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得醉 || (028)花径睡莲迎客笑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2-01-19

花径睡莲迎客笑

宋亚军

走进秀美庐山,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花径”。

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大约2公里的地方,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这里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据导游介绍,元和十年,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诗人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相约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他们强烈地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这个时候虽已是暮春时节,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花瓣纷纷,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正是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地迷住了,随口诵出七绝:“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

听到“花径”一词,我马上联想到了杜甫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同的是,这里的花径,干干净净,路上湿漉漉的,闪着晶亮的水光。在花径门口拍照留念后,我们走了进去。

花径亭中有一横石,上刻“花径”二字,据说系白居易手书。虽曰“据说”,但我宁愿相信,这就是大诗人亲笔。想当年诗人为此地桃花所感染,激情涌动,吟出著名的《大林寺桃花》,会好提下“花径”。那该是怎样赏心悦目的情景啊。

园中的湖形如提琴,故名如琴湖。园中繁花如锦,曲径幽幽,湖光润饰山色,一时风景如画。

石阶小路的正中,如琴湖是一片不大不小的荷塘。荷塘里遍植睡莲,白色的睡莲,一朵朵的,迎风绽开。

圆圆的荷叶平铺在水面上,清清碧水,显得荷叶更加翠绿。就在那翠绿的环绕中,白白的睡莲趴在水面上。虽曰睡莲,但不见花朵有丝毫睡意。相反地,莲花洁白朵朵,花瓣迎风舞着,轻轻颤动,似轻启芳唇,给游人一个个妩媚的笑脸。

我蹲在水边,静静地欣赏白白的睡莲。世间万物,形象万千,大自然才是最美的最高明的创造者。而人类,又创造性地赋予了万物以情感,正如梅花象征坚贞不屈一样,莲花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总喜欢在纷繁的自然界万象中,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正是这种喜好,我们才观物有情、见物思理,人与自然万物才建立了相似的联系,让人类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通相合,并在这种相通相合中得到心灵的启示和审美的愉悦。

我这样想着,就觉得眼前的睡莲笑容不断绽放,带着清香的盛放,送来一种神秘的气息,让心灵逐渐纯净起来。这也算一种感应吧。

池塘的右侧,是白居易故居。虽是迁址所建,但大诗人白居易曾在此留下诗篇,地以人传,大诗人为这里增添幽幽韵味。

    要离开花径了,我最后看一眼那白白的睡莲,我发现,睡莲与我依依惜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