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们都渴望伏特加、乐队和狂歌热舞,可是,生活的本质,或者说生活的原点不是那样的。生活的原点,是素朴,是简单,是夏夜里扑着流萤、挥着小扇。 由不得你不信,逸兴遄飞只是偶尔,只是暂时;云淡风轻才是日常,才是长久。请看作家林清玄先生的观点: 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还原到素朴之地的生活,无非是“轻罗小扇扑流萤”,无非是“薄薄酒,胜茶汤,粗粗衣,胜无裳”,或者是“短笛无腔信口吹”,或者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林清玄《自心清净,能断烦恼》) 1. 不要误解林先生的意思,他是在告诉我们,人生自然可以也必须努力拼搏,以实现人生理想,但是,不要以为人生总是色彩斑斓、霓虹闪烁,要清醒地知道人生的常态是素朴和平淡,如此,短时的迷乱、狂野不会让你执迷,长久的粗茶淡饭不会让你厌倦。对不? 2. 林先生曾言:心有沉香,不惧浮世。一颗对世界清醒认知的心,就是珍贵的沉香啊。心有清醒认知,才不被变幻迷离的外相所迷惑。因为你知道,外界那些灯红酒绿,只是不实的浮沫,只是虚幻的泡影。 3. 素朴之地的生活,简单,平淡,才是生活的原点。暂时的忘情狂野,短暂的迷醉虚幻,偶尔的星光灿烂,都只是离开原点后的暂时扩展,最终都要回到原点。周国平说,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信然。 人生贵在清醒,许多的悔恨、毁灭,都源于当初的一时迷醉。短短一段人生旅程,你要格外珍惜啊。 生活中,你的哪些经历、感受与林清玄先生的认识暗合呢?如果有,且能与林先生的认识非常吻合,那就容易产生共鸣了——共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心灵中的一丝颤动,是一种难得的机缘。 1. 在衣着上,你是不是大多时候比较朴素?是不是那种不追求华美绚丽的朴素? 2. 结合你的经验设想一下,天天大鱼大肉会怎样?你还有胃口吗?再设想,天天小米饭家常菜会怎样?你会恶心到咽不下去吗?你看,小米饭家常菜才是生活的原点,那些大鱼大肉只能是暂时离开原点后非常有限的延展,最终还得回归到原点。 3. 观看演唱会,几个小时的流光溢彩、声色炫美,你觉得很好;但假如每天有这样的几个小时,你会怎样呢?还会觉得是美好的享受吗?反过来想,雨天听雨,晴日观花,粗茶淡饭,这样的日子,即使一生如此,你也能甘之如饴吧。 没有冰的季节,怎样才能滑冰呢?吉姆将脚上穿的鞋和能滑行的轮子组合在一起,想像出了一种“能滑行的鞋”。经过反复设计和试验,他终于制成了四季都能用的“旱冰鞋”。 你看,将两个事物组合在一起,就是很高明的创造了。我们将林清玄先生的认识,与作家白落梅的认识组合在一起,请你来创造出新的认识。我们的思维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1.细细研读,找到二者的接口。 2.在接口处,生成新的认识。 3.用合理的方式,表述新的认识。 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还原到素朴之地的生活,无非是“轻罗小扇扑流萤”,无非是“薄薄酒,胜茶汤,粗粗衣,胜无裳”,或者是“短笛无腔信口吹”,或者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林清玄《自心清净,能断烦恼》) 人在年轻的时候,莫不是希望这一生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可终究,还是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找到接口:前者的“生活的原点”,正是后者所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此即接口。 2.生发认识:新认识的基本框架,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生活的原点”。 3.表达认识:在基本的框架之内,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积累,按照自己的行文习惯,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请看示例: 每个人恐怕都憧憬一生全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可是,这些只是在生活原点基础上暂时的、偶尔的延展;所有的延展,都会回到原点,生活的原点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