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兵科丨石塘时光

 读在现场 2022-01-19


石塘,我错过了你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照耀的那一刻,但我不愿再错过你石头构筑的惊心动魄的原始之美。叠叠石屋、长长石街、幽幽石巷、层层石阶……每一个简单的场景就是一首石头吟唱千年最动听的赞歌。

石塘,旧称石塘山,是隶属浙江温岭东南沿海一个古老的渔村集镇。据《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

吴冠中先生在《渔村十日》中这样写道:大海之滨的渔村,气氛多诱人呀,人烟稠密,桅樯林立,色彩斑斓,是浓缩了的生活图景。……别人介绍浙江温岭县的石塘渔村,石头山、石头屋、石头村镇、石头城,比所有的渔村都有意思,于是非看不可了……

石塘的确是非看不可的地方。石墙、石屋、石街疏密相间,山、海、石相映成趣,可以说是“石中城,画中镇”。一头是屏障般的石塘山,一头是浪滔滔的东海水,石塘从来没想过退路,连同它的千年沧桑,在鱼腥味肆意蔓延的石街上,在叠叠层层高低错落的石屋里,新旧时光正一片片长出来。“在时光的手掌里/终于把一块石头读出盐味来/一小段渔谣为证/昼伏夜出的鱼群就在这里守候……”走在里箬村蜿蜒向上的石阶上,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这样的诗句来。

巷子深处有好酒,里箬深处有陈宅。石塘陈宅原名陈和隆旧宅,系清末当地大渔行主陈和隆所建,可以说是里箬村里最豪华的宅第了。但是要找到它真是不容易,穿街走巷,攀阶拾级,再加当地村民热情的指引,才在依山临海处见到它的真容。

据《琅玝陈氏族谱.陈和隆传》记载,陈和隆生于同治初年,卒于抗战前夕,福建渔民后裔。这从大门口的“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岙义礼家传”楹联上就可以看出,陈氏家族迁自福建惠安东湖。想当年,陈和隆“三世经营航运得宜而告富有”,买田置地开当铺、参股银行,渐渐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巨富,于是“依山作屋,架海为庐”。有专家称陈宅为“东南沿海渔村住宅的典范”。

台门、花园、碉楼、主楼,条石块拼,楼回廊转,错落有致。古楼很静,静谧的气息流淌在每一格石头镂花的窗户里,每一个雕梁画栋的门楼上,每一沿草木枯荣的屋檐下。用手指轻轻地触摸时光驻留的块石,我只想撩拨一下石楼的宁静,指尖却传来活色生香的乡愁。抬起头,见百年紫藤缠枝散叶已爬过了石墙,让我莫名感怀。这曾是豪门的私家花园,曾有过多少的亲朋家眷看过这满园的芳华,也有过多少佣仆清扫过满地的落英,而我们,在这个古老的石楼里,找到了自己所渴望的平静与安详。

坐在紫藤下冷冷的石凳上,我多想对面坐着的就是面慈言善的陈和隆,和他一起聊聊“忠厚开基”的经商经验和“和平养福”的处世思想,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生活。可是如今只有这百年的紫藤告诉我,每一年的落叶里,飘落着时光远逝的记忆;只有这孤寂的古楼告诉我,每一场的风雨中,诉说着历经沧桑的传说。看时光的剪影落在庭院深处或明或暗,有太多的情绪萌生,有太多的话语找不到言辞表达,心却在这里变得安静。

除了冠绝其时其地的陈家石屋,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屋依山傍海,错落层叠,冷峻硬朗。为了防御海风的侵袭,连层顶也用石头叠压,这也算是沿海民居中的一大特色了。也难怪清代闽浙同乡会会长陈策山要以“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来形容石塘的建筑特色。站在里箬村的半山腰,渔港一览无余,渔船点点,鸥鸟翩翩,海水共长天一色。

人的生活经历往往烙印在外貌上,而石塘也是把沧桑岁月打磨在了石头上。石塘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不谙世事,无欲无争,坚守着那份千年沉寂的宁静时光。

能把千年时光留住的只有石塘。当我站在千年曙光碑下,有那么一刻,我竟然有那一道旧的曙光穿透身体的感觉,所有跟阳光有关的东西都在悠悠海风中袒露无疑。

石塘,这里是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照耀过的地方,这里是阳光最想亲近的地方,我把自己的内心悄然打开,迎接每一缕阳光的入驻。


作 者 简 介

虞兵科,男,浙江省舟山市人,生于70年代,舟山市作协会员。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用文字记录大海,9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但不好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潮起潮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