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砭法 | 砭调药疹

 昵称51657969 2022-01-19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中医文献中又称为“中药毒”。其临床特点是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尤以禀赋不耐者为多见。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新药的不断出现及药物滥用的加剧,药毒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药疹通常为Ⅳ型过敏反应,以斑丘疹、丘疹为最常见表现形式,偶尔有脓疱或大疱,主要累及躯干和四肢近端。

病机:

1、风热外侵,入里化热

风热邪侵袭腠理,入里化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溢于肌肤。

2、湿热内蕴

药毒侵袭患者禀血热之体,受药毒侵扰,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发皮肤,内攻脏腑;或禀湿热之体,受药毒侵扰,体内湿热蕴蒸,郁于肌肤。

3、病程日久,气阴两虚

病久药毒灼伤津液,气阴两伤,肌肤失养;或久病阴液耗竭,阳无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

案例分享
图片

基本情况:女,32岁。全身瘙痒两周余,加重两天。

西医诊断:药疹(沙棘油过敏)。

中医诊断:药毒(风热蕴表证)。

现病史:患者在美容院上午做身体沙棘油排酸后出现过敏现象,于晚上凌晨一两点胳膊开始痒,随后使用地米及服抗过敏药物,并用芦荟胶艾灰涂抹后在用吹风机吹,吹后痒感加剧,由偶尔发痒变成每晚一个小时一醒,痒得无法入睡,不能用热水洗澡,不能盖厚被子。皮肤科治疗五天,输液期间偶尔痒,停止输液后又反复发作,痒感加重。

图片

皮肤情况以及用药情况

治疗原则:祛风清热止痒、活血化瘀。

方案:

1、心经、心包经、肺经、三焦经;

2、胸腺(胸部正中两乳间,上至胸骨柄、下至胸骨剑突结合部);

3、督脉和双侧膀胱经、肝脾肾投影区;

4、皮疹以及发痒部位全部刮到(大腿、小腿外侧前侧几乎都痒);

5、委中、血海、曲池、膈俞、风门、肺俞重点;

6、四井排毒。

刮痧过程:

第一次刮痧由单位同事申卿老师、袁老师执砭,双上肢、双手、双下肢、双足出现大量黑痧,刮痧后当天晚上睡了一整觉。过了两天后又开始痒,去皮肤科输液(激素)治疗五天,输液期间偶尔痒,停止输液后又反复发作,痒感加重。

图片

当时黑痧图片及视频

2021年12月28日来到护理门诊,进行第二次刮痧,患者主诉双肘、大腿、小腿瘙痒厉害,并伴有抓痕,刮拭的过程中双上肢以及大腿内外侧出痧相对较多,小腿膀胱经出黑痧。背部大椎、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刺络放血。回家后当天未痒,第二天夜里有一点痒,嘱其痒处拔罐,避免抓挠。

图片
图片
图片

痧像及反馈

2022年1月5日第三次刮痧,刮痧后未诉痒感,症状基本消失。嘱其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之品。

效果反馈

图片

重点穴位总结


①血海:属足太阴脾经穴,为血之大会,本穴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健脾养血之功。可治疗血病诸证,如血热妄行、瘀血内阻、阴血不足、新血不生等。刮之可凉血解毒,养血润燥,利湿祛风以止痒。

②膈俞:属膀胱经穴,位于背部,为胸腹之经气相交之处,为八会穴之血会,具理血活血祛风的功能,为治疗皮肤瘙痒之要穴。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海、膈俞两穴合用均为治皮肤病之要穴,均有养血祛风之功效。

③风门: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于肺,并与督脉相交会,本穴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④肺俞:膀胱经之要穴,内应于肺脏,为肺脏之经气在背部转输之处,“肺主皮毛”,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风门、肺俞两穴合用疏风解表,宣肺理气,为治疗风邪滞表的皮肤病瘙痒之要穴。

⑤膻中穴:系心包之募穴,为八会穴中气会之所。胸廓内藏心肺,为宗气之所,许多经脉与胸部有密切关系,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任脉为之会。胸腔前正中的胸骨后有一个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其分泌的胸腺激素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物质,故刮拭胸腺可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防治心绞痛,延缓衰老,增强人体抗病力。

⑥委中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灵枢.经脉》称“腘中”,《针灸资生经》称“血郗”,属足太阳膀胱经。有通经活络、祛风利湿、强健腰肾、凉血泄热之功。委中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下合穴,又为血郄,故可治疗皮肤疾患。


图片

执砭者:张岩、刘倩、李梦凡,河北省中医院李氏砭法师承弟子。


图片

图片

编辑:方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