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咒语

 书虫小记 2022-01-19

冯内古特的小说。

第一次接触冯内古特是他的冠军早餐,看上去就是一个文字的魔童,他居然还经常自己画一些稀里糊涂的插画,比如为了解释什么是卡车司机酒吧里常常谈到的beaver,以区别我们以为的beaver(海狸),他画了个图,画的是什么,有兴趣的可以找那本书去看。

咒语这本才让我对他有了点感受。在这个本子里,他变成了一个躲在馆藏了八十余万册图书却从来无人问津的图书馆里的写手,因为没有纸张,只好挑选那些图书中比较差劲的书里的空白的扉页之类的作为纸张来写小说,各种纸张大小不一,材质不一,所以最终形成的文本,也都是各种纸张拼凑起来的影印版本。于是,这部小说就被这些拼凑过程形成的折线分成了很多段——他真是这么在各种段落之间画上了折线

较之塞林格,冯内古特是一种冷峻的幽默,深入骨髓的讽刺幽默。

在前四分之一处有一段对塔金顿学院发展历史的描述,体现出了冯内古特的强悍功力——他的叙述方式是信手拈来那种,在你感觉不到这是在讲述一段历史事件的氛围下,冷静幽默地,谈话般的说起了历史。叙述技巧上,也是先从多个线索开始,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与事件,逐步沿着他对地理形势的描述,构造时间与地理的交织,最后汇总到一起,构成一连串事件的结果。紧接着在后文中,不断地回顾前面某个事件,又一次清理复杂事件的关系。这一段可谓教科书式的告诉你,如何讲述一段可以简单,也可以很细致复杂的事件序列。这么三页的篇幅,我反复看了三四遍,居然读得津津有味。

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上,冯内古特都会停留下来,把此刻的选择,与后续一连串的人生事件联系起来,同时,又展现此刻其它的选项,可能通向的其他路径。

同时也是主人公“我”尤金·德布斯·哈克特一生的经历。出生在克利夫兰一个镇上,拥有工程师父亲和普通的母亲。取这个德布斯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当地著名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政治家尤金·德布斯。不过尤金一直到高中之前也只是个成绩不太好的普通学生,平凡得像你我一样的人。

高中毕业时,父亲突发奇想,利用自己的工程师技能,做了个发明创造,带着儿子去克利夫兰参加青少年科技比赛,比赛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名次——因为评委组认为这属于欺骗行为,是父亲而不是儿子自己搞的发明。比赛结束后,尤金偶然遇到了正在替西点军校招揽高中毕业生的山姆·韦克菲尔德中校,就这么开始了军旅生涯。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尤金就与自己的朋友杰克·巴顿一起被遣送去了越南战场前线,在那里他们各自带了一个连队,作战一直晋升到了中校。杰克·巴顿有家族遗传精神病,他的妹妹玛格丽特后来成为了尤金的妻子,也和家族里很多人一样,后来精神失常了。杰克·巴顿没有等到自己精神失常那天,他在越南战场上被一个15岁的越南孩子一枪毙命。

尤金幸运地熬到了最后,带着最后一批家伙什,狼狈地撤出了越南战争。回到国内后,无所事事中,又遇到了当年招揽自己进军旅的山姆·韦克菲尔德,山姆后来以准将军衔退役,就到了塔金顿学院当院长,他再次招揽尤金到了学院当物理老师,开始了教师生涯。不仅教书,尤金还负责给学院钟楼上,遗留自葛底斯堡战役的一串编钟,定点敲钟和维护编钟运行。

教书几年,院长山姆在抑郁中开枪自杀,尤金也因为开罪于学院董事会成员,被作为异己分子进行跟踪排查,董事会安排了一个学生长期对他的言行进行录音和记录,收集其中涉及抱怨政府或极端倾向的言论,居然被董事会讨论后定罪开除。——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

被开除教职之后,尤金百无聊奈地在镇上游荡了一段时间。一天在常去的黑猫咖啡馆碰到了一个叫约翰·唐纳的马场管理员,这人其时是来找一个上班时间逃班的孩子,而这孩子的单车恰巧在前一天被尤金偷来骑到了黑猫咖啡馆,所以他看到孩子的单车就进来找人。尤金就这么跟唐纳聊上了,从唐纳这里了解到,就在塔金顿学院对面,州政府兴建了雅典娜监狱,正在招收监狱教员。尤金就这么去了雅典娜监狱。

雅典娜监狱是一个商业型监狱,由一家日本监狱运营商管理,所以典狱长松本是个日本人。松本把美国当做了自己的越南,受命执行一项疯狂、虚荣而危险的任务。所以,他一见到有越战经历的尤金就喜欢上了。冯内古特借着松本的口,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有关美国统治全球的模式,我所见过的最简洁的概括——美国人给全世界下了一个多聪明的陷阱啊!先是用原子弹炸,接着用美元,迫使全世界的人们大肆借债给它,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会像美国这样,利用其它国家对对美国的债权,反过来作为把柄挟持他们,美国自己却依旧坐拥累累财富

在监狱里琢磨各种教学方式,尤金想出了一个奇怪的组合——把二战参战国领导人,丘吉尔、希特勒、罗斯福、墨索里尼、斯大林、东条英机这六个人的出生年、去世年、就任时间、执政年份分别列示出来,每个人的上述四个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888,而3888的一半正好是1944,还就是战争结束的年份,这六个人名字的首字母合起来正好是Christ基督。

在监狱里,尤金居然结识了一个叫埃尔顿·达尔文的黑人连环杀人犯,他感觉达尔文和死在越南的战友巴顿很像,反正两个人都是那种稀里糊涂对什么都不在乎的。谁知不久之后,这个黑人罪犯埃尔顿·达尔文发起了一次成功的集体越狱行动,他在监狱外的朋友以及监狱内的犯人们完美配合,把看守监狱的日本职员们都打退了,出了狱,并且成功地抵达了对面的塔金顿学院,把学院的董事会成员们都俘虏为人质,与赶来镇压的州警和国民警卫队们对抗。

埃尔顿·达尔文居然还在塔金顿学院宣布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自命为总统。当然,在尤金指挥的围攻下,这个反叛行为很快就被击垮了。达尔文被打死在塔金顿学院外湖的冰面上,临死前还自豪了一把作为黑人能做出这等辉煌事业。

尤金因为指挥了对达尔文的围攻,而成为当地的英雄,被州长提名为陆军准将。尤金其时一直都是被他打死的达尔文的朋友。

典狱长松本由此失去了工作,返回了日本。他在临走时告诉尤金,其实自己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他当时是个小学生,只不过因为捡球去了学校操场坡的下面,然后就是巨响和闪光,等他直起身时,周围一切都没有了,学校、建筑、老师和同学,都没有了

尤金由此居然想到了在越南时看过的战争纪录片,其中有南京大屠杀——他认为这个纪录片是极少有的没有被销毁的占领者屠杀平民的证据——其实与越战的本质也是一样的。

我倒希望我们都是鸟,松本说。

小说就这么完结了。

其中一些有趣的段落:

我去监狱工作以后,遇到了著名的连环杀人犯埃尔顿·达尔文,可他杀的人还不及我的零头,需要强调的是,他没有我的优势,我杀人可是得到了政府全力支持的。

我不久刚刚拜访过哈佛大学图书馆,如今已有1300万册图书,真是够人读的了,而且每一本书,不是给统治阶级看的,就是关于统治阶级的。

在中学,我学会了撒谎、酒精和大麻,这三件在越南战场上都是最有用的东西。

大多数工人都安分守己,别人吩咐什么就做什么,对各自工作的内在原理毫无兴趣,也不知道他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在包装齐整、贴上标签、签发分配以后,到达了哪一处码头。我又想起了死去的美国士兵,他们大多数都是小伙子,也是统统包装齐整、打上标签、签发分配到了越南的码头。有多少人知道或者在乎,这些有趣的人为现象其实都是批量制造出来的呢,少之又少。

有一次在监狱看越战录像,我直接嚷嚷起来:我在里头!我在里头!犯人们都聚集起来,盯着电视问:哪呢?哪呢?但他们来得太晚了,我不见了。我去哪了呢?我在监狱里。

把人活活钉死的刑罚,已经让基督教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废止了;但把人成群活活烧死炸死的刑罚,依旧保留至今。

如果我们的同胞爬到了社会最顶端,那么就连他们也会把美国人当成外国人来看待。就像当年苏联的高层,对他们而言,普通老百姓不仅让人难以理解,而且让人不喜欢。

仅仅因为我们一些人会读书写字,还会做点算术,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狂妄自大到征服宇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