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超明丨人生的“围城”

 读在现场 2022-01-19

晚上散步,我在路边看到钱钟书的一本书《围城》,爱不释手。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当我读到三分之一的内容时,我开始思考着,如今的人们不也是在追逐着一座座人生的“围城”,人生万事都一样,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去。

我读着《围城》,我的心情不由得变沉重了,这种“围城”心理,在不少知识分子的心中,筑起一道道“坎”,围困着他们的爱情和事业,让他们的生活几经沉浮,大好人生就这样磨去,给人留下遗憾,让人深思。

方鸿渐代表着这些没有理想和信念的人们,作为没有信仰的知识分子,他没有人生目标,带着那种“围城”的心态,到三闾大学受聘为副教授,用假文凭谋取职位,难以续聘,他用这种手段,希望第二年被聘为教授,一年后停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到报馆报到后,工作上不顺心,也是第一个辞职,他没有人生目标,才会无所适从,总走不出事业的那座“围城”。我想到现代人有了选择事业的自由,工作不仅仅是热爱,能才尽所用,把职业当作事业,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才会有所成就。

方鸿渐在爱情上,也一样走进又一座围城,他和唐晓芙的爱情本是理想的,可这种爱如美丽的泡沫,一触即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他的爱情梦想也破灭了。带着懦弱的心理,加上爱情被世俗的污染,他没有勇气去追求美好的爱情,只有离开当初爱的城堡,和孙柔嘉结婚,他最后走进没有爱的婚姻殿堂,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这样的生活围城,就是许多夫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爱情的围城就是现代人的世俗爱情,多是考虑社会利益的爱情,也是现代社会的婚恋现实面目,这种爱情婚姻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而是崇洋媚外的婚恋心理,就出现了爱情上难以逾越的围城。他们人生,因此失去了爱情,再也得不到原本渴望的爱情。

由此,我想到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婚姻成为现代婚姻的典范。就如世纪老人杨绛所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爱情的美好在于纯洁的心灵和美好的感情,这是爱情的基础。他们这样的旷世情缘,从读书求学开始,一生如初见般的爱情,源于书香的熏陶,文化的洗礼,纯净的心灵,沉淀出美好的感情。在杨绛的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他们一生也成就了绝世的爱情。他们走在美丽的人生路上,走出了爱情和事业的围城!

如今,有知识的人,却走进了精神上的围城,这些知识青年的恋爱自由,也会在爱情的纠葛的围困与逃离中,筑起一座座“被围困的城堡”,让本该美好的爱情变得如同游戏。他们有了知识,却缺乏文化的底蕴,爱情被利益化,不少夫妻在爱情的围城中,再现了书中的爱情围城心态,那些矛盾的夫妻,不少在分离后才得到解脱。

走出围城,让爱情保持单纯的美好感情,远离世俗的纷扰,才可能拥有真的感情。让事业在不断的追求中,超越自我。一味的逃离,将是一事无成。

可在现实中人们今天苦苦追求的东西,可能就是明天急于想逃离的,就如人们想离开小城市,走进大城市,再选择回归自然。这不就是人生中的那座围城吗?


作 者 简 介

丁超明,息县作协理事,信阳市骨干教师,《河南教育》特约通讯员。最近一年,写百余篇散文,二十多篇发表在《河南日报》、《河南教育》、《信阳日报》、《信阳周报》和中国作家网等。参与息县纪委网评员随笔写作,用散文写真善美,写随笔传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