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基友,一辈子”的沙特和巴基斯坦

 白发布衣cexroq 2021-01-26

原创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2021-01-26 07:49:00

隔着海峡的两个国家

巴基斯坦和沙特的关系,究竟有多好呢?

巴基斯坦的飞行员可以驾驶沙特、阿联酋的飞机在天上飞;

超过2000名巴基斯坦官兵常驻沙特,负责训练沙特陆军士兵军队;

沙特牵头组建的伊斯兰反恐联合部队,由巴基斯坦原陆军参谋长任总司令;

海湾战争期间,1.1万巴基斯坦军队开进沙特,负责保护王室和重要设施;

阿拉伯之春运动中,1千5百名巴基斯坦部落民警察,应沙特邀请开进巴林,一顿拳脚棍棒,打散了示威者;

也门战争中,规模超过3000人的巴基斯坦精锐旅应邀参战,协助沙特打击胡塞武装;

当年中沙尚未建交时,国内穆斯林去麦加朝圣,都由巴基斯坦转程,拿着巴基斯坦的签证,便可通行无阻。也就是说,巴基斯坦在某种程度上,行使了沙特的部分外交权;

反过来看,巴基斯坦是海湾国家最大的受援国,拿到了几十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

阿联酋白送了价值3.3亿美元的32架幻影战斗机;

伊姆兰·汗上台后,首访就去利雅得“化缘”,沙特国王豪掷100亿美元,在瓜达尔港投资了一座炼油厂。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有种感觉,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有点像大户人家雇“保镖”?

两国之间确实有点这种意思,沙特有钱,但战斗力是负数,巴基斯坦穷,但在伊斯兰世界里最能打,不但硬扛着印度打了几十年,还是伊斯兰国家里唯一一个玩“蘑菇弹”的存在。

但要说两国之间就是单纯,雇主和打手的关系,那就把地缘政治看得太简单了。

“好基友”能走到今天,里面可是有很多弯弯绕滴!

巴基斯坦国父——阿里·真纳

一、最典型的拼盘国家

巴基斯坦能独立建国只有一个理由,有一波穆斯林不愿意和脑门上有红点的印度教徒生活在一起,当然也有一大波穆斯林觉得还能凑合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那些跟着英国参战的南亚人,尴尬地发现自己是“鸟中的蝙蝠”,说是英国人吧,长着一张受人歧视的亚洲脸,说是亚洲人吧,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国家。

所以,在民族国家觉醒的大潮下,南亚的英属印度掀起寻求独立的狂潮。

当时的印度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还是盟友,两边合在一起搞英国人。穆盟主席阿里·真纳一度坚定支持圣雄甘地,追求一个完整的印度独立。

但到了1935年,英国迫于压力同意印度的11个省享有自治权,可在选举后,获胜的国大党拒绝分享权力,坚持一党组织内阁。

惨遭拒绝的现实,让阿里·真纳认识到“党团和睦”不过是句梦话,由此他从一个坚定的民族和睦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穆斯林独立主义者,开始毫不妥协的执行“两个民族”道路。

这个由伊克巴尔提出的“两个民族”理论,就是巴基斯坦建国的基础,“印度斯坦上生活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一个是印度徒,一个是穆斯林。两个民族不能生活在一起,必须要分开。分开的方式是穆斯林人口占大多数的地区,要分出去独立成为一个或几个穆斯林国家。”

阿里·真纳和“穆盟”的建国理想,正中英国人下怀,老谋深算的驰名“帝国搅屎棍”,怕的就是团结一心不好埋雷。

因此,最后一任英国总督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方案,几乎就是“两个民族”方案的翻版。

但阿里·真纳手里没有军队,他无法像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那样强硬弹压地方势力,只能凭个人威望去寻求妥协。

最终,阿里·真纳奔走游说下,各自为政的部落势力,被他硬拼在了一起,成了一个叫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国家。

甚至“巴基斯坦”这个名字,都是一个精妙的文字游戏。

巴基斯坦(Pakistan)一词是在1944年被创造出来的,它是把五个区域的首字母和尾字母拼在一起构成的单词。

字母P指的是“旁遮普省”,A是指“阿富汗尼亚”(西北边境省/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K是指“克什米尔”,S是指“信德省”,tan指的是“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

这个国名前半部分Pak,在波斯语和乌尔都语中为“圣洁”之意,stan在波斯语意为“国家”或者“土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了“圣洁的土地”之意。

四个邻国

这个拼盘国家成立后,地缘环境之差几乎无出其右,它和周边的四个邻国都有领土问题。

东边的克什米尔问题就不用说了,就算安拉和湿婆走到一块,印巴都不见得能消停;

西北边的阿富汗,在普什图人聚居区问题上谈不明白,巴基斯坦加入联合国时,唯一投反对票的就是阿富汗;

西南边的伊朗,在俾路支人聚居区问题上有瑕疵,好在伊朗志不在此,巴基斯坦建国后第一个表示承认的,反倒是这个什叶派国家;

北边的中国,坎巨提也曾经是个疑问,好在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两边各退一步,解决掉了隐患。

刚刚建国的巴基斯坦,其实是被东西两个敌对势力(印度、阿富汗)夹着,而这两个敌对势力都是苏联身边的小盆友。

此时中国与印度走得更近,这道理也很简单,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这俩国家正联手推“不结盟运动”,自然把巴基斯坦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

走投无路的巴基斯坦一头倒向了美国,正好深受英式教育影响的阿里·真纳选择了西式的议会制,怎么看都比把共产主义写进宪法的印度靠谱。

当时的伊朗也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跑,这俩国家就成了美国钉在中东和南亚的钉子。

不过,地缘政治是随着政局变化的,印度在南亚的权重,无论如何都比巴基斯坦高不止一个数量级,美巴关系也跟着起伏不定,最后巴基斯坦才选择了搬不走的铁哥们——中国。

二、心大力小的囊货

说完了巴基斯坦,再来说说中东狗大户——沙特阿拉伯

15至19世纪,伊斯兰世界的盟主是奥斯曼土耳其,整个中东适宜生存的新月沃地,都在它的控制之下。

随着蒸汽机革命的到来,新涌现的野小子们,最爱干两件事儿,揍“东亚病夫”“西亚病夫”。

东边的老帝国,被从1300多万平方公里,揍成了960万;

西边这个更惨,从630万平方公里变成了78万,就是今天网友口中“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的土耳其。

一战中,奥斯曼土耳其站错了队,于是在其控制的伊拉克、叙利亚、贝鲁特、约旦、红海沿岸等地域,诱发了一波躁动。

当时的阿拉伯半岛上,有一票贝督因人建立的部落政权,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是沙玛尔、沙特、阿曼、卡塔尔、阿布扎比、迪拜。

但要说到半岛的政治格局,这些小兄弟还得往后站站,能拿上地缘台面的是汉志内志地域。

汉志与内志

阿拉伯半岛西部的红海沿岸,就是所谓的汉志地域( Hejaz,又译作希贾兹),也就是在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汉志省和也门省。

这地方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有麦加麦地那两座圣城和先知穆罕默德陵墓。

汉志东侧地图上近乎空白的大沙漠,就是所谓内志地域(Nejd,又译作纳季德)

在内志地域里,有两个相对强大的部落政权,一个是由拉希德家族统治的沙玛尔,另一个就是沙特家族。

拉希德家族是奥斯曼帝国的铁粉,控制着内志最大的绿洲和最多的人口,而主张极端复古主义(瓦哈比教派)的沙特家族,则是个爱惹事儿的刺头,在奥斯曼的打击下三次不屈不挠的复国。

所以,内志地域的沙特家族和拉希德家族,是血海深仇的冤家,不死不休那种。

这对仇人,再加上汉志地域的哈希姆家族,构成了阿拉伯半岛的三国演义。

哈希姆家族可是先知默罕默德的后裔,正经八百的“圣血”传承,由于影响力太大,奥斯曼苏丹也认为侯赛因·伊本·阿里(时任族长)脑后有反骨,想把他扣在伊斯坦布尔。

但这时,奥斯曼已是山河日下,风雨飘摇,只能任命他为汉志总督。

回到麦加的侯赛因·阿里,果然派儿子去向英国求援。

不过此时一战尚未爆发,英法对奥斯曼保持中立还有期望,拒绝了侯赛因的请求。

几乎同时,内志的沙特也向英国求援,要求支持其对抗效忠奥斯曼的沙玛尔酋长国,同样遭到了拒绝。

等到一战正式爆发,英国人的态度瞬间逆转,不但联系了汉志的侯赛因,也联系上了内志的沙特。但在两个盟友之间,英国人更倾向于沙特家族。

原因其实也挺简单,侯赛因自持出生圣裔,影响力超群,想要建立一个纵贯阿拉伯半岛两岸的大阿拉伯国家。

而沙特的胃口就小多了,就想干掉世仇沙玛尔酋长国,因此英沙很快签署了《达林条约》

开国之君伊本·沙特,着实是个硬人!

沙特接受英国的武器和经济援助,英国支持对沙玛尔的征服,顺便打击奥斯曼的势力。

作为接受援助的代价,沙特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将外交和部分内政交给英国人处置,同时还承诺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布扎比等小邦国归属英国管理。

反倒是更有影响力的侯赛因,双方谈了一年多,始终谈不拢价码,直到1915年,英国在欧洲战场受挫,急需阿拉伯人从侧翼给奥斯曼一刀。

此时,亨利·麦克马洪出场了(在中印边境上划“麦克马洪线”的也是这货),他连蒙带哄地答应了,侯赛因的建国要求。

侯赛因振臂一呼,阿拉伯起义正式爆发。

为了让阿拉伯起义军能打出个人样来,英国还派来了军事参谋,席卷7个小金人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登场。

可就在阿拉伯拆奥斯曼铁路的时候,西方国家早就把他卖了,英、法、俄秘密签了《赛克斯—皮科协定》,早早就划分了伊斯兰世界的势力范围。

奥斯曼战败后,侯赛因乐不滋宣布自己是“阿拉伯诸之王”,结果英国人一瓢冷水浇在头上,只认可他是汉志王国的国王。

不过作为补偿,英国人侯赛因的两个儿子分别当上了伊拉克和约旦国王。

这下沙特家族傻眼了,它陷入了哈希姆家族的三面包围之中。

心大的圣裔家族始终没有放弃,但在他们将注意力都放在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地时,沙特家族抄了后路。

1925,沙特攻占了麦地那、麦加,侯赛因仓皇出逃出逃,随后宣布退位。

英国人支持沙特是因为它力量小好控制,等到沙特家族拿下了两个圣地,心也开始大了起来,组织过对科威特、伊拉克和约旦的征伐。

英国马上翻脸,对沙特进行了“友好的劝说”,让各阿拉伯国家并存,内部矛盾不断的操作系统保持至今。

随着海湾油气资源的发现(此前的油田主要集中在伊朗),沙特从不受待见的沙漠国家,一跃而成村里最亮的仔。

这时候,沙特家族的阿拉伯旗手梦,又开始发酵了。

一方面,沙特手里拿着两圣地,以“圣地守护者”自居,有不折服的,就用禁止朝圣惩罚。

另一方面,沙特可是赶跑了圣裔立国,心里有点突突,开始用推广瓦哈比教义,来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

最逗的是,沙特到处推动严肃的教法,自己却做不到,天天给马桶镶金,动不动就肢解活人,属于典型的双标。

就这样,腰里有钱,屁股底下有硬货的沙特,看上了穷小子巴基斯坦。

三、各取所需的盟友

巴基斯坦的国名里加上了伊斯兰的字段,这说明它是一个伊斯兰教法国家

这世界上,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国家有很多,但伊斯兰教法国家却没几个。

阿里·真纳在建国时,真心想建一个英式的世俗国家,但他没办法,只能用伊斯兰教法来和印度做区别,否则巴基斯坦立国的基础都将动摇。

于是,在将各土王捏成拼盘时,还很拧巴地成了教法与选举制的混合体。

所以,巴基斯坦虽然挂着伊斯兰的旗号,但国内的宗教氛围还算比较温和。在巴基斯坦的军队里,既有什叶派的,也有逊尼派的,甚至还有几个信基督的将军。

而国父本人就是什叶派穆斯林,巴国大党的创始人阿里·布托,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再加上与伊朗关系长期良好,什叶派在巴基斯坦社会有很大的话语权。

以逊尼派旗手自居的沙特,当然不愿意什叶派在巴基斯坦权重过大,正赶上巴建国初期,既面临印度重压,又穷得滴水,买军火给不了钱。

狗大户从一边瘪了出来,大手一挥,“俺兄弟的事儿,就是俺的事儿。买军火钱,俺给担保!”

有了大户做保,10个美械师瞬间到位。

伊朗的巴列维一看,这是跟我装鸟呀,我是差钱儿人吗?

你出钱买武器,经济建设我来!

巴基斯坦建国初期能够撑过来,与伊朗、沙特两个豪门的资助有密切的关系。

当巴基斯坦开始琢磨核武器,整个伊斯兰世界都高潮了,尤其是几次中东战争,海湾国家被以色列打得土头灰脸,兄弟终于有了蘑菇弹,怎不叫沙特高兴得泪水涟涟。

据传闻,巴基斯坦搞蘑菇弹时,又是沙特在背后出钱,花重金砸出来的。巴基斯坦估计暗地里也给了承诺,为整个海湾国家提供核保护伞。

不管这种承诺是否能兑现,伊斯兰世界唯一一个拥核国家,让巴基斯坦的地位显著提升。

沙特重视巴基斯坦,还有一个更大的谋划——向东方传播瓦哈比教义。

巴基斯坦作为南亚最重要的伊斯兰国家,除了能影响印度、孟加拉的穆斯林,还可以渗透作为东亚、南亚的跳板。

生活在东南亚区域的穆斯林,属于温和的苏菲主义,所以这些区域,宗教冲突相对较少。

但最近二十多年,随着沙特凭借圣城的号召力、金弹援助的杀伤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穆斯林,都出现了极端化的苗头,宗教争端频频爆发。

说不定在沙特国王的脑袋里,做不了大阿拉伯王国的哈里发,做教义上的“哈里发”也不错。

而在实现向东传播的路线上,巴基斯坦就是最重要的跳板。

就这样,一边是穷,但敢玩儿命;一边是富,囊但心大,成了各取所需媒介。

这才是“好基友”,能持之以恒走到今天的原因。


文末福利:

温俊轩(鄙视抢沙发的)大作:

《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全网最低价六五折销售:

地缘看世界——谁在世界中心》全网最低价五折销售

感兴趣的朋友,可识别图片小程序购买!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