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得透”系列009:排列整齐的白斩鸡块,因其外在的“秀色”而“可餐”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2-01-19

如果教室里干净整洁,你是不是感觉清爽舒适?如果教室做了精心布置,尽管可能只有几幅画、几个字,但却感觉有奋进的号角在吹响、有舒适的气息在弥漫。对不对?

你看,形式上的布置尽管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但它对内容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外在的形式可以影响人的心情,而人的心情又会大大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是不是?

请看下面的美文片段,可能会让你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一些转变:

一位在中餐馆厨房干了许多年的大师傅说:掌熟食案,刀工利落、切得漂亮还不够,还需排列得好,上碟时整整齐齐,有棱有角,旁边加点小花饰。卖相好,看着顺眼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吃起来味道特别好。

我听了颇不以为然。暗想,人说“肉烂在锅里”。“好看”岂和“好吃”等同?可是后来我弄了一只白切鸡,切块后分两盘,一盘码放讲究,另一盘横七竖八。前者果然好吃一些。可见,人的视觉和味觉相通,心理上的愉悦为胃口上的快感加了码。两盘白切鸡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前者蕴涵着“生活的艺术”,后者却草率、匆忙,远远谈不上质量。(节选自《秀色可餐》,作者春晓)

这里的“秀色可餐”,就是一个极好的意象模型。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模型,让文章立意形象化、耐人寻味。今天,我们来分享用“秀色可餐”承载思想认识的技巧。我们的分享过程分三步:

1.  理解意象模型。

2.  演绎意象模型。

3.  运用意象模型。


美味的熟食,不但要切得好看,装盘时还要排列得好看,如此吃起来味道特别好。如此“秀色”,为何可餐?

原因很简单,即食物外在形状的美感给了食客心灵的愉悦。

如此,“秀色可餐”这个意象模型,其“象”指的是外在的形式上的美感,其“意”则是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意、优雅、闲适……

正如《秀色可餐》中所说:生活是以时空为经纬,所编织的一连串“过程”。活得艺术的人,他的时间,是一个古典的苏州园林,大的人生布局非常美妙;局部看,曲径回廊,小桥流水,嘉木繁花,一瓦一石,也经营得从容而玲珑。不怎么“艺术”的生活,是生手所拉的二胡曲调,弓弦起落,一片喑哑突兀的噪声。

食物摆放得讲究,形状上的“秀色”,虽然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食物,却会带来味觉和心理的愉悦,所以,“秀色”真的“可餐”。“秀色可餐”,是因其蕴含着生活的艺术,蕴涵优雅、韵味和意境,生活远离了枯燥,拥抱了优雅。

生活上,我们应当也完全可以创造方方面面的“秀色”,使之“可餐”。

1.  将卧室整理得干净雅洁,是不是比脏乱差让你悦目舒心?

2.  书桌井井有条,是不是比乱糟糟让你心情大悦?

3.  给日记本加几幅黑白抽象画,是不是比不加修饰让你心有温馨?

4.  养一盆兰花在窗台,是不是比窗台空无一物让你心有美好?

5.  仿写一首宋词,反复低吟,是不是比空洞呆坐趣味多多?……

生活有“秀色”,情调、优雅、韵味和意境自“可餐”。所以,我们可以养一盆花,看它慢慢长大,看它渐渐舒展枝叶、吐露芬芳;我们可以将流行歌曲的词换成自己的文字,轻轻哼唱,自得其乐;我们可以去做陶艺,看一块泥巴在自己手里慢慢成型,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秀色可餐”这个意象模型,其核心是外在的形式上的“秀色”,可以让内在的心灵愉悦、舒适。

利用这个意象模型,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作文亮起来。常见的用法有以下环节:

1.  将模型之“意”与作文试题中的主题对接:即找到作文材料的主题与意象模型的接口。

2018年江苏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将作文材料细细研读,你会发现,“秀色可餐”的食物、事物,不也是一种“语言”吗?食物、事物的“语言”也为我们打开了不同的世界,这类语言确实“丰富生活”,也能“演绎生命”。

这就找到了作文试题与“秀色可餐”意象模型的接口。

2.  编织文章表达的框架。我们可以用“秀色可餐”做题目,且在开头简要说明“秀色可餐”的事例。然后,引出“秀色可餐的食物也是一种语言”的认识,作为中心论点。

接下来的文章正文,可以紧紧围绕“秀色可餐的食物也是一种语言”这个认识,分层次阐发“食物语言”的作用:秀色可餐的食物丰富了生活,秀色可餐的食物演绎了生命,秀色可餐的食物传承了文明。

3.  文章结尾处,可与第一段相呼应,进一步深化认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