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蒙学韵文——《千字文》

 长啸_cx 2022-01-19


作者:彭鹭

朗诵:彭鹭

       隋唐以前,文章若不押韵、不对仗,被称为“笔”,而非“文”。为了让当时孩童从小识字、懂韵、知史,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梁武帝令大臣、史学家周兴嗣编纂一部《千字文》,于是周兴嗣就从当时大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编纂成一篇千字带韵的文章。其中每句都平白如话,易诵易记,而要做到千字不重复,又要对仗押韵,还要把天文地理、道理历史形成易懂的韵文,很不容易,为此《千字文》很了不起。这篇《千字文》就是早期中华汉民族的儿童蒙学读本。

图片

       《千字文》的第一功用就是用来识字。众所周知,识字——是孩童学习的第一步,万种学问都是从识字开始的。《千字文》的诞生让我国识字蒙学走进了一个新时代。通过学习、背诵《千字文》,让孩童先认识了一千个字,有了这一千个字的基础,儿童的基本阅读能力就有了。

图片

        《千字文》第二功用是普及天文地理、文化道理和历史演绎。几千年来,中华祖先坚信一个简单的道理:孩童在0-13岁,记忆力特别好,应该把各种基本该认识的物象、天象和人文道理先记忆下来,牢牢背诵,烂熟于心。尽管孩童有的知识可能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先死记硬背灌进去,总有一天会像牛反刍一样,就是像牛吃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将半消化的草又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然后再消化吸收。为此,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成长到一定年龄后,也会把背诵的《千字文》再回头酝酿消化,达到理解领悟。

图片

       试想一下,如果在孩子求知欲、好奇心、记忆力很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正念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这些先期的“厚积”,怎么能有以后后期的“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立德立信呢?

       《千字文》的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罗列了天地之间的许多有代表性的天象、物象和汉民族早期历史。第二部分重在讲人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原则,把修身、忠孝、信誉等告诉孩子。让这些好的、正念道理植入孩子的心灵。第三部分主要讲中华文化典籍和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第四部分讲农业生产和治家理国的要义。《千字文》是中华“明义理”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即明天地人文之义,明为人处世之理。

       《千字文》全文共1000字(实际是999个字不重复,有两个字重复),以四字为一句(为四言韵文),它对仗工整,平仄有韵,脉络清晰,文辞优美,简练雅致。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文为“绝妙文章”。自编纂以来,历代都将其成为蒙学教材,要求孩童必须背诵。

图片

       孩童在背诵《千字文》时,能认知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等等。其中很多物品和历史在当时是常识,但在今天已经是只是少数专家才能掌握,因此背诵《千字文》能为我们保存和传承了一些文化化石遗产。

       孩童在背诵《千字文》时,会不自觉的将对仗、排比、类推等写作手法记忆其中,这为孩童日后写出对仗工整、平仄有韵的诗词、格律诗、赋文、楹联打下很好的基础。

       另外,孩童用闽南话背诵《千字文》,能很准确的找到上古发音成熟期的音调,因为南北朝 时代,正是“平上去入”四声调走向成熟的时代。孩子用“平上去入”的四声调的闽南话朗诵《千字文》,不正是对我国最古老汉语言这一活化石的传承和弘扬吗?

       为此,本人非常支持孩子用闽南话来朗诵《千字文》。当然更要用普通话朗诵和背诵。

                                                                          2022年1月17日厦门

注:此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刊登、转载。

图片

朗诵者简介

中国校外教育名师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中国诗歌协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

厦门市朗诵学会会长
曾获得2015年世界华语诗歌朗诵大奖
曾获得2015年世界诗人大会朗诵特别奖
获得2016“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北京青年朗诵大赛一等奖

图片

文中插图摘选自互联网,在此感谢摄影者爱心分享!

图片

*更多朗诵精品按下方添加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