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可以治百病!

 小马叨 2022-01-19

编者按

劳动,是人的第一属性。

没有劳动,人类现在还只是一群猴。

劳动,可以治百病。

六期研修生丁芳芳老师就通过让孩子到工地劳动,以赚取买鞋钱,治好了中学生常见的攀比病。

劳动,除了可以治攀比病,还可以治中学生的懒病、骄奢病、空心病等等富贵病,而且标本兼治。

前几天,和一个刚刚休学的高二学生家长远程。

这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清北班,但因为不喜欢班主任,处理不好同学关系,高一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导致高二成绩班级倒数,被迫选择休学。

小马叨问道:孩子休学这一年,家长想怎么安排?

孩子父亲毫不犹豫地回答:先给他找个高中,跟着高一学习,补一补高一的知识。

小马叨听完,没有评价,而是给他讲了两个故事。

故事一:同学的弟弟

大学同学的弟弟,初中不爱学习,初二就不念了,还告诉父母:

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上学了。

这位父亲并没有打死他,而是让他在自己的建筑队里干活,一干就是三年,这期间,他哥哥考上了大学。

三年后,同学的弟弟,把自己挣的所有钱都交给了父亲,并严肃、认真、坚决地对父亲:我要上学!我要像哥哥一样上大学!

父亲静静地看着儿子好一会,问道:你真想好了吗?

儿子坚决地说:我早就想好了,我一定要上大学!

过了几天,同学的弟弟上了私立高中,刻苦学习,从倒数第一开始,高三时已名列前茅,老师还会在课堂上让他给同学讲考试题。

现在,他已经是一所大学的教师。

现在,同学的父亲已过了古稀,但在村里走路,腰板是笔直的。

故事二:毛岸英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

10多年未见的父子短暂相聚之后,老人家就让毛岸英到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尽管毛岸英已是苏联军事学院的毕业生。

孩子父亲听后,沉默了好一会,说道:

马老师,我明白了,家长不能心太软!

父母得狠下心让孩子吃苦,他复学后才有动力,才能坚持!

小马叨脸上露出了笑容,对着孩子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小马叨相信:几年后,这个学生一定会发自肺腑地感恩父母当年做出的这个“狠心”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决定了他的一生。

但遗憾的是,能做出这样“狠心”决定的家长太少,太少。

几年后,对于那些现在正敷衍学习,甚至休学的学生一定会怒发冲冠地怨恨他们的父母当年做出的这个“慈心”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这个高中生的话题就聊到这吧,话题有点沉重。

接下来,大家来欣赏“狡猾的”丁芳芳老师是如何与孩子斗智斗勇,治好了孩子攀比病的有趣故事。

买鞋记

读了《李四光那点事》,对李老小时候的成长故事感触颇深。

李老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祖父、父亲都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父亲又经常在外面忙碌,妈妈一人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日子很艰难。

李老从小就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扫地、挑水、推磨、砍柴等。

李老从小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成长起来,创造出精彩人生的。

那天看到段老师分享的经典语句:劳动治百病。

周末趁机也治了一把儿子的“攀比病”。

上周五晚上,儿子嬉皮笑脸的和我说:“丁老师儿,你儿我看上一双篮球鞋,非常beautiful,麻烦您给付个款呗!”

我一看,好家伙儿,599!先做个深呼吸平复一下心情,说到:“关键时刻这眼镜跑哪去了?这没戴眼镜,也看不见小数点点在哪儿了?”

“哎呀,妈,别装晕了,没有小数点,我这都是便宜的了,我们同学那鞋都有的一千多。”

“真羡慕你们同学都有个有钱的妈,可惜呀,丁老师这个妈呢,国库资金紧张啊!”我说完这话之后,瞅了瞅他,那小脸开始转阴了。

然后,我又问儿子:“真的、真的非常喜欢这鞋子吗?”

他用力地点着头。"既然你那么喜欢这双鞋子,那如果让你为之付出点儿代价,你愿意吗?”

“愿意!愿意!妈,您说吧!什么代价?”

“其实呢,也不算代价,这双鞋子我出300元,剩下的呢,你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一些钱来买这双鞋子。

正好呢,爸爸项目上这两天在招杂工,一个小时30块钱,也不太累,你可以去试一试,你看哈,你一天干8个小时能挣240元,两天就是480元,再加上我给你出的300元,你既能买了鞋子还能剩181元啊!你觉得可以吗?”

听我这样一说,儿子高兴的说:“可以!可以!这个操作真可以有哦!”

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心想:“傻小子,别高兴太早!”

说干就干,周六上午安置好一切已经是9点半,上午的工作是在管道沟里铺平石粉与小石子,一开始儿子兴致很高、干劲儿超足!

两个小时下来,昔日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啦,于是上午就此下班。

午饭时间到了,我说带你们吃“自助餐”去,说到自助餐两个小朋友,眼睛“唰唰”像放电一般,不停地问工地上也有自助餐吗?

走到生活区,我指着餐车说:“10元的自助餐,四荤四素俩汤,随便吃,超级划算!。”俩人直勾勾的看着餐车,有种“被坑”的感觉。

下午两点上班,儿子被安排着和其他两名工人在路边打杂,填土、清扫路面上的垃圾等。

虽说中午休息了两个小时,但他体力明显下降,手心被磨的红红地,不时在裤子上蹭一蹭,缓解一下疼痛。

干到五点钟的时候,他实在是干不动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一天下来干了五个小时,挣了150元,用他的话讲就是:“累的腰酸背痛腿发抖”。

晚饭也没怎么吃,我说:“明天咱们早点去,七点半赶到,就能多挣点了!”。

儿子没有回应我,早早的回房间睡觉了。

星期天早上起床后,儿子对我说:“老妈,今天就不去工地了吧,我还有作业要写,鞋子就按你的标准买吧,不过我有一个请求,这150元能不能归我所有?”

“当然可以,你的劳动所得嘛,你可以自由支配,但要合理消费。”

他点点头又来了句:“辛辛苦苦挣的,我可得省着点花!”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孩子内心总是无忧无虑的,被捧在手心里长大,不知“人间疾苦”、“不食人间烟火”,根本体会不到生活有多不易、父母有多辛苦、赚钱有多艰难。

劳动可以治百病!

让孩子们动起来吧从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尽早锻炼孩子们的“肩膀”,让他们来承担责任,承担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有了这样勇担重任的“肩膀”,孩子将来才能成为国之栋梁!

以往文章

李四光的那点事!

钱学森们·强迫博士·空心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