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我的人生八段:从前、现在、未来……

 半卷诗书一窗月 2022-01-19

楚予微茫

荆楚大地,予以文化

暗夜微茫,如希望点点

关注

作者:无曲

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创


“《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对于《西游记》一书,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如是道。而同时代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有“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之言。

“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人张书绅,则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对《西游记》也评价甚高,“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关于《西游记》一书,古今中外的各路文豪品评甚多,褒贬不一,《西游记》在人们眼中的形象也是各异。在当今,《西游记》也不仅只是戏曲、小说,其衍生品更是层出不穷。

有杨洁导演拍摄的86经典;
有动画版的“白龙马蹄朝西……”;
有周星驰先生的无厘头;
游戏《梦幻西游》也成为许多80、90后人心中不可磨灭的一段回忆……

因而不同《西游记》,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我眼中的《西游记》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变化。


01
童年时期
《西游记》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得最初为看《西游记》常去村里小伙伴家串门,后来因为上学,没有更多时间,再之后,除了写作业,还需照顾年幼的弟弟……

种种原因使我童年印象中的《西游记》,是由数个片段的组合,没有连贯的内容。

但电视里猴子的金箍棒、银角大王的紫金葫芦、哪吒的乾坤圈……这些都是我儿时向往的“玩具”。

而我,就像是那被压在诸多条条框框般五指山下的猴子,向往自由、恣肆的生活。

“为什么,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

于是“《西游记》”成为了我儿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向往着暑假来临,向往《西游记》重播,向往和母亲同去挖花生,向往能与伙伴们一起游戏,向往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向往逍遥自在,向往美好的明天……

而如今,我却开始向往,昨天。


02
五年级后
《西游记》是美猴王的无所不能

说起来,我的小学生涯很坎坷。

因去学校路途中的一条河,要修建一座桥,原本经过那里的路不安全了,所以幼儿园只读了2个月就没再继续。

一二年级,是在另一学校,离家偏远,直到桥修好后(我也不知道修个十多米长的桥为什么要修两年),我才重新回到我原先的学校读三四年级。

更坎坷的是,我们学校没有五年级,读五年级得去镇里的学校。离家大约14里路,路途遥远,我选择了寄宿。

每周一早晨得背着一个周的米、菜,赶上八点的第一节课,周五回家。这样的日子过来一年。

天气晴朗便还好,也就每周一次负重的晨炼而已。但若遇上刮风下雨,就非常恐怖了,起码对那时的我而言是这样。

常常走在路上想,如果我是孙悟空就好了。

念个“小小小”,我就能把那十来斤的书包,变成拳头大小,放在口袋里了,就可以不用背着这么重的东西走路了。

但不久我又有了新想法,如果我是孙悟空的话,我就可以驾筋斗云了,嗖的一下就到学校了,不仅不用背东西,还可以多睡会懒觉。

就这样,有点困难就产生“如果我是孙悟空该多好”的想法是那时候的常态。

学校寝室晚上有蚊子,我也想借个“避火罩”;
看到走读的同学每天从家中带新鲜水果,我也想去敲几个人参果,变几个蟠桃;
夏天上学,有蛇当道,我也想一棒子把它打成肉泥……

就这样,那个美猴王,成了我那时候的心理支柱,因为他无所不能。

而如今,我的心理支柱则是那个负重前行的自己。


03
初中时代
《西游记》是大圣的斗天战地

到了初中,似乎开始不再懵懂,对《西游记》也有了些许的改观。

从以前的“眼中只有美猴王”,变成了“除了大圣外,还有玉帝、如来、观音、唐僧、师兄弟以及妖怪……”,开始觉得,猴子也不是无所不能,他打不赢如来,斗不过许多妖怪,会在偷袭下被抓,会在紧箍咒下抱头打滚……但即使是困难重重,他始终都是以战斗姿态面对这一切。

那时候的我,也感觉自己和孙大圣一样,跳不出班主任的手掌心,逃不过父母的紧箍咒,干不掉语数英地政史物化生等许多妖魔鬼怪。

所以我像孙大圣一样愤恨,凭什么我要被各种“天条”所困?我也要和孙大圣一样对着“天庭”般的压迫说不。

无情的是,当我刚举起了“齐天大圣”般造反的“旗子”,就迎来了“天庭众神将”的围剿。

与孙大圣不同的是,孙大圣是个战斗力极强的高高手,面对十万天兵敢于一战再战。而我在面对“天庭众神将”时,第一时间做出的却是主动向“天庭势力”无条件投降,并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思过,听着“观音大士”的教诲,并许诺以后会老老实实的“取经”。


或许是在“五指山”下的诚心悔过,没过几天,“五指山”被“天庭势力”挪开了,我被“释放”出来。

出山后,我只觉得我给孙大圣丢人了,而全然忘记了被压“五指山”下的疼痛,至于“观音大士”的教诲更是抛掷九霄云外,然后想着如何重新和“天庭”叫板。

但时间证明,我这只“猴子”,永远翻不出那只“手掌”。即使鼓起勇气学孙大圣那般和“天庭势力”斗争起来,但是却被一巴掌给轻易解决了,然后迎接的是他们一如既往的“雷劈斧剁”甚至更加残忍的“酷刑”和那让人脑浆子都沸腾的“紧箍咒”。

即使如此,那时我依旧觉得孙大圣没错,我也没错。孙大圣依旧是哪个斗天战地的英雄。

而如今,那个孙大圣还在,只不过主动的戴上了“紧箍”,而且依旧能战地斗天。

04
高中时代
《西游记》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初中到高中,我有了很大转变,开始喜欢上了看书,任何书。

也许正是这个转变,我对《西游记》认知开始逐渐由影视转向了文字。

我从老舅家借来了一本16开本、近一寸厚《西游记》,但那时文化底蕴不大够,许多生僻字词不熟悉,诸多文言部分看不懂,那些复杂的诗词,更是打消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念头。

所以第一次的阅读原著,不到一个章节就放弃了。

但我对于文字版《西游记》的探知没有放弃,后来常去书店或者网上寻找能看懂的版本。

就这样,无意间我接触到了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也正是这本书开启了我对《西游记》探索的旅程。


“唐僧的父亲到底是谁?”
“阴谋家观世音!”
“菩提祖师到底是谁?”
“孙悟空战斗力多强?”……

这一系列的问题和观点,对于当时理科生的我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也正因如此,我带着许多疑问,囫囵吞枣般看完了《西游记》,印证了一些答案,但同时也有了更多不解……

如章回标题中的“金公”“木母”等指的是谁?有什么意义?

章回标题的深层次意思是什么?
文中的一些道家专业术语名词在表达着什么?
一些看似和故事内容无关的诗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西游记》是一本抑道的书吗?
是一本弘扬佛法的书吗?……

这些问题的产生让我对《西游记》展开了更多的探索,让我知道了《西游记》中的世界很大,这个世界的大门,我已经慢慢打开。


05
大学阶段
《西游记》多了愤恨和悲伤

大学,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获取的方式,时间自由支配,看的书就更多了。

但刚18岁的我,在看待事物时,虽有着自主思想,却容易被各种事物、观点带跑偏,因此很容易跟着各种书籍所传达的思想乱跑。

历史是我当时最爱看的,但是历史都是后人写的,很多的都是新朝对前朝错误的大揭发。

看明朝的历史,也经常陷入“为什么他要让宦官干政?”“为什么他们对基层民众的水深火热置之不问?”“要不是他任由党争,那么她也不会这么就灭亡!”这种后代人对前人正常的错误愤恨。


同时,伤春悲秋的诗词,使我在看待《西游记》时也会愤恨。

愤恨师父不听徒弟的劝告,而被妖怪抓走;
愤恨高高在上的神仙,对自己属下为祸人间的不闻不问和包庇祸根;
愤恨玉帝因一个人的不敬,而连坐一个郡县的老百姓;
愤恨统治者的不作为;
愤恨为官者的腐败;
愤恨正义被践踏;
愤恨写书人愤恨的东西。
愤恨的同时更希望有个倾听的人。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我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

佛说人生有八苦,求不得、放不下就成为了这悲伤的主要原因。

初高中时代,曾多次看周星驰《大话西游》系列,那时只看到无厘头的搞笑,只记得唐僧的“你妈贵姓啊?”等搞笑台词,只会唱“欧尼右……”,或许有时也会跟风的对着空气表演两句“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而我没有珍惜……”。

到了大学,也慢慢的明白很多。明白为什么“爱一个人是那么的痛苦”;明白什么是“只能怪相逢恨晚,造物弄人”;明白那句“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象一条狗。”对他的刺痛和他内心的欣慰。


曾经有一首感人的音乐放给我听,嫌他是粤语选择了暂停,等到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时,才感到后悔,不用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也会把他作为写这段文字时的BGM。

从前
现在
过去了再不来
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

在经历一些事情后,再回头看《西游记》,只见那痴情的星君遗恨波月洞,只见那无情的玉帝怒斥广寒宫,只见那痴情的国王泪洒西关道,只见那无情的铁棒捣乱烛花红。

也曾言“昨日相思乞白首,却为何,今朝泪眼说离分”;
也常叹“天下多少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
真真个“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

那时的眼中充满着无奈的悲伤。

而如今,这愤恨和悲伤已不再萦绕心头,但却属于那个阶段的美好人生。


06
初入社会
《西游记》像是个职场翱翔的法宝

虽大学已是半个社会,但工作后才明白,校园内的社会很简单,外面的社会很复杂。

职场中的各种无形压力,就像是修罗场中的杀伐之气,一旦扛不住这些压力,就会被这些杀伐之气所扼杀、淘汰。

这时《西游记》是一本职场生存宝典,能让我在其中找寻到面对各种杀伐气的应对方法,能让我早一步认识前面的坎坷和危险,能让我顺利的适应修罗场残酷。

回想到《西游记》第三回,东海龙王在面对猴子打土豪要装备时,他把三个兄弟都叫过来了,然后都被猴子勒索了。

我明白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道理,也认识到了有时候坑你的或许是你最好的朋友。


唐僧告诉我,要想取得真经,需要大毅力;
猴子告诉我,要有过硬的本领;
八戒告诉我,领导喜欢听话的人;
沙僧告诉我,做事得踏踏实实;
白龙马让我明白,关键时刻好的工具会事半功倍,甚至能力挽狂澜。

作为领导者,需要引导好猴子这样有能力,单很有个性的人;
对于八戒这种是忠心耿耿的人不能一味的只看功绩,当然也需要合理对待;
像沙僧这种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需要给与关怀,调动积极性。

当然,《西游记》中的“法宝”远不止此,其中的许多职场规则更是让当时初进职场的我获益良多。

而如今,虽有诸多法宝傍身,却不敢轻易使用。

07
现如今
《西游记》是顿悟前的当头棒喝

很多人会问,《西游记》到底是写什么?

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了很久,《文心雕龙》中说“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其内涵,我相信写《西游记》的人也一定想传达一种“道”,而且肯定不仅仅是“滑稽小说,神话小说”这么简单。

至于作者是怎么想,我不知道,对于其中的“道”,也只能做一些推测。

也许是在阐述禅修法门,也许是金丹修炼要诀。

其实对于我这个不是专业做学问研究的翻书人来说,作者想传什么“道”,并不重要,充其量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探索未知的机会。重要的是,我能从中体悟出什么“道”。

随着阅历的增加,从《西游记》中体悟出的“道”也随之增多,这些“道”逐渐增加,让我越发的对《西游记》有着深深的敬畏,越发的明白自己的渺小,越发的明白对任何事都需要存有谦恭之心,明白了学无止境。

正如佛教中修行一样,修行其实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而我认为读书也就是在读自己,是一个不断顿悟的过程,而这些书籍,就是让人顿悟的当头棒喝。

人生,是一个不断顿悟的过程。


08
未来
《西游记》是个什么样?

或许是我笔下的学术论据;
或许是我写文章的素材;
或许是我讲给子孙听神话故事;
或许是我步入老年后研究人体生命的性命之学;
或许是……

未来的事情谁又知道呢?
立足当下,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无曲,尘世翻书客,南柯说梦人。所说无曲,即非无曲,是名无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