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超明丨岁月无痕

 读在现场 2022-01-19

工作三十年后,我想练书法,想研究,更想写作。在教学之余,因为研究,因为写作,曾给我留下快乐的教师生涯,让我充实的事情有很多,在写作中,在研究中度过的这些日子,我在收获一种幸福。我远离了赌场,专心研究着我想探知的东西,在书香的熏陶和书法的欣赏中,我也找到了乐趣,在教学中找乐,在养花中找趣,这样告别岁月。

因为《兰亭序》,我练起了书法,那艺术和散文融为一体的行云流水般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读诵着那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气度非凡的文字,那飘逸自然,随心飘动的书法艺术,让我感到这种艺术的魅力,工作几十年后才喜欢书法,有相见恨晚之感!

我一遍遍对临着那底蕴丰厚的行书作品,一遍,十遍、百遍,在三九天练着,我不厌其烦,意随名家,心在兰亭,哪知我的楷书还不过关,就好高骛远,难以进入艺术的殿堂,我所写的毛笔,纸张和墨水耗了不少,怎能让行家满意,朋友的书法作品可以评奖了,我所写行书,瑕疵太多,我不敢再这样练下去了,必须先练好楷书。我发现笔正心正的柳公权,那种楷书,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柳骨风格和兰亭风范,一样步入艺术典范,那时一种高度和境界。何不从走路学起,在走路不稳时就别想奔跑,不然就会摔跟头的。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从易到难,从不会到会,这个过程,需要无数次练习,正确的方法也是不可少的,练书法让我想到自己在工作中,也常急于求成,都是事与愿违!

我想起自己爱研究,在研究中我找到一种快乐,那是一种充实的精神生活,为了快乐工作,也为了教育科研,不求回报,只求在成长中有所进步,若为利益,就难以坚持下去。我在教学之余,找到了要研究的课题。我学生不就是我的研究对象,他们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在研究中能帮助他们成长,让学生少走弯路,不就是我的所愿吗!

从此,我开始了研究,也开始爬格子,从一次次写作和研究中,我找到了一种新的快乐,写稿到定稿,反复思考,不断探索,让我沉浸在书写和打磨得过程中,我写完一篇心得反思文稿,有一种如负重释的感觉,心里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悠闲。我想写了,就拿起笔,一气呵成。那天课堂上,在学生写作文时,我想总结一下作文教学,就站着写完一篇文稿,后来送到教研室,被评为省区一等奖。就这样,我业余爬格子,从几篇到几十篇写教学文稿,从不感到是种负担,我在手写文稿中找到了一种研究的快乐和幸福。我也可以在工作中,让文字留下岁月的轨迹,见证这些平淡的工作中,可以找到的幸福!而那几十篇文稿不是为了职称,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生而写的!

接着,我想写下水文,和学生一起写作。因为那时我拿起笔,想写一篇学生作文时,总感到力不从心,我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可自己却无从下笔,心中无底,又怎能要求学生呢?我爬格子的内容又多了一项,写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我先写父亲的一生从教的难忘经历。那几篇稿却被省市刊物发表。我初写散文,也有收获,后来我却停下了脚步,转移了方向,就放下笔,好几年没有爬格子了,我感到不够充实。后来,我就放下笔,用电脑写作了。

突然,我发现自己工作已经满三十年了,在讲台有那么多的故事,我正在慢慢地忘却,要留住过去,唯有写作,能让美好的回忆,见证岁月的花开花落,留住平凡的人生。我就在这个暑假,在这三伏天里开始了写作,我写送走的学生,写一个个讲台,一个个难忘的岁月,一点一滴的感动,这都是往日的美好时光,从青春岁月,到不惑之年,一路走过。只有写下散文和随笔,让每一个日子汇成岁月的小溪,让心灵之声,写下留不住的岁月,让写作点缀幸福,再写酸甜苦辣,回到这已逝的三十个春夏秋冬!

在研究中成长,在写作中回味,如流水般,已逝的岁月,就会感到岁月无痕,流年沧桑。就让文学伴着岁月修行!让书香和花香作伴!岁月依旧美好,守候学生成长,也留下快乐生活的足迹!

作 者 简 介

丁超明,息县作协常务理事,《河南教育》特约通讯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行走文学》签约作家。近写散文集《老家清风》,几十篇发表在《河南日报》、《河南教育》、《信阳日报》、《信阳周报》和中国作家网等。参与息县纪委网评员随笔写作,用散文写真善美,写随笔传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