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实”辨

 鹿渌 2022-01-19

“宝”“实”辨

​▲陆宲像

无锡陆氏(徐陶派)迁锡始祖、惠山陆宣公祠创建者陆宲(1088——1148),字元珍,小字清儿,号西湖遁叟。宋元祐三年(1088)九月生,绍兴十八年(1148)闰八月卒。浙江山阴(绍兴)吼山人。政和六年(1116)自吼山迁居无锡开化乡(雪浪)陶墅,靖康元年(1126)四月退隐屏居无锡陶墅。其父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官尚书左丞,著有《陶山集》十四卷,及《埤雅》、《礼象》、《春秋后传》、《鹖冠子注》等,共二百四十二卷,封吴郡开国公,赠太师,追封楚国公。陆宲嗣父陆佃堂弟陆俨为后。

​▲惠山陆宣公祠

长期以来,对陆宲的名“宲”读音一直莫衷一是。“宲”,有两个读音,一是(bǎo),古同“宝”;二是(shí),古同“实”。一派认为应读“宝”,理由是陆宲,字元珍,“珍”诠释“宝”,所谓“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风操)。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孟轲,字子舆,轲、舆都属车;苏辙,字子由,辙、由意近;等等。一派认为读“实”,理由是“实”词性雅,清康熙年王抱承著《开化乡志》卷上宦望·陆宲条目,还特地加注:陆宲,古“寔”字(“寔”即“实”)。这是目前唯一所见的对陆宲之名“宲”加注的。清初康熙年王抱承秀才老先生,他这么随手一记不要紧,后世就把这“实”当成了定论。况且史上对陆宲的名所记一直较混,南宋汪藻撰编《靖康要录》记为陆㮤(音松或容);清嘉庆年徐松《宋会要辑稿》(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文)记为陆楶(jié )。如此等等,陆宲之名就更淆更难认定了。

​▲《开化乡志·陆宲》
​ᐃ《靖康要录》
​▲《宋会要辑稿》

好在如今不经意间有了佐证的答案。近又读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三“混沌灯”篇,记的是陆宲幼子读书事,洪在文中居然将陆“宲”直接记为陆“宝”。

​▲《夷坚志·混沌灯》

全文为:

混沌灯

会稽陆农师左丞少子宝。居无锡县。招老儒陈先生诲诸子。幼子甫六岁,敏慧夙成。才入学,即白先生乞为对偶。以两字、三字命之。笑曰,不足为也。益至五字乃可。试书曰,鹭宿沙头月。应声曰,鸦翻树杪风。又令对浓霜雁阵寒。答曰,残月鸡声晓。每出语辄惊人,而了不置思。父母皆喜,谓儿长大当可继左丞。明年正月八日,令其仆买大竹作灯球,漫以黑纸,挂于几案之侧。人问何物?曰,此名浑沌灯。明日穴其一窍。如是凡七日,至十五日而七窍成。儿是夕亦卒。所谓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异哉。陈阜卿说。阜卿陈先生子也。

这个故事是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陆农师(陆佃)左丞(尚书左丞)的小儿子陆宝(陆宲即陆宝是陆佃的第五子,《绍兴陆氏宗谱》记陆佃有七子,《无锡陆氏宗谱》记陆佃有六子,洪记陆宲即陆宝是陆佃的小儿子恐有误),住在无锡县。他请了一位本地老儒陈先生教几个孩子读书。陆宝的小儿子刚六岁,生来就聪敏智慧,才入学,他就跟陈老先生说:“我要对对子。”陈老给他出了两字、三字的题,小孩儿笑道:“这有什么可对的?”于是陈老上联出到五个字,这才可以。陈老写出上联:“鹭宿沙头月”,小孩应声答道:“鸦翻树杪风。”又让他对“浓霜雁阵寒”,小孩作答:“残月鸡声晓。”这孩子每次作答都语出惊人,不假思索。父母一看,特别高兴,都说他长大了能像祖父一样做左丞相。第二年正月初八,陆宝让仆人买来大竹子做大灯毬的骨架,在骨架外面糊上黑纸,挂在几案旁边。有人问这是什么东西?那小孩说:“这叫'浑沌灯’。”第二天,孩子把灯笼捅了一个洞,随后连续七天,每天捅一个洞,到了正月十五,正好捅了七个洞。孩子那天晚上就死了。这正应了那句话:“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真是太令人惊异了!这个事儿是陈阜卿说的。故事中那位陈老先生是阜卿的父亲。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出自《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翻译过来就是: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常在浑沌的地方相遇,浑沌待他们非常友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等等,唯独浑沌没有七窍,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经纶满腹,撰写七十四卷《容斋随笔》,格调高雅,议论精辟,考证确切。

洪迈父洪皓(1088——1155),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二十七岁中进士,在南宋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归赠太师魏国公,卒谥“忠宣”。

洪迈母,无锡沈氏,朝奉大夫沈复之女、太常博士沈松年之妹,封魏国夫人,绍兴八年(1138)殁,享寿五十,墓葬无锡临太湖的白茅山,洪迈兄丞相洪适题表墓,曰“慈茔”。

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与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苏”齐名。洪皓长子洪适,榜眼,官至右丞相,太师、魏国公。次子洪遵,状元及第,官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少师、信国公,赠太师。三子洪迈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

洪迈,无锡的外孙,故其随笔及《夷坚志》等,记有较多宋同时代无锡人物及事件,如居无锡钱桥斗城的宋尚书章谊之七子“章仲骏游仙梦”,与这“混沌灯”等,虽多为怪异之事,又都为听当事士大夫所述而记,事恐难足信。比如这“混沌灯”所记的陆宲即陆宝的六岁而卒的神童幼子,无锡和绍兴的《陆氏宗谱》及陆游为其叔陆宲所撰的《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均没有记提到这幼子,虚实未知。但文中所记为陈阜卿所述,阜卿为老儒陈先生之子,无锡却实有这父子俩人。陈阜卿,名之茂,字卓卿,一字阜卿,绍兴二年(1132)进士,秘书省著作郎,监察御史,平江、建康、隆兴知府。绍兴二十三年(1153)任“锁厅试”主考,提陆游为第一名,不惧得罪奸相秦桧(秦桧孙秦埙在考,陈提第二名)。陈阜卿父,老儒陈先生陈慬,名士台州太守愤而砸元佑党人碑的陈敏(字伯修)的次儿。

有意思的是,正由于洪迈是道听途说,从音而记,才从陈阜卿口中听到陆宲的“宲”(bǎo)音,而想当然的记下陆“宝”,为今人判明这陆宲的“宲”读音,提供了同时代近人的充足证据!“宲”确应为“宝”无疑,《开化乡志》所注应为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