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伴手礼盒上的丝巾 (5080记者编辑茶座)

 原群 2022-01-19

最近,朋友给我快递来一盒伴手礼,那是用一个金光闪闪的透明塑料袋包装的礼盒,里面是几盒精致的点心,很平常。让我眼睛一亮,感到惊诧的是:外包装的把手处系着一条色彩鲜艳的丝巾,雍容华贵,典雅不入俗套。

食品外包装搭配丝巾,这个创意出人意料,非常好。晚上回家,将此告诉太太。太太睥睨着,说,你真是一个土老帽。外包装搭配丝巾,这是时尚。如今,凡是上点档次的食品外包装,都会系着一条丝巾。

                     

一方绣花丝巾,别样风情。一代代绣娘巧手,一针针心手相传,绣出精湛的美。寄托唯美、古典,又富有时代风韵丝巾,让人仿佛置身尘世之外,心灵获得难得的宁静。

一方丝巾,不仅衬托出女性的妩媚、男性的彪悍,而且把她(他)们独有的气质“点亮”。奥黛丽·赫本说,“当我系上一条丝巾时,才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如此女人,一位美丽女人。”据说,在影片《罗马假日》中,优雅时尚的奥黛丽·赫本领间系着活泼俏皮的小方巾,让很多人痴迷。

丝巾,于我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我们单位男男女女的脖子上,似乎都系着这么一条飘逸的丝巾。色彩有素雅的,也有艳丽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甚是美妙。

大冷天,单位里的一位帅小伙子外着一件黑色呢大衣,里面白色衬衣领子敞开着,脖子上系着一条咖啡色的丝巾,很有范,也很有型。这是一位很有品位的小年轻,对穿着尤为讲究。他说,黑大衣配丝巾,颜色不能太跳,太跳,显得太张扬;也不能太暗,太暗会显得沉闷。丝巾的样式要简单,质感不必太厚。

这位帅小伙子说,丝巾有好多种系法,比如:西部牛仔结:将小方丝巾折成三角型,向颈后围绕,两端交叉绕回颈前,穿进丝巾扣,将丝巾扣向上推至颈部,合上扣环;花蝴蝶结:把长条形丝巾对折,绕达颈部,将左右两端丝巾的中间部分穿过丝巾扣,向上拉出一定长度,合上扣环;宴会丝巾项链:将长条丝巾每隔6寸打结,绕达颈部,两端穿进丝巾扣,置于肩部合上扣环,成为别致的丝巾项链。他说,他的系法属于西部牛仔结。

                        二

丝巾之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衣服布料主要有丝绸、麻布两种。丝绸为美,麻布为恶。

资料显示,中国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考古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6000年前文化遗存中,有雕蚕形虫文的象牙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半个用锐器割裂的蚕茧;浙江吴兴钱山漾4700年前文化遗存中,有平织丝织物和丝带、丝线,其线由十多根家蚕单丝捻成。

商代卜辞中有不少桑、蚕、丝、帛等字,殷墟出土铜器常有细纹遗痕,《管子》称桀之时“薄之游女工文绣”",可知夏商已有纹织。西周郑、卫、齐、鲁、秦、楚、越等国均有丝织记载。《诗经》中屡见锦字,锦属色彩织物,又出土周器中常见绮纹痕迹,绮属斜纹织物。至春秋战国,丝绸进一步发展,形成齐鲁、陈留、襄邑等丝织中心,南方楚、越丝织也盛。绮、锦之外,纱、縠、罗等轻薄织物均已出现。

中国传统名锦有:蜀锦、宋锦和云锦。蜀锦,产于四川成都一带。原为经显花品种,唐以后也吸收纬显花技艺,色彩以真红为特点。宋锦,是宋代开始盛行的纬显花品种。主要产于苏州、湖州、杭州一带,现大多用以装裱书画,制作礼盒等。云锦,为产于南京一带的传统品种,以图案富丽,象五色彩云而得名,形成时间较晚,在缎地上以挖梭工艺织出的妆花缎尤为著称,多用作高级服饰。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

中国丝绸传播国外有二千几百年的历史。据希腊史学家记载,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已有中国丝绸输往欧洲。欧洲考古发现的带有丝绸的织物还更早。

丝绸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明清两代,丝绸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物品。

有专家表示,古时人们想到用丝绸来做衣服跟对蚕的崇拜,以及跟人们由死向生的丧葬观念有关。他们认为,自然界蚕的一生,从蚕卵到幼虫到蛹,这个过程就像人的一生。

有比较多的证据证明,当时古人已经从丝绸得到启发,认为人死后灵魂升天就像蚕蛹化蛾一样。于是,人死的时候应该用丝绸给他裹起来,丝绸作为一种媒介,沟通天地,引导墓主升天;第二就是蚕吃的桑叶,吃了桑叶最后可以升天,所以桑树林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地方。

如今,我国丝绸主要产地有: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广西,以及四川省南充市。

                     三

将丝绸作为围巾系在脖子上,作为服饰的美之睛,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丝巾最早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埃及人的缠腰布、流苏裙,以及古希腊时代的缠布服装。丝巾最初的功能并不是装饰,而是御寒。

现存的中国古代壁画表明,早在公元十世纪的唐代,有钱有闲的名媛贵妇、仕女等,也都围着长长的丝绸帔子出行,这是当时的典型装扮之一。

十六世纪中期以后,人们对缠布这类用品的需求,逐渐从遮挡保暖转变为点缀配饰,于是更轻薄的绢丝开始成为主流,逐渐敷衍出三角领巾、饰巾等细分单品,并与帽饰结合来共同搭配服装。

十七世纪末期,出现了以蕾丝和金线、银线手工刺绣而成的各种华丽的三角领巾,欧洲妇女们将其披在双臂并围绕在脖子上,在颈下或胸前打结,以花饰固定,兼具保暖与装饰的作用。

到了法国波旁王朝全盛时期,三角领巾被列为服饰中的重要配饰并规格化。欧洲上流社会人士开始以领巾来点缀华服,许多王公贵族也以领巾来装饰男性风采。

进入二十世纪,丝巾通过诸多大明星的演绎,成为一种重要的时髦元素以及风雅的代表,开始陪伴着女性走上街头,走入职场。彼时,不管是葛丽泰·嘉宝的丝巾包头造型,还是玛丽莲·梦露头系红色丝巾的海边造型……让人浮想联翩。

二十一世纪,织物技术不断更迭,但丝绸的本质还是没变。美轮美奂的服饰,加上各色丝巾的巧妙缀饰,动静皆得、亦收亦放。大诗人泰戈尔曾赞美其为“女人最美丽的情怀就是从这不足50厘米的方寸丝巾上开始浪漫地演绎的”,而热爱丝巾的伊丽莎白·泰勒则说,“没有丝巾的女人,没有未来”,以此来形容丝巾对女人的重要性。

现代,国内某个颁奖现场,有明星伴随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民族舞的方式挥舞着手中的丝巾;有明星则将丝巾系到裙子的肩带上,在《玫瑰玫瑰我爱你》的音乐中走了一段猫步;也有明星在《最炫民族风》的伴奏下,挥舞着丝巾扭起了北方秧歌……

丝巾作为中国民间大妈们的挚爱,通过她们在众多旅游地的不断演绎,已成为某种年代审美的指代物。

丝巾还是恋人间用以互赠的礼物,是代表了青涩的心事、欲说还休情意的珍贵物品,有着不可复制的纪念意义。

丝巾不是女人的专利。偶像与实力兼具的电影演员井柏然,多次征战男装周,在《时尚芭莎》与《ELLE》的封面中井柏然都采用了丝巾与衬衣的搭配,满满的英伦风。

走在街上,目光所及,经常可以看到脖子上系着一方丝巾的男子,昂首阔步,潇洒前行。

如今,丝巾的形态、花色、系法,一直都在不断的演变,丝巾不仅是常年的王牌单品,在零售市场有极高的售价,某些往年的限量丝巾单品还是古董市场的硬通货,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四

早年, 我也是一个丝巾爱好者。人家送的,自己买的丝巾,家里有好几条。颜色有素的,也有耀眼的;材质有纯真丝的,也有混织的;形状有方形的,也有长方形。

印象中,在江南一带,最受人欢迎的丝巾,当属苏杭地区所产。那里的丝巾不仅用料真实,织法精美,花色品种多,而且价格也不贵。

记得,有次在西湖边花了10块钱买了一条纯真丝的丝巾,是黑色底子配上白色条纹,黑白相配,系在脖子上蛮有腔调。

有外埠客人到上海来旅游,离沪前夕,我必定陪他们到南京路的真丝商厦去挑选几方丝巾作为礼物馈赠。

太太喜欢丝巾,她自己买了不少,加之各种食品(糕点、红酒)伴手礼包装盒上系着的丝巾,林林总总,家里有几十条丝巾。望着这些丝巾,她有点发愁:总不能将这些丝巾都缠绕在脖子上。

我笑道,这好办,可以将丝巾系在腰上和裤子上,或者把丝巾系在头上,让头发和丝巾交融在一起,再或者把丝巾系在包上,优雅别致,很酷也很有个性。

伴手礼外包装上面系着一条丝巾,表明,现在的企业家已经脑洞大开,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人民对美的渴望,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和思路,通过跨界混搭,融合发展的思路,追赶潮流。通过时尚与色彩的组合,勾勒出丝绸中的灵魂,映射出自家产品的珍贵。这种搭配不仅符合了时代的发展,更是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新代表。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无疑,丝巾的混搭也有一个度。丝巾与精美食品等物搭配,给人一种时尚潮流美的感觉和享受,但是如果与猪爪子,鸭膀子组合,带着丝巾,啃猪爪子、鸭膀子,不免有点像一对情侣,啃着烘山芋,在梧桐树下,谈情说爱逛马路,很滑稽,很突兀。

所以,跨界融合,美美与共,必须找准事物的本质属性,使之天衣无缝有机融合。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新意,腾空八只脚,拉郎配,硬凑在一起,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笑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