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得透”系列015:美文《面子与里子》的“里子”,很有看头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2-01-19

很多同学构思文章时,抓耳又挠腮,对于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眼前一片迷茫。

就建模师看,这类毛病,就一个症结:脑中没有构思模型。换一个说法,没有模型的表现之一,就是不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容易导致段落层次混乱,读者一看就厌。

是的,作文的构思,也是有模型的。那些下笔如飞的学生,有意无意总是按照既有的模型来构思的——很多时候,表面上看似没有模型参与,实则模型已深入骨髓。

下面,我们以一篇简短文章为例,拆解其层次关系,分析其段落功能,说明构思布局的一般规律。

我们的分享过程是:

1.  阅读错乱文段,思考正确排序。

2.  阅读正确排序,思考段落关系。

3.  阅读正确排序,分析段落功能。

第一步:阅读错乱文段,思考正确排序。

下面的段落,出自文章美文《面子与里子》,作者张欣。不过,段落的顺序已被打乱,请大家阅读各个语段,并思考该如何正确排列段落顺序。

1.  做人也一样,里子要讲究一点。

2.  我们中国人,大多比较注重面子,血气方刚者有之,一掷千金者有之。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像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靓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得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

3.  这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康洪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时,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齐地挂在那里。这是讲究里子的人。

4.  以前,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他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贵重物件,找对象所需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5.  我以前买衣服,首先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才是手工和细节。但我最近买的两件衣服,却是因为一眼看中了它们的里子。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让人觉得十分惊艳。

6.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参加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儿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打了长途电话也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

注意,注意:不要往下面看,仔细阅读以上各个段落,然后看如何正确排列段落的顺序。

思考成熟后,写出正确排序的数字序号吧。

第二步:阅读正确排序,思考段落关系。

建模师要给你提问了。问:你在排列段落顺序的时候,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凭什么认为某两个段落必须挨在一起?

你可能会说:那两个段落意思上挨得紧呗。这没错。赞一个。用术语来表达,就是语意上承接紧密。好了,上面错乱的语段,正确的排序是:

426351

你,排对了吗?对了?那恭喜你。错了?那得好好反思一番了。

好,下面列出的,就是原文。请从语意承接紧密的角度,认真阅读文章,准备说说段落间的承接关系。

面子与里子

张欣

1)以前,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他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贵重物件,找对象所需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2)我们中国人,大多比较注重面子,血气方刚者有之,一掷千金者有之。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像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靓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得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

3)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参加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儿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打了长途电话也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

4)这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康洪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时,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齐地挂在那里。这是讲究里子的人。

5)我以前买衣服,首先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才是手工和细节。但我最近买的两件衣服,却是因为一眼看中了它们的里子。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让人觉得十分惊艳。

6)做人也一样,里子要讲究一点。

最好先别往下看,你知道建模师肯定会给答案;看了答案省略了宝贵的思考,如此傻事最好别干。

请细读上文,思考段落间的关系吧。

好了,该文6个自然段,段落间的关系请参考下面分析:

1)简要叙述一件事,(2)的观点是从(1)中引出来的。(3)简要陈述了一个现象,是对(2)的后半部分的例证。(4)的第一句“这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是对上文(3)的总结。顺而引出潘红的事例。(5)又是简要叙述,用纵向对比的方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例证了“讲究里子”。(6)对全文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中心观点“做人,里子要讲究一点”。

对照分析,联系上面文章,细细体会一下。

第三步:阅读正确排序,分析段落功能。

在领会自然段间的关系后,我们来分析各个自然段的功能。彻底明白各个自然段的功能,你就大概知道如何安排自然段的顺序了。

你看,(1)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引出”(2)段内容,是(2)段内容不至于突兀而出,是吧?换个角度说,正因为有了(1)的铺垫,(2)的出现才自自然然、水到渠成。对不对?所以,(1)的功能就是“引子”。

2)段前半部分承接了(1)的语意,顺而提出“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再接着举光鲜美女的事例为证。可见(2)的功能是“过渡”。

3)简要陈述了一个现象,是对(2)的后半部分的例证。所以,(3)的功能就是“例证”。

4)第一句“这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是对上文(3)的总结。顺而引出潘红的事例。所以,(4)的功能是“过渡”。

5)引出自己的事例,是对上一段末尾“潘虹”事例的叠加,所以,(5)的功能是“联己”。

6)的功能,就是“收束”。

所以,你看,整篇文章的布局思路,就是四个字“引议联结”。对不对?(1)是“引”,(2)(3)(4)是“议”,(5)是“联”,(6)是“结”。其实,也可以看作“起承转合”模型的变式。

当然,该文提供的只是布局的思维模型,在实际写作中不必完全照搬该模型。完全可以在“引议联结”模型的基础上,做一些合理改动和创新——模型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提供基础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要你全盘照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