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乡愁:您贵姓?啥字辈?祖上来自何方?

 夏德明 2022-01-19

五莲山区百姓大都是元末明初自山西洪洞、江苏东海迁来,

也有少数来自河北枣强县。

根据已经查阅到的族谱资料,本文简述五莲境内部分姓氏的祖上来历、家族分布及常见字辈。

族谱资料可能与民间传说、民间认知不符,但皆以族谱为准。其余姓氏多因族谱失传,一般不予收录。

文中如有谬错、缺失,请您在留言中更正、补充。


01 丁氏

日照丁氏

主要分布在五莲南部街头、丰台一带。

明初,丁顺由海州徙日照,住今奎山街道丁家楼。二世丁尧迁居涛雒。其后裔散居东港、岚山、五莲等县区及海内外。
旧字辈:“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

新字辈:“炎帝太公,子孙旺盛。风云际会,八修家乘。慈幼爱老,忠厚存信。乐善好施,敦里友邻。治国安邦,社稷栋梁。格致探元,高能巨匠。人才辈出,青史流芳。创业垂统,千秋辉煌。”

另,境内北部数个村庄有琅琊丁氏十三支从诸城迁来,亦称丁兴后裔,行辈用字与日照丁氏相同。

知名人士:丁肇中。

诸城琅琊丁氏

琅琊丁氏为明清两代诸城著名的诗书衣冠盛族。今许孟镇丁家官庄,叩官镇丁家楼子、尹家坪,于里镇马疃村等均存有支谱。

知名人士:丁惟宁,丁耀亢。


02 于氏

海曲于氏

主要分布在街头、洪凝、松柏一带。

海曲于氏明初迁自江苏东海,清光绪十二年(1886),在今洪凝街道下水峪村修了祠堂。

字辈是每辈四字:“华家惟德,同堂庆祥,合谋兆善,啟世明康,有令全茂,立宪乃昌,惠仁作法,致远则良,普济越贤,宣传以方。”


莒州于氏
主要分布在于里、汀沟一带。明初自登州黄县迁居汀沟,至六世始振兴。到八世有三十六孙,俗称“三十六龙”,俱享盛名于世。


03 马氏

日照马氏

原籍山西洪洞县,元朝至正年间,徙居海州东海县,明初由番(pó)氏携三子(有用、有册、有图)迁日照涛雒马家灶(现名马家村)。后裔散居日照、莒县、五莲若干村庄。

字辈:“世承先德,克家在敏。孝让相传,行成名重。”


04 王氏

海州王氏

海州王氏含相州(叩官)王氏、大村(九仙山)王氏、张仙王氏、海曲王氏、大岭(王家窑)王氏。今五莲县叩官镇叩官村、户部乡王家大村、高泽镇张仙、街头镇王世疃、潮河镇王家窑一带王氏均为海州王氏。其中大村王氏和张仙王氏据考为同族分支。

相州王氏明初由海州云台山迁诸城西小店,后又迁入营子、相州,又自相州迁入今五莲县叩官镇叩官、园楼、王家楼子等村。

大村、张仙、王家窑等王氏,其祖由江南的阴(海东县)赴居云台山下当路村等地,明代以后迁徙散处诸域、莒县、日照各村,有“七老岭”“七袄岭”分支等传说。

知名人士:王沛恂,王乘箓、王尽美。

海曲王氏
属“三槐堂”王氏。南宋淳祐四年(1244),为避战乱,由师、谷、昭、庆、传、乐、仙嫡庶兄弟七人,从东海当路村乘船来涛雒。相聚月余失散,故有“失散王”之说。

长房四房徙莒境,六房徙沂州,三房徙安丘,二房徙诸城,五房不知去处,唯王仙(七房)留居涛雒,为海曲王氏一世祖。后裔散居原日照县周围十六个县区二百余个村庄。

旧字辈:“连守兆安平,治中封和公。”

新字辈:“安平均(纪)贵(世)培,从允盛朝隆。”

后又接续二十字:“正统淑新华,祥瑞耀全宗。子立修德仁,家昌怀伯仲。”


三槐堂海曲王氏另一支,嘉靖二年(1523)由江苏东海迁日照,至2013年第十一次修谱,族人遍及80余村,户数过万,人口三万余。其中有今街头、竹园、西官庄等村王氏。

字辈:“名蕃宗万代,文翰巨兴之。”

后又增:“礼义为珍贵,书香延年深。”

高密城律王氏
其始祖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迁今高密市久敬乡刘家铺马家店,时称城律,后逐步分居今高密、胶州、诸城、五莲及全国各地。迁五莲者为四世九君,于明万历癸酉(1573)因武乡试命案迁今户部乡高阁庄,隐姓埋名为人做工,至七世于近户部岭安家,后分居今户部、叩官、潮河、许孟等一带村庄。

字辈:“家承诒泽,正履洪恩,传在志道,秉以诚心。”


安丘濠濮王氏
该族元末明初由河北枣强迁山东栖霞,再迁安丘县城壕以里,后分居周围各县。居今五莲县的有汪湖镇汪湖、汉王、小河崖一带村庄。

字辈:“履泰谦豫宓咸晋丰孚济明金义起......”


车村王氏
明洪武年间由带村迁诸城白玉山北,世居王院庄,先后分居今许孟镇许孟、院西、车村等村。

字辈:“钦振家洪炳玉锡泽树照培金清秀。”


05 孔氏

孔子世家
孔氏家族明清时期陆续迁今五莲县街头镇坊子、和庄和中至镇中至村、潮河镇小庄、孔家沟、孔家小岭等村。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后续二十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又立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06 厉氏

海曲厉氏
明初自江苏东海北迁,其始祖胜居今洪凝街道中疃村,墓在小凤堂村。

一支多居老日照县,含今街头镇城仙、竹园、西洪河、和庄、厉家屯和洪凝街道中疃、小凤堂、松柏镇钱家庄子等村。

二支分居以今五莲洪凝、街头为中心,松柏、中至、户部等乡镇及周围各区县共72个村庄。

字辈:“保复建彦,承宗懋善,存公怀修,嘉贞乃传。”

副字:“端明宣进,希策启信,聿敷衍庆,续择膺慎。”


07 古氏

古家沟古氏
明洪武二年(1369)其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先迁栖霞,三年再迁今洪凝街道,以姓氏立村为小古家沟。为保证安全,五年再迁灵公山东麓立村大古家沟。其妻汤氏同时由栖霞迁入,汤父则成为汤家沟始祖。此后分别迁入今洪凝街道、许孟镇一带村(居)。

字辈:“宪林立光全,仁继盛世昌,肇庆裕隆祥,子承同宗茂,志明文德秀。”


08 冯氏

后疃冯氏
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今洪凝街道冯家坪村,又说迁中疃村,后分居后疃等村。

字辈:“吉志启展建,续良同体汉,宝义进藩昌。”


09 申氏

海曲申氏  
元末明初,由东海仁贤里迁赣榆县申家城子居住。宗善、宗良、宗信兄弟三人迁今虎山镇后水车沟。宗信再迁临朐县。宗善、宗良在后水车沟繁衍生息,后裔散居原日照县及周边近百个村庄。
字辈:“延家法传曰,克葆基业在。善继光为,熙宪裕乃。昆惠光学思,兴民令正方。繁兆富贵振,润本承弘久。”
又字辈:“永作家法传,之可致广远。忠孝勤朴立,世育迪后昆。贤德仁和兴,业庆照衍繁。文科礼智润,本承弘佑基。”


10 田氏

海曲田氏
海曲田氏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苏海州迁往日照县,一世祖田福能。清代,一支迁今街头镇东徐家沟村,后又一支迁罗家丰台村,一支迁乐山村。

字辈:“可之炳树玉洪文广祖。”


11 卢氏

明初,卢氏自江苏东海迁徙诸城、沂水、沂州、莒州、日照等地。至七世迁居今五莲县叩官镇小峪子村。十世分居大槐树村。


12 刘氏

东武刘氏
为清代闻名海内外的诸城官僚世家、衣冠盛族。主要分布于五莲县户部乡刘家槎河、叩官镇焦阁庄一带。

知名人士:刘墉


日照刘氏(东关)
刘榆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江苏东海迁日照秦楼街道北刘家村定居。后裔先后迁刘家楼、城关街道及周边县区几百个村庄居住。

字辈:“允世惟贤,嘉祥兆应。振志勋名,龙庭纪庆。”

管帅刘氏
元末明初,始祖刘才胜自江苏东海,迁居今于里镇管帅西丘家庄。

字辈:“九治光玉加升振守泰……”

安丘安泰刘氏
始祖刘荣于元末明初,自栖霞迁于安丘东安泰村,八世刘孕斗迁至今五莲县洪凝居。

字辈:“ 宝金善兰华……”


13 牟氏

日照牟氏
牟氏先世居栖霞县铁口村,明朝初年以军籍来日照,驻守中疃里(今秦楼)一带。其二世徙日照街道接官亭,再徙岭南头。三世牟伯通生二子,次牟锦移居辽阳,长牟铎世居日照县及周边有关村庄,今洪凝街道陆家庄子村牟氏即此。

字辈:“家乃敦善,宗晋洪昌。肇贡林立,铭秉其方。”

又增排十六个字与上十六字音近者相互参照择用,即:“嘉遒惇阐,总进洪常。昭恭临履,悉禀畸芳。”

知名人士:牟敦雷,牟乃及。

14 许氏

海曲许氏  
原籍徽州歙县。明洪武二年(1369),有兄弟三人先后迁日照、赣榆。长支居陈疃尚沟村。二支(士能)居仲家村(今许家园)。三支先居赣榆、后迁日照城关、虎山镇河坞、南湖等村居住。各支繁衍生息,散居日照、及周边县市近百个村庄,今五莲街头、洪凝一带许氏即是。


15 孙氏

孙氏在五莲亦为旺族。因来源不同,分若干支系。

今洪凝街道我乐子、孙家岭一带孙氏迁自诸城指挥庄。

许孟一带孙氏多于明初期迁自山西洪洞县。

石场、于里孙氏多从江苏东海迁入。

户部一带孙氏迁自临沂。

叩官、街头一带孙氏迁自诸城巴山。

字辈:“桂炜培锡、洪相焕增、铃泉森炎、堂镇清林、炳地銮江”。


日照夹仓一带孙氏元末明初由江苏安阳县迁来,后裔分居今东港、五莲等若干村庄。

字辈:“公立可方开,元明同泰恒。长承先代德,有余乐家庭。”

大古城孙氏自立族谱。

字辈:“志彦福兴,德树业宏。培才作家,育贤隆基。履道春熙,葆善庆钟。秉正应世,令名允钦。”

16 安氏

日照安氏  
明朝初年,由张氏携二子从东海来日照。其长子文诗徙莒县,张氏与次子(文礼)居龙汪里湖水村(今两城安家村)。经四世丁口渐繁,散居原日照县及周围各县,今五莲安氏多源于此。

字辈:“贤才培茂,郁乃可宏。丰宝熙良,传在百从。述作中继,肇利久清。建以常基,增尔元贞。效金慎言,修其箴铭。光华克昭,美丽正延。象举式全,延善敦荣。德泽普耀,景庆升平。有志加益,兴起功成。”

知名人士:安哲。   


17 吴氏

清泉吴氏

明初由河北省枣强县先迁安丘红河清泉村(今属昌乐市红河镇清泉村),三世兄弟二人始迁今五莲县马耳山前潮河镇刘官庄、东南坡等村。

2018年2月刘官庄寻根团,赴今昌乐市红河镇寻根问祖,发现谱书中刘官庄始迁祖应为今河北省枣强县、元末明初迁恒河清泉村、恒河吴氏族谱中的三世邦悦(后改为邦杰),与同镇东南坡始迁祖为亲兄弟俩人。

刘官庄字辈:“钧汉本(为、炯)培钟清桂燕圣锦洪荣杰坪镜江彬焕城。”
东南坡字辈:“振兴德永,昌启宗功,继延昭绪,庆毓丕承。”

18 丘氏

诸城丘氏
明代科举世家。丘家先世居寿光,始祖意城迁至柴沟丘家大村(今高密市柴沟镇丘家大村),明末分居今处九仙山后的户部乡丘家店子、上沟、北山前等村。

字辈:“在方衍裕立询……”

知名人士:丘橓。

19 匡氏

海曲匡氏
元末明初二世匡亭从赣榆县崇义乡光庄镇(今海头)匡家口迁日照城仙村(今五莲街头城仙村)居住。明崇祯十三年(1640)有人迁三庄镇大沈马庄,后人丁兴旺,支派繁衍,先后迁居原日照各乡镇及周围县、市,五莲县洪凝、街头一带匡氏即此。

字辈:“兆善裕远,立志守先。慎修为正,延绪永传。秉贞培后,继世怡然。”

20 毕氏

城关毕氏
毕氏原籍东海,明初徙居日照城关黄家河村。五莲县洪凝、街头一带毕氏即由此迁来。

字辈:“恩九乃传,既善望多。兆凡锡隆,率甲朝曾。”

21 张氏

普庆张氏

毛家河张氏属请城普庆张氏,为诸城名门望族。明末清初,以普庆“张氏四逸”为代表的诸城遺民团长期隐居五莲、九仙山谷。今五莲县松柏镇、叩官镇、许孟镇一带张姓多为普庆张氏。
字辈:“宪象师毓正懋则崇祚庆宜学肇锡鸿存保善继承法明炳祥惠生守传良永兴。”


太平桥张氏  
约北宋末至南宋初年,二世张宗愈,从城阳(今莒县)迁日照城西门里太平桥住居,亦称太平桥张。后散居今五莲各乡镇。

字辈:“承继传守,永念先德。”另有“隆基善嘉,铭良有道”和“孝乃为本,敬以作则。中和在志,信义存思。汝名克立,善自德师。繁延家庆,百世宗之。”

22 迟氏

日照迟氏
该支先后分居今高泽镇高泽、洪凝、叩官、汪湖、街头、户部、潮河、松柏一带。其家训为:“立真品,敦彝伦,务正业,远匪人,尚节俭,禁邪淫,戒非分,存实心。”

字辈:“允肇令名 毓庆百世 葆善树志 以培尔祚。”

23 李氏

太平桥李氏  

原籍为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元朝有兄弟四人:士公、士禄、士祥、士禧。士禧迁居日照城西门外太平桥附近居住,称太平桥李。因七世李应廌在清康熙年间为内阁大学士,故后人称太平桥李为“学士李”。今五莲县洪凝、街头一带有不少为其后裔。
字辈:“为予衍其绪,宗业宜慎守。忠厚作贻谋,家运乃克久。植基资笃信,敦行尚朴诚。敬共存世泽,懿训载心铭。”

知名人士:李其东。

日照李氏
始祖兄弟3人明初从河北枣强迁来日照县,住后村镇马庄西城子沟。二公夜救耕马被虎咬死,三公先后迁寿光、高密,大公留居马庄繁衍生息。今街头镇汤家沟村李氏属该支。

字辈:“仲茂建兆曾,树来延继宗。长成世文明,余惟焕志卿。”


东武李氏
该族从四川迁入诸城,居无忌村。其后裔在今诸城、五莲、高密、胶州、胶南、莒县、临沂一带广泛分布,东北三省及各地分布较多。

字辈:按金水木火土字旁排辈。

知名人士:李存葆。   

马耳山李氏
马耳山李氏,亦称南城李氏(金家巷李),祖籍平度城南关。至三世李逢春,迁居诸城县相州村,后迁葬于马耳山下今许孟镇李古庄东原。其长子李德华亦由相州迁葬于李古庄,次子李德藻,子一:李质秀,字茂实,始迁居李古庄。李质秀的两个孙子李宜芳、李宜蕃,分别于雍正八年(1730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 考中进士。李氏亦由此成为邑之名门望族,故始称马耳山李氏和南城李氏。

字辈:按金水木火土旁循环。


诸城门前李氏
始祖,讳自邠,明初由陇西(陕西邠州,古代豳州,今陕西彬县)经直隶(今河北)枣强县(另说经赣榆沙河),迁民于诸城之后营(今诸城图书馆、原沧湾及以北以东一带),子三人,宗、钦、能。该族在五莲主要分布在许孟镇一带。


诸城碾台李氏
李氏四兄弟,自明初由江宁府六合县当禄村迁来;始居莒县、照邑、茅庄、诸邑;分持碾底1/4为证。故曰:碾台李。

自始祖至八世祖居后河庄;至十七世时,有仁、江两支迁居今户部乡藏家槎河村。

又据今潮河镇菜园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籍江南六合县东关粪堆里,明初始祖中庸北来诸邑,占籍黄山前,日后我始祖庸一支迁潮河菜园,各有支谱”。
该支除世头外,基本有统一单字名号:“玉科建保桂(贵),维(为炳)吉金清相,焕在明......”。十三世后陆续有人外迁。至十六世又有大的外迁,其中三支陆续分居今松柏镇毛家河、宣王沟、潘家庄等村。

大茅庄李氏
元末,李姓从云南省乌撒卫迁今诸城,明初复迁今许孟镇大茅庄等村。

字辈:“步乃政玉普……”


李家沟李氏
明洪武初年,李氏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于今洪凝街道里家沟立村,后分居周围各村。

字辈:“尚仕有志,成(保)公同为良,义家书现。永记福祥。业经少武,忠厚延长……”


中至李氏
该支先由河北枣强以军籍迁临淄城南,至八世于清康熙二年再迁莒之中至。

字辈:“园树欣丙端……”


门楼李氏
南宋末年一世李仙由城阳迁立今中至镇门楼村。

字辈:“建修新令,希克明正,元世恒居,同栋有庆。”


24 汤氏

长兰汤氏
明洪武年间,汤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


汤家沟汤氏
汤姓洪武二年(1369)由山西洪洞县迁今洪凝街道刁屋村,后分居洪凝一带各村。

25 何氏

西楼何氏
明洪武年间从河南省归德府迁今高泽镇西楼村,此后分居东楼、安子、水西河子等村。

字辈:“志(民)子茂召乃,德嘉玉庆祥……”


26 杜氏

常林子杜氏
该族杜氏明末清初自今于里镇大禄汪村迁小沂水立村。该族谱续修多次,字辈自十二世至二十世:“存春常树,贞启祥勳”。今五莲县叩官镇常林子村、中至镇中至村均由小沂水迁居。其中常林子村为清雍正年间迁。

字辈:“宝光世明德亮。”


杜家沟杜氏
据今石场乡杜家沟村墓碑载,杜氏于明嘉靖年间由莒县焦家庄子村迁此立村。

27 陈氏

陈氏为五莲旺族,主要为海曲陈氏。

陈氏一世于明洪武年间任南京豹韬卫指挥同知。二世陈武胜袭父职,率兵北征失期,遂留淄川。永乐皇帝按其功,诏发日照涛雒盐场入籍,后裔散居原日照县各乡镇及周围有关县、市,今五莲境内陈氏多为海曲陈氏。

字辈:“永言孝思,为得令基。祖宗懿训,衍须传志。”


28 杨氏

海曲杨氏
海曲杨氏来源于陕西。分四大支系,即刘家寨支系、岚山支系、安东卫支系、战家支系,后分居今日照市东港、岚山、莒县、五莲多个村庄。

刘家寨支系始祖惟忠,在南宋高宗时为官钱塘,因为民族英雄岳飞鸣不平写诗而获罪,族人受到牵连,其中一支北逃日照沿海上阳、刘家寨村,后分居达百余村庄。其中五莲县集后、小古家沟等村属刘家寨支系。

字辈为“培、玉、茂”等,后为“传承高贵,美崇德奉,国祥云龙,志有先祖,光日月长”。


潍县杨氏
明初由云南省迁居潍县东关南隅,清光绪年间十九世文光再迁今洪凝街道洪凝居。

字辈有“克、名、文、天、继、志”。

城关杨氏  
明朝初年由东海迁入,住日照城关山庄。

字辈:“淑善维(美)恒记,法志义元培。”


29 范氏

日照范氏  
日照《范氏家乘》载:“吾范氏值元末沿江兵起,自苏州避兵海州之东海,明初徙日照。”其《支派纪略》又载:“闻青州同姓曰,元末大乱,吾氏自苏州避乱至海州东海,明清平静有回苏州,有居海州赣榆者,有迁山东者。”明初迁日照涛雒黑七村(今朝阳)入灶户籍。后裔先后迁原日照县和五莲县高泽、街头、潮河、于里等一带村庄。

字辈:“钖庆崇伟奉,开承世运隆。大宗全振建,兆裕福长同。”
知名人士:范景蘧。


东武范氏
东武范氏于元季避兵由寿光县侯镇社来后诸邑遂家,主要分布在现诸城、高密、胶州、五莲一带百余村庄。五莲有叩官镇、潮河镇、街头镇、高泽镇、松柏镇、许孟镇、户部乡一带均有东武范氏。

字辈:“锡祚存宣世,传嘉懋沛恒,兆隆居益显,秉述伟延承。”


诸城范氏

诸城范氏现主要分布在诸城部分村庄,有一支迁莒州。五莲主要有许孟镇范家车村等村庄。

字辈:取五行金木水火土旁字循环。

知名人士:范予遂。

30 郑氏

日照郑氏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之后裔,唐朝后期从高密来涛雒盐场为官,其子孙在涛雒一带谋生。后裔先后散居原日照县各乡、镇近百个村庄。

字辈:“作淑全培世,承家笃守仁。德昌方致庆,为善以常存。”


长城岭郑氏
郑氏战国时期(待考)从今河南省新郑县迁此,有与隐九仙山的齐将孙膑,发生过“青牛化龙”的神话传说。郑氏家族繁衍昌大,成为今五莲县旺族之一,尤以许孟、松柏一带最为集中,有“长城岭,福禄并,不用问,都姓郑”的说法。

字辈:“明昭德泽,允啟基范,善可钦修,延传永远。”

31 房氏

日照房氏
始祖于元末明初因避世乱,由海州迁居今街头镇房沟庄前桃树村,后以姓名命名房家沟。按老谱记载,十四世以下分为老四支,徙居今五莲的房家洼子、王家车村、长兰、阎马庄、西邵宅,莒县、日照、诸城、沂蒙、潍坊、临沂、莒南等地90个村庄。

字辈:“天学永德,守经克祥,绍宪乃昌,继志传贤,为典兆元,士兴桂本,家和庆全,从善修福,世界维新,道宅安泰,富贵长春。”

32 孟氏

孟子世家流域莒州西云门庄支
该支谱序称:“其始迁祖讳彦贵,亚圣孟子五十九代裔孙,於前明末年避兵东郡,遂由邹县迁居莒州城东北一百一十里古一牌之西云门庄,嗣后子孙繁衍,遂改于莒州民籍。其始迁以上祖,名具载在邹县,宗府世家大谱可考。”


孟氏洪凝支
据谱载,该支由石沟崖(日照)迁居上沟,又经街头移居洪凝庄,前三辈名讳失考,至六十五代丞,才有名讳,其后分居各村。


33 周氏

日照周氏  
元末,兄弟九人趁兵乱相率而隐居东海十八村,遂迁往山东,止于日照四人。占籍于崖头庄、苞芦庄、山河庄。其余诸公流寓诸城、安丘等县。明洪武年间,今石场乡岳疃一带周氏迁自崖头庄。

旧字辈:“子姓繁衍,统绪备详。家肇南京,声施远扬。丕显东武,人才济昌。海曲昭宣,崇基攸张。治遵祖训,功报伦常。奉先思诚,明德馨香。钦承骏烈,古谊胥匡。敦守善道,勉效贤良。慎哉我族,名著里乡。华胄兢爽,长发英光。”
新字辈:“前程启新,聚劲联强。春怀江宁,茂林豪放。欣观现代,日正月望。祜培贵庭,威振四方。天泰宝凯,孝友仁让。品传仕树,国兴宗旺。奋起宏伟,俊杰毅刚。言之有信,礼可润芳。平安怡悦,金玉满堂。志坚石磐,博广顺康。谦和达业,智睿辅邦。敏慧勤聪,荣耀辉煌。”


34 苑氏

苑家庄苑氏
原籍河北直隶县,明初迁今于里镇苑家庄立村,以姓氏取名。后分四支,分居周边各村。

字辈:“富贵领学良,恩德芳可光,忠诚延续昌……”

35 岳氏

岳氏是莒县五莲名门望族之一,有“大店庄,北杏(张仙)王,岳家春生小柳行,要数功名小窑(管氏)上之”说。

岳家庄岳氏
岳家庄岳氏是民族英雄岳飞之子岳云后裔。南宋时,岳飞遭难,岳云次子岳甫自河南汤阴县逃至陕西榆次县,其后裔兄弟三人于明正德(一说嘉靖)年间迁莒县东关,分居各村。其中有十四世一支迁今汪湖镇岳家庄,至十八世后分居小柳行、东南岭、汪湖、管帅等村。

字辈:“乃德思兆守孟”,“镜称本燃增,锡述荣焕升”,“兴传继安和,春兆富有祥”等。

36 贺氏

海曲贺氏  
明朝洪武初年,湖南人贺儒随信国公汤和建军营设立安东卫。其眷属在石臼一带居住,后裔繁衍散居日照县及周边县、市。分五大支,各支分续支谱重新尊认二世祖:长支为贺骏,二支为贺发,三支为贺尊,四支为贺认,五支为贺统。
字辈:“照培锡泽相,勋增録鸿材。”
知名人士:贺仁庵。


37 赵氏

日照赵氏  
原籍安徽合肥县,一世跟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有功,授密云卫左所。二世赵亨跟明成祖靖难有功,授玉林卫副千户。三世赵敬于明正统五年(1440)调任安东卫,以战功陛授世袭指挥佥事。其眷属在龙王河建村居住。
行辈用字,“明”字为二十世,“惟”字为二十一世。自二十二世,又排二十字:“家以经常济,光临炳福增。建中宗晋宪,锡瑞保书徵。”


莫家庄子赵氏
今洪凝街道莫家庄子居赵氏,先由江苏东海迁日照南湖,后分四处,在五莲有莫家庄子、梁家坪、郭村、高泽等村。

字辈:“宗文汝若(云)自(金)从(海)洪(龙)武(庆)世法守长承继增续庶其可昌。”


赵家辛庄赵氏
原籍河北枣强县,后迁益都老鸹窝,明万历二年(1592)始迁今处。四世至六世,分居北营、于家庄、张家郭村、小南辛庄等村。祖祠在本庄。


38 胡氏

方城胡氏
始祖胡深元末随明太祖朱元璋反元起义,功勋卓著,时任浙江东行中书省左右司郎,总制处州军民事。1365年6月遇害。明洪武二十年,钦赐御葬座落于(山东省)方城村西,史称“胡家御葬林”。胡深之长子胡桢奉朝廷之命率五子由浙江龙泉县(现改市),徒迁方城立村。此后方城胡氏逐步分居今五莲县汪胡、中至、于里、高泽、松柏、户部及莒县、诸城、沂南、安丘等一带百余村庄。

字辈:“春腾祥云見,圣贤孝尊先, 勤经习章晋,诗书著作传,仁义国运久,旭照荣洁廉,礼乐寅有悦,英浩恩本谦,崇庆和绪承,尚厚致道远。”

后胡胡氏

明初胡氏自江苏省海州迁今石场乡后胡村北胡家园(又名小岭前),明永乐年间迁后胡村。后分居周围各村。

39 郝氏

洪凝郝氏
明初由山西迁寿光县柳行庄,清初先后分居今洪凝街道小古家沟村、仲因、洪凝居。

字辈:“臣树善惟宝,民克孝象贤,傅世勲名立,廷贵在心田。”

40 姚氏

田庄姚氏
明初由江苏东海迁居日照窑沟,后迁居今街头镇田庄、汤家沟等村。
字辈:“永长久福秀,锡盛益洪隆,忠贤全德信,瑞肇振玉(祥)明,孝慈天伦乐,人和家道兴,学(读)文(书)博才智,尊科利民丰。”


41 秦氏

海曲秦氏族谱  
明朝初年由东海迁居日照秦楼街道团岭埠,后裔先后分居原日照县有关乡镇及周边县、市。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由秦国金、秦国龙创立族谱,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先后四修。
字辈:“百福鸿裕,嗣绪丕昌。其懋修为,以培本元”。

后又接续:“敬慎纯洁,礼义相连。永怀先惠,书香庆延。”

42 徐氏

凤墩徐氏
境内徐氏为旺族,以凤墩徐居多。洪武二年由海州当路村迁居今青岛市黄岛区凤墩,先后迁居今于里镇逊峰、潮河镇石河、大庄、小沙河,叩官镇南回头,街头镇徐沟等村。前逊峰村有祖祠,河南村有支祠。
字辈:“秉德宣茂,衍锡月同,文武继世,方日成名。”

43 高氏

日照高氏
明洪武二年(1369)自江苏东海迁日照,居今街头镇高家沟村,后分居日照各村,今五莲主要有高家沟、李家坪等村。

字辈:“振为兴曰华,广衍家乃经。”又增:“良笃益昌大,惇厚续崇丰。”
知名人士:高守惟。

44 袁氏

日照袁氏
日照袁氏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先祖兄弟三人徙居山东,长支居日照县傅家疃(今高泽镇汪崖村),二支居沂水县袁家庄,三支居莒县袁家疃。日照一支后分居长兰、范疃、黄柏沟、程戈庄等村,有一支迁居日照后崮子。

字辈:“敦肇安从启,兴立永隆昌,善同经宣孝,守维继世明。”


45 贾氏

日照贾氏  
明嘉靖初年,始祖贾钟麟从江苏东海迁徙日照九仙山南望石疃(现为王世疃)。传至四世,分为三大支。其中二支分布在五莲王世疃、叩官、潮河一带。
字辈:“源昌世修,同宗继志。乐善可安,懋昭汝士。”

46 殷氏

据传,祖上自日照某某村迁居五莲街头镇竹园村,后分居洪凝街道小古家沟、却坡等村。
字辈:“兆元玉月方”等。

47 梁氏

日照梁氏
南宋末年由苏州东门外杆石桥迁入,在今巨峰大土山西北城子庄居住。元末有兄弟三人,因战乱灾荒离散,一个逃往蓬莱,一个逃往临沂石拉渊。留居本地者,后奔殷家庄(巨峰)岳父刘公处居住。后裔先后散居日照一带上百个村庄。

字辈:“延清立培。”又排定“作训启田,允乃锡年。周家和熙,方庆同全。修念本公,乐溥其声。希崇履正,新翰恒增”32字。每两字作一辈序,各支任选用。

48 郭氏

日照郭氏
日照郭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苏东海迁入日照定居。明弘治年间一支迁今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十世之前,系谱无考。

字辈:“公建常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

49 崔氏  

日照崔氏
明朝洪武初年由东海荡芦村迁日照县虎山梭罗树村。后裔散居境内各乡镇,亦有迁外县外省者。

字辈:“基肇荣维久,恩延世克昌。书传兴裕远,尊祖耀增光。”续排:“崇文家国盛,孝敬显宗堂。诗礼承绍绪,仁德恒祯祥。忠厚禧益寿,乾坤平安康。”


50 曹氏

潮河北曹氏
曹氏该支原籍江南,迁日照北乡连窝村(待考),其支系无考,但知祖茔在此。兄弟二人再迁今五莲县潮河镇荆庄、菜园、凤凰庄及叩官镇叩官村。

字辈:“和发宝福公平理守家园。”

51 夏氏

日照夏氏
明洪武十三年(1380)由江苏东海县迁今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夏家岭村,二世一支分居今洪凝街道莫家庄子居(又一说,迁居松柏镇三关村),后分居今潮河镇刘家埠、街头镇乐山、王世疃,松柏镇三关村,叩官镇大榆林、阎家庄等村。

字辈:“志远秉贞良,昭培德龙昌。建业思光大,成学可发扬。继传增续久,荣显泰惟康。”

52 韩氏

海曲韩氏
明初自江苏东海迁日照,后分居日照及周边各县。分居五莲县有今潮河、街头、叩官镇白石子、长林子,松柏镇韩家口子、汪湖镇韩家庄、于里镇前裴家峪,中至镇董家营等村。

字辈:“玉福殿立荣(永)顺传......”又,“思鲁奎公玉,敬邦履修平”;又,“相传东海,为我原籍,洪武年间,来住照邑。伯仲叔季,周氏之媲,安居乐业,以承燕翼。爰还江南,乃第六支,待谱续及,全家志喜。宗派连属,兴隆万世,长发其祥,永褒贞吉。”(每5字选一字)。

53 曾氏

许孟、高泽和潮河一带曾氏居多。据曾氏长者说,祖上可能来自诸城。

最初发源于今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乾隆赐字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饮绍念显扬。

54 葛氏

葛家崖头葛氏
葛氏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由江苏海州葛嘉屯迁入今中至镇葛家崖头村。后分居各村。又《莒州志.氏族下》载,明初由江苏海州初迁葛家同,后分居葛家崖头、下河、后逊峰等村。

55 解氏

东武解氏
明洪武年间始迁今诸城市桃林,再迁山东头村、五莲县潮河镇花崖村等。

字辈:“明徵昭学殿,相传世培昌,圣恩华炳茂,德泽(贤)芳著良。”

56 潘氏

日照潘氏
日照潘氏明初兄弟四人由江苏东海迁移今日照、莒县、五莲。《五莲县望奎堂潘氏家谱》,将今高泽镇潘村、中至镇潘家沟、洪凝街道洪凝居、街头镇北西峪、松柏镇潘家庄等潘氏合为一谱。

字辈:“廷远兆(昭)维(惟政)月(明)广(光星)培锡延贵希。”

57 管氏

城阳管氏
今五莲县于里镇小窑一带管民为城阳管氏,是莒州望族。

城阳管氏原籍胶东,宋时因避金乱,迁居江苏海州。明洪武二年(1369),迁于莒北双凤山后结茅立村,村名双山后(今五莲县于里镇山后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第八支管风阳从今双山后村迁迎吉山北立村,取名迎吉村。后因立窑烧瓮,改名小窑村(今五莲县于里镇小窑村)。

字辈:“荣恩仁锡,毓家广孝,建树为敬,志学尚道。”

58 穆氏

《穆氏族谱》记载始祖是兄弟二人,“于洪武四年来自东海卜居沂州府日照北乡东穆家官庄(今五莲县高泽镇穆家官庄村),二世三世居潘村,后又散居柳树沟庄、西穆家官庄,至十世又析居西程古庄”。

59 臧氏

诸城臧氏
仁里臧氏为诸城臧氏,是明代诸城著名的官僚世家。五莲山光明寺就是明万历年间在臧氏族人鼎力支持下修建的。

字辈:“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

60 縢氏

日照海曲滕氏
日照海曲滕氏于明洪武初年由江苏东海迁日照,至六世再迁今五莲县昆山脚下滕家庄,后又分居许孟、街头、于里一带村落。

字辈:“培以肇怀熙,修佩继瑞际,敦原履始善,乃其昌敬宗,侯贤忠诚祖,章丰惠安庆。”

61 戴氏

戴家庄戴氏
明永乐年间,戴氏立功受封武德将军,由安徽赴今日照安东卫、石臼所为千户侯,后迁今街头镇戴家庄定居。

62 鞠氏

西崖鞠氏
鞠姓原籍登州黄县,元末明初兄弟三人同逃于沂邑西南(今安丘市召忽庄),明崇祯九年(1636),一支从召忽村迁今松柏镇鞠家西崖。

63 魏氏

河南魏氏
明初迁入今于里镇河南村,天启年间,因太监魏忠贤在七宝山私开金矿被抄,魏姓受到株连外迁。

魏家魏氏
魏氏于明成化年间,由江苏海州迁今潮河镇魏家村。

辛店子魏氏

明初由江苏东海迁日照仙田横寨,三世迁莒东柳沟,分居今五莲县于里镇辛店子等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