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写邯郸献姬: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吕不韦是一个行贿的高手,他不仅贿赂钱财,而且贿赂"人"。他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仅向异人贿赂了自己的爱妾,而且向华阳夫人贿赂异人,向太后 (秦始皇之母)贿赂嫪毐,可见"邯郸献姬"并非偶然之事。 实际上,子楚是贵族,吕不韦是低贱的身份。参照当今的印度高种姓制度,我们能明白,身为贵族的子楚,能取吕不韦的小三,那是给吕不韦面子,是照顾提携报答吕不韦。司马迁用平民的平等视角看问题是有疑问的。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佛教。按说佛教是讲众生平等的,是万物平等。是把一切看空的。实际上观念依旧难以突破。 佛祖按说修养够高了吧,一样在身份与等级面前表露无遗。 据《坛经》记载,六祖惠能拜见五祖弘忍,二人之间有一段对话:弘忍问道“汝是岭南人,又是犭葛獠,若为堪作佛?”惠能则回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葛 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弘忍的意见代表的是三代以来世代相延的贵族化的古典中国文明,此时其势已是强弩之末;而当惠能答话之时,一种文化上的优越还是不自觉的表现了出来。 所以,别小看印度的高种姓制度,在一段时期是很难打破的。中国花了上千年才跨过去,印度至今还深处其中。我们不能就此说这种制度是落后的,也不能说我们有多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