对部队了解程度不如共军。整编74师是重装部队,进入山区就发挥不了优势,而国防部依然让他们进攻坦埠,即使毛森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做出调整。综上所述,围歼整编74师似乎又在意料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