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永华从气痰火辨治失眠经验介绍

 369蓝田书院 2022-01-19

作者/孟意琳,陈丽琼,陈佳飞 指导:张永华

张永华系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首批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三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失眠焦虑、脾胃肝病及亚健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张主任指出,失眠和体质有关。气郁质、痰湿质和阴虚质的人群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发生失眠,其病机多和气、痰、火有关,并且三者可相互影响。治疗时张主任多从理气化痰,清肝泻火等方面着手,善用小柴胡汤、黄连温胆汤、柴芩温胆汤、丹栀逍遥散等方,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01

从体质禀赋谈气、痰、火

张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长期不寐患者常与先天禀赋体质有关。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者若遇外界压力,则极易发生失眠。因此,失眠的发生常以个人的禀赋体质为根本,七情所伤为诱因。气郁质者性格内向,多愁善感,情绪容易低落,闷闷不乐,若遇悲伤忧虑之事,抑郁加重,则容易发生失眠。痰湿质者个性多思多虑,甚至穷思竭虑,做事过于谨慎,不易决断,若遇繁重复杂事物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并发失眠。阴虚质者个性急躁,情绪容易波动,若遇情志刺激易生虚火,导致心烦不安,脾气急躁,从而影响睡眠。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这三者所对应的病理因素分别为气、痰和火,故张主任认为失眠患者的病机多以气、痰、火为主,从而将失眠分为气郁失眠、痰郁失眠和火郁失眠。气郁失眠以寐浅易醒,神情抑郁,多思多虑,悲忧易哭为主要表现。痰郁失眠则以梦多,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火郁失眠中,有虚火和实火之分,以虚火为主的失眠症见多梦,心悸,头晕心烦,手足心热,潮热汗出等;而以实火为主的失眠则见入睡困难,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体质禀赋并非数日之偏颇,由于体质因素引起失眠的患者往往有着数年至数十年的情志不调史,亦或是先天的性格使然。

02

气、痰、火相互关系

张主任指出,气、痰、火三者并非各自独立,往往是相互影响致病。百病生于气,气机不调,正气亏虚都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六淫外袭,还是七情内伤,必先伤人气机。血气贵流不贵滞,气顺则津布,气滞则湿聚,因此,气机的失调能引起痰湿内生。六气皆从火化,气有余便是火,气郁、痰郁日久,也均易化火。反过来说,火热炼津为痰,痰湿内阻,也会进一步阻碍气机。若是从脏腑着手,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中央而灌四傍,主一身之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心为火脏,心主藏神。气、痰、火的形成主要与肝、脾、心三脏关系密切。肝喜条达,肝气易升易亢,若是情志抑郁,肝失疏泄,则易导致肝气郁滞,从而影响一身气机,气郁化火伤阴,则会引起肝血不足,出现虚热内扰之象;若是疏泄太过,则进一步造成肝阳亢逆之势。木旺乘土,肝气横逆犯脾,则致脾失健运,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不和,功能失常,痰湿由生,酿生痰火。肝火、痰火上扰心神,心神不宁则五脏不安,正所谓“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03

从治疗法则谈气、痰、火

张主任指出,鉴于气、痰、火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治疗上应注意调治这三者的关系,不能见气理气,见痰化痰,见火清火。由肝气郁滞引起的气郁失眠,治疗以疏肝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酌情选用香附、佛手、玫瑰花、郁金、八月札等疏肝理气之品。但气郁容易化火,若患者出现心烦急躁,口干饮冷,大便干结等火旺之象,在理气的同时应酌情加用少许清热的药物,如黄连、黄芩、栀子等。若是内火已成,多从心肝火旺论治,治疗应以清心泄火为主,佐以理气。常用栀子豉汤清心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龙胆泻肝汤泄肝火。肝火较甚者,可加用夏枯草、钩藤、菊花等清肝之品;肝风内动者,可加用白蒺藜、僵蚕、蝉蜕等祛风之品;肝阴不足者,可加用酸枣仁、生白芍等养血柔肝之品。火郁日久则易酿生痰热,治疗当以清热、化痰、理气三者并用,即《明医指掌》中所说的:“火痰者,痰因火盛也。盖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选方常用黄连温胆汤,其中,半夏和黄连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半夏、生姜、陈皮和枳实行气降逆化痰;竹茹、黄连及茯苓清热化痰;生姜和大枣调和脾胃,治痰之源。失眠者若见脘闷,身重,咽喉不利,不思饮食等痰气交阻之象,则常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祛痰理气化湿。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易酿生痰湿,脾胃阴虚,更易化火扰神,张主任治疗失眠时亦注重对患者脾胃的养护。若是伴有明显的痞、利症状,则加用泻心汤类方;若伴有胃脘不适、嗳气不舒的症状,则加用左金丸、旋覆代赭汤等和胃的方剂;若伴有吞酸嘈杂,则加用煅瓦楞子、乌贼骨之类制酸止痛。张主任强调,治疗气、痰、火引起的失眠,当考虑到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三者同治往往能取得良效。另外,张主任认为,长期失眠常因气郁、痰郁日久而闭阻气机,此时只需调理脾胃气机,使其运化正常即可使症状消失。切忌见有疲倦乏力,形体消瘦而妄用补阳补气之法,其疲倦多因气郁痰阻所致,即所谓“壮火食气”,过用温补只会使气机更加滞塞,使症状更加严重。

04

病案举例

于某,男,61岁。2年前由于家庭变故出现失眠,表现为夜晚入睡困难,每夜凌晨2点方能入睡,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白天倦怠乏力,昏昏欲睡。自述常发脑鸣,遇事容易急躁,多思多虑,口干,面色潮红,胃脘偶有痞胀,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细。前医以归脾汤加减不效,故前来就诊。辨证为肝气郁滞,痰热扰心;治宜化痰清热,宁心安神。方用柴芩温胆汤加减,予制半夏、陈皮、炒枳壳、竹茹、柴胡、黄芩、黄柏各10g,茯苓、夏枯草、炒酸枣仁、合欢皮各15g,夜交藤20g,珍珠母30g,制远志、玄参各12g,黄连9g,生甘草5g,14剂。

二诊:患者诉服用中药后入睡时间明显缩短,且醒后还能入睡,每晚睡眠时间可达5~6h,脑鸣次数减少,每次持续时间也有所缩短,胃脘痞胀已不明显,大便基本通畅,情绪稳定。

按:该患者2年前由于情志因素出现失眠,肝气郁结,则容易多思多虑,夜寐不安;脾胃气机不畅,气郁化火,则胃脘痞胀,大便干结,口干;气郁、痰郁日久化热扰心,则见入睡困难,情绪急躁,上扰清窍,则发脑鸣,见面色潮红。治疗时以柴芩温胆汤疏肝理气化痰,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等养心安神,珍珠母镇心安神,佐以黄连、黄柏、夏枯草、玄参等滋阴清火,共奏理气化痰、清热安神之效。

综上,张主任认为,失眠多由气、痰、火三者导致,三者可相互转化,相互影响。辨证时结合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以气、痰、火为纲,肝、脾、心为目,同时强调失眠者的体质常与气郁、痰湿、阴虚相关,注重证候与体质的关系。治疗上多从调气、化痰和清火等方面着手,并注重气、痰、火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 源自《新中医》;2020 年1月第 52 卷第 2期;《张永华从气痰火辨治失眠经验介绍》节选;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