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判性思维-贬低抑制影响理性判断

 思维观察员 2022-01-19

-- 共1000字 / 阅时2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对闪烁其词的表述做了简单介绍,这期栏目我们来聊聊修辞手法中的贬抑——贬低抑制。

01.

先读读下面几句话——

a.这家公司就这样,能发年终奖很不错了

b.不必在意华仔在会议上说的,他刚入职

c.小鹏、比亚迪都一样只是国产电车而已

d.他确实很细心很会照顾人,对谁都那样

什么感受呢?

拿年终奖也不念好、观点再好也不被重视、车辆“出身”被瞧不起、原本的偏爱成了“中央空调”…

类似例句中,试图降低人物(及其观点)重要性或者事件意义的表达方法,就是贬抑——贬低抑制。

句子b中,即是试图用“刚入职”来贬低抑制华仔在会议上“说的”内容。更确切地说是:

抑制其他人对华仔“说的”内容的重视度、降低他观点的可信度。

02.

如果对语句表达敏感,就会发现贬抑的表达往往含有一些典型词语。

“只不过”、“所谓的”,还有加双引号。

如果练跆拳道的阿强给你说:

(阿强)绿带,而我表哥只不过蓝带

你若不了解跆拳道色带等级,仅听这句话你会自然地认为:

绿带的级别比蓝带的高。

阿强用的“只不过”让你有理由做出这种假设,这就贬抑了他表哥所取得的成就的意义,实际上蓝带比绿带段位高。

如果我们听完公开课,评价说:

做学术分享的那位年轻女士是所谓的教授。

这里“所谓的”出现在“教授”身份前,不自觉地就贬低了她作为教授分享的学术成果的可信度。

还有,通过加引号进行的贬抑表达:

大壮通过函授自考拿到了他的“学位”

这里“学位”加上了引号,给人一种“不正式”的感觉,虽然是“学位”,但引号加得不像学位,倒像是弄虚作假勉强凑数一样。

03.

有时候,一些句子很难判断它是否使用了贬抑手法,若要正确辨识,就得参照具体语境。

如果我们听到:

小美以10票优势当选优秀个人。

这里的“仅”可以是对小美当选的贬抑,也可以不是,这完全取决于10票优势的占比程度。

若有10000人参与投票,而小美赢了10票,那么“仅”字用起来完全恰当——领先微弱,差点失败。

若投票是在30人的团队中进行,那么10票就是相当悬殊的差距了(假定没弃票)——那将是20比10(即2比1),再用“仅”来说明投票结果,就会明显带有倾向性。

之所以出现这种带有倾向性的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降低小美与对手所获选票差额的重视度。

我们了解贬抑的手法,并不是说要杜绝这类带有倾向的表达——也不可能做到——而是了解它们,避免被倾向性表达影响到理性判断。

对语言操纵保持警觉,我们就可以减小无意间被“聪明”的表达者所欺骗的可能。

以上就是我们对贬抑手法的简单介绍,下期 [周三] 栏目我们再看看刻板印象是如何影响理性判断的。

# 推荐——

批判性思维-委婉的表达和粗直的表达

批判性思维-修辞手法影响理性判断

批判性思维-广告的可信度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