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纣王和杨广:亡国之君真的是罪大恶极,万恶无一善吗?

 写乎 2022-01-19

作者:闲客

历史上,亡国的君主总是要背上千古骂名,很多坏事没做过,为夸大其执政的昏庸无能,后来的统治者也会让其背负起来,以彰显继承统治政权的合法性。“亡国之君不闻善。”,所有的罪恶脏水都可以泼上去,反正历史是由自己书写的,好坏都是自己说了算。

然亡国之君果真的一无是处、罪大恶极,万恶无一善吗?思考一下历史,总是会找出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一)骂名千古的商纣王

纣王,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

根据《竹书纪年》和《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乙生叁子:长日微子开、次日微仲衍、叁日寿王(即帝辛)。在不同类别的史书中,纣王都是君王中的最大反面派,恶行可谓是罄竹难书。

《尚书》记载:纣王,喜欢女色,好听靡靡之音,不敬鬼神,不好好料理国政,好饮酒,而且杀害忠心耿耿的大臣。

《尚书》为周人所作,为表达周朝造反的正义性和合法性,自然极力丑化帝辛。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纣王思维敏捷,善于辩论,领悟能力强;力大无穷,能徒手格斗猛兽;才智足可以不听劝谏,又好用言语掩饰自己的过错,自认为天下没有比他更高明的人;酗酒贪杯,享乐好色。在政治和道德上没有为纣王说句公道话。

《封神演义》中伐纣时,描写更夸张:“纣王荒淫无道,荼毒生灵,不敬祖先神灵,绝灭纲纪,不听谏言,杀害忠良,用炮烙虿盆等人神共愤的酷刑对待大臣和百姓,又性格残毒,敲骨剖胎,取童子肾命”,更是将纣王说得十恶不赦。

历史延定下了负面的基调,以及后来儒学的兴起,对君主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认为君主必须具备仁心,“要求君心端正,以德修己,以公去私。”于是乎,纣王再一次成为帝王中的反面典型,钉上了道德骂名的十字架,一代代被丑化,再也没有了拨乱反正的机会。

纣王的不赦罪名是什么?

《周书·牧誓》中写道:纣王听信妇人之言;不诚心祭祀祖先神灵;不用宗族亲属,任用小人,实施国家政策不好,百姓受苦。写得应该比较客观,因为,参与的都是当事人,没有过多胡说八道、极度贬低反而失去真实性,让人不能信服。如果不是被灭国以丑化他,这些罪名都摆不上台面,后代的皇帝过之的不在少数,也没有谁被骂得这么狠的。

史料所载,商纣王继位后,重视农桑,着重社会生产力发展。军事上,不断对东夷用兵,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扩大了华夏的势力范围。《商代史》认为纣王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形成地域上大一统的君王。

一位伟人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由此可知,纣王是一个思想想活跃的事业型君主:

他政治改革,剥夺贵族的权力,任用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员;

军事上征服外夷,拓展国家发展空间;

剥夺诸族权力,推行中央集权;

改革宗教制度,减少人殉。

根据学者对殷墟有关祭祀甲骨卜辞的统计:早期用人作为祭品的有5418人;中期用人作为祭品的有1950人;晚期作为祭品的有75人。可以看出,商朝晚期,对远古时期,残忍的祭祀制度被改变,宗教制度更人性化。

纣王的改革,动了贵族、诸族和宗教势力的蛋糕,在内部引起诸多矛盾。帝辛提拔的人员对制度不熟,缺乏政治经验,管理水平欠缺,使得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动摇。而排挤世官大族的做法也使得纣王缺少政治上的盟友。

帝乙、帝辛两代人的频繁征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透支了殷商的国力。贵族、诸族和世家大族伺机而起,建立统一战线,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当想丑化一个人时,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周武王夺了商朝的政权,纣王自然一无是处。子贡说:“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二)千古昏君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任皇帝,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隋唐演义》中讲他弑父欺母、荒淫无道、伪善残暴、杀兄诛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和任用奸佞,将他描写得十恶不赦,做尽了世间的恶事,所有可以抹黑的词语都一般脑地加了上去,也成了道德标准的负面标竿,千年以来,挨的骂和帝辛有得一比。

就是这样一个基因里都冒着坏水的昏君,唐太宗还娶了他的女儿,生了一个最贤明睿智的儿了李恪,在唐太宗的的儿子里是最拔尖的。只是长孙无忌私心太重,为了保证自己的亲外娚当皇帝,最后将李恪整死了。

说明杨广的基因还是不错的,杨广写的《春江花月夜》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他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诗句,曾被秦观取入词中。”王夫之说杨广诗:“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能做出这种诗的人,人品上是不会太坏的。

况且,史书上讲杨广一生中只有萧后一个皇后,连史上记载的嫔妃只有几个。

那么,他还是太子时荒淫之事是怎么来的,恐怕是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做出来吧。隋减朝如果不是亡国,杨广也是能在帝王中排上号的。

当晋王时,二十岁便被父亲委以重任,担任领衔的统帅,领导了灭陈之战。虽说手下能臣强将众多,只是名义上的统帅,但也证明了父亲对他的信任和认可。

史书上说他善于伪装,骗取了父母的信任,得到了太子的地位,但细察历史,哪个帝王不是影帝级的演员,跑龙套的不是被兄弟便是被大臣弄死了。

赢政亲政前,称吕不韦为相父,任母亲和嫪毐勾结一起而装糊涂,忍辱负重,登基后便开始秋后算账,车裂了嫪毐,扑杀了同母异父的兄弟,之后,先迁吕不韦于蜀,后逼其自杀。

汉宣帝在霍光活着时,卑躬屈膝,每见霍光,背上的汗湿透了衣服。霍光死后,任其家人豪横,待其谋反之状显露,便将霍光家人灭了族。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那是个赢者通吃的世界。

杨广继位后,在军事上,攻灭吐谷浑,讨占城,征讨契丹和流求,三征高丽。对内建设洛阳和迁都,挖大运河。政治上,消弱关陇陇贵族权力,杨广始建进士科,制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

杨广修订法律,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

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一个人想改变几代人的做法,他对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超出了百姓和国家的承受力,百姓不堪其苦,揭竿起义的烽烟在全国燃起。用才制度的改革和削弱关陇贵族权力的行动,导致内部统治的不稳,内外不稳动摇了统治基础。

第三次征高丽失败就象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庞大的大隋王朝轰然倒塌,杨广也被委以重任的宇文化及缢弑,享年五十岁。杨广死后,在关陇贵族支持下的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兄,很快接管了权力,建立了李唐王朝。

杨广倒霉就在于他身后是一个强大的唐朝,还有一个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渊抢了老表的江山,拼命地要丑化杨广,以强调得位的合法性。你看,不是我要抢老表的江山,是他太差劲了,天下的人都反对他,我这才勉为其难,为解救天下的危难,不得已才当了皇帝。

到了李世民,杀了兄弟,逼了老爹禅位,怎么洗白自己,老爹没法丑化,在忠孝为天的社会里,无不是的父母。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就是继续往杨广的身上泼脏水,前面的人身上越脏,显得自己身上越干净,于是,杨广就只好继续给李世民当替罪羊了。

哪个庙里都有冤死的鬼,历史上更多,胜利者总是将闪亮放在自己身上,将黑恶放在失败者身上,以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抢占道德制高点。

帝辛和杨广都是理想主义者,志向高远,又急功近利,将人想象得过于美好,又象艺术家一样,将伟大的事业当成一件件艺术品来完成。可治大国如烹小鲜,农耕社会里,物资和劳动力不能在流水线上制做出来,当理想超出了现实,百姓没有了饭吃,必然是要造反的。

另一方面,蛋糕没有做大,不要轻易动支持者的利益。

帝辛和杨广一样,都是切蛋糕时,以为利益受损害者是没有反对意见的,或者认为即使有反对,自己也可以处理好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人性的底线。在这样的背景上,成为亡国之君,也是意料之中的。

历史上,后世越昌明,前代的亡国之君越不堪。商之后的周,隋之后的唐,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文化鼎盛,文学昌明,前代的亡国之君如何会有翻身的机会,只有背上冤屈,永远订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