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只贪吃狐狸,18种高中生学霸必备思维(下)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2-01-19

注:为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必备思维方式,笔者虚构了18个贪吃狐狸的小故事,将18种思维融于有趣的故事之中。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

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美味了。

不过,每个狐狸性情不同、阅历不同,导致每一个吃葡萄的故事,都是那么有趣有料……

书接上回,继续为大家讲述狐狸的故事。
聪慧的狐狸,有时也会翻车的。

10

第十只狐狸准备今晚去偷葡萄,狐狸兄弟们都嘲讽它:算了吧,你一个书呆子,还想吃农夫的葡萄?就你那小体格,连墙都爬不过去!这只狐狸信心满满,毅然决然的去了。果然,它带回了好多葡萄,自己毫发无损。原来,别看这只狐狸身体不强壮,又只知道读书,它却很细心,记得今天是农夫岳母的生日,而农夫的妻子是个悍妇,生日宴会是必须去的;再有,这只狐狸通过读书,扩大了视野,知道今晚月末,后半夜肯定漆黑一片……狐狸兄弟们都翘起了大拇指。
现象剖析
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车祸从几率上看,一定是偶然的,然而其中也有必然。两位司机都心存侥幸,都想在最快的时间通过这个路段,都觉得也许对方会让,都信奉一句话:两强相遇勇者胜。于是就顶上了。艺术家在偶然中获得了灵感,创作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作品。虽然灵光乍现的那瞬间是偶然的,然而这当中有蕴含了多少经年积累的必然呢!狐狸成功偷到了葡萄,是偶然;但是,此成功却蕴含了平时细心观察、读书扩展视野的必然。
所属思维  偶然与必然

    11

 第十一只狐狸召集狐狸兄弟去偷葡萄,众兄弟因前两次被农夫追打得非常狼狈,个个摇头。第十一只狐狸说:“今晚去偷葡萄必定马到成功,因为农夫肯定不在果园里!”大家都笑了。见大家不相信,他扳着指头一一说明:“第一,我看见农夫给他的大狗吃了很多骨头,肯定是希望狗整晚上精精神神的;第二,马上该做晚饭了,小木屋的烟囱里没有冒烟,说明什么?说明农夫不在;第三,确切消息,今天是农夫岳母的生日,他肯定得参加生日晚宴啊;第四,最终关键的,农夫非常怕老婆。岳母的生日宴会,他怎敢不去?”经此分析,狐狸兄弟们觉得有理,一声呼啸,奔向果园,果然饱餐一顿,且满载而归。
现象剖析
 综合多个因素分析事物,所下的判断才最可能接近事实。第十一只狐狸从四个信息入手分析,得出了“今晚农夫不在果园”的判断。因为分析的因素足够全面,得到的结论就正确无误。
所属思维  综合与判断

12

 第十二只狐狸来到果园门口,细细观察,发现果园门口,有几株葡萄熟得早,颜色如玛瑙,似乎飘来了香甜的气味,让它咽了一大口唾沫。于是,它就摘了满满的一大筐,到家后赶紧招呼兄弟们来吃。狐狸兄弟们一拥而上,然后又一起转过身,表情扭曲,狂吐不已。原来,那颜色如玛瑙的葡萄,酸得厉害,根本就没熟!
现象剖析
 现象有真相和假相,假相具有迷惑性,只有认清真相,事物的本质才容易被揭示出来。“口蜜”是假相,“腹剑”才是本质。《聊斋》中的恶妖往往都是长着“桃花面”的。《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也有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孔。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不断反复、深化的复杂过程。这只狐狸,只看到了葡萄颜色如玛瑙的假象,就错以为已经成熟,谬也。
所属思维  现象与本质

    13

 第十三只狐狸来到果园,费劲万苦千辛,钻了进去。看到满园子都是玛瑙一样的葡萄,想到昨天狐狸哥哥的错误,心想:这些葡萄,肯定都是酸的,还没熟呢。于是,空手而归。
现象剖析
 现象有主流现象和支流现象,支流现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抓住主流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庄子·秋水》中,河伯见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间不辨牛马,便欣然自喜,后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方才望洋兴叹。河伯欣然自喜,是因为只见支流现象,便以为是天下乏至美,殊不知还有北海,主流现象更是浩瀚,所以后来望洋兴叹。只见支流,以小为大,及见到主流,知晓全局,方知天下有更大者,自己不过井底一蛙罢了。“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杯弓蛇影”也是此类。这只狐狸,只看到了前日狐狸哥哥摘的葡萄是酸的这个支流现象,误以为这个支流现象就代表了整个园子里的葡萄状态,大错。
所属思维  现象与本质 

   14

 第十四只狐狸来到果园门前,细细侦查发现,今晚农夫不在园子里。它大喜过望,摘了满满的两大筐葡萄。狐狸兄弟们都祝贺它,羡慕它。但狐狸爷爷却笑不出来,说:这不一定是好事啊。果然,这只狐狸吃的太多,拉肚了,很严重,半夜去了医院。狐狸兄弟都同情它,觉得它错过一年一次的误会,非常可惜。但狐狸爷爷却说:这未必是坏事啊。舞会那天晚上,发生了爆炸,不少狐狸兄弟受了伤。而那只拉肚的狐狸,却躲过了一劫。
现象剖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狐狸摘了大量葡萄,本是好事,但好事却转化成了坏事——拉肚进了医院。大家以为拉肚是坏事,没想到这只狐狸却因为拉肚而躲过了爆炸——坏事又转化成了好事。
所属思维  对立与统一

   15

 第十五只狐狸体格弱小,虽然也想吃葡萄,奈何翻墙极有难度。但是他没有灰心,买了一副沙袋绑在腿上,每天晨曦初露,就去跑步,去跳高……几个月过去了,这只狐狸来到葡萄园,纵身一跃,跳进了园中,众兄弟目瞪口呆。
现象剖析
 这只狐狸绑着沙袋“去跑步,去跳高……”,这个量变的不断累积,最终几个月后发生了质变“纵身一跃,跳进了园中”。生活中,量变引发质变的事实俯拾即是。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益”、“日损”都是量变的过程。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所属思维  量变与质变

16

 第十六只狐狸不愿意吃葡萄,也就不愿意去果园偷葡萄,众狐狸兄弟想千方设百计多方劝导,均无效果。后来,这只狐狸偶尔吃了一颗葡萄,甜汁满口,大呼好吃。从此,不用狐狸兄弟们催促,他都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偷葡萄的队伍中——大哥,咱啥时候再去偷葡萄啊?
现象剖析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关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辅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先前,尽管“众狐狸兄弟多方劝导”,但不起作用,可见“众狐狸兄弟多方劝导”的外因作用不大。该狐狸“大呼好吃”之后,内因被唤起、被驱动,于是发生巨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偷葡萄的队伍中”。
所属思维  内因与外因

    17

 第十七只狐狸对果园反复侦查,最终决定从北门进入偷葡萄。众兄弟问他,他说:“北门外边是一条河,农夫肯定疏于戒备;最重要的是那条河很浅,很容易过去!”众兄弟追问:那条河确实很浅吗?他说:“我都观察好几天了,还跳进去几次呢。确实很浅的。”黑漆漆的夜晚,狐狸兄弟们出发了。到了河边,大家非常放心的下到河里。结果发现,河水很深,先下去的那个兄弟在水里翻腾,大叫救命。众兄弟赶紧齐心合力救援。原来,前些天河水确实很浅,昨天,上有下了暴雨,河水已经暴涨。
现象剖析
 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不能用固定不变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那只狐狸凭借以往的观察印象,就断定当晚的河水肯定依旧很浅,显然没有从变化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认识固化,故有此劫难。
所属思维  运动与发展

  18

 第十八只狐狸向大家提议,弄个肉包子,浸泡高度白酒,丢到果园里,农夫的狗吃了肯定烂醉,就容易下手偷葡萄了。为了证明自己建议的高明,狐狸摇头晃脑的说:“书上早就说过'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嘛!”众兄弟兴致勃勃的奔向果园,瞅准机会,把浸泡了高度白酒的肉包子扔到狗身边。可惜,那只狗闻了闻,竟然根本就一口不吃!还朝着狐狸兄弟们狂吠几声,引得小木屋里一阵声响,估计农夫披了衣服拿着猎枪快要出来了。众兄弟落荒而逃。
现象剖析
 “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确实是从实践中得到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认识,使认识更深刻、更适合当下的情况。所以,搬运认识而不因地制宜,是很容易出错的。
所属思维  实践与认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