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大敏丨黄金洞探秘

 读在现场 2022-01-19

作为科学家,并非象某些人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成天在书海中遨游,或是在实验室中摆弄仪器,是那么的轻松自如,舒心惬意;是在论文成果发布会上的群星闪烁,万众瞩目,光彩耀人。很多事实说明,在科学的道路上同样有荒漠黑洞,有激流险滩……同样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斩关夺隘的雄心,有时甚至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作者题记

在夔门白盐山绝壁上有一个神奇的岩洞,名叫黄金洞。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个悬崖绝壁上的岩洞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但却极少有人真正进去过。

时光上溯到战国末年。秦将司马错带领大军灭掉蜀国之后,继续挥师东进。在秦军的强力追赶下,巴国人拖儿带女,朝川鄂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拼命奔逃,慌不择路地钻进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溶洞中。他们在溶洞中艰难地走了三天三夜,终于走到了尽头。洞口在面临长江的悬崖绝壁半山腰上。上下均不可能。退回去也只有死路一条。他们绝望了。一个壮年男子用随身刀剑在岩壁上刻下本民族的苦难经历。其他人也只好坐以待毙。这一群巴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这一队巴人走到的溶洞洞口,就是我们今天在长江游轮上看到的黄金洞。

星移斗转,时光如箭。转眼就过了二千一百多年。那是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一位旅美的中国科学家辗转回到祖国,专程来川鄂一带探寻巴国人失踪之谜。

他找到了黄金洞。

从岩脚往上攀几乎不可能。从山顶往下吊难度更大。黄金洞洞口朝里凹,就是用绳子吊下去,也要象荡秋千那样才能荡进洞里。稍有疏忽,不是碰得鼻青脸肿,就是摔得粉身碎骨。导游说,黄金洞还有一个洞口在一两百里之外的深山密林中。有人知道这个地方。

费了许多周折,终于找到了一位中年汉子当向导。当他把科学家领到洞口以后,并不打算继续带路。一个人独自进洞,确实危险。科学家问是什么原因时,这位向导犹豫了好一阵,终于道出了实情

大约二十多年前,有两人一同进洞探险。六七天后,老外终于爬了出来,且已经奄奄一息。另一位进去的中国人却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中年汉子说,是他老爸打猎时发现了不省人事的老外,救了他一命。但中年人的父亲已经过世,不可能再了解更多的情况。

与中年人的交谈引起了科学家对往事的回忆,因为那位失踪的中国人就是科学家的同窗好友吴君。

二十多年前,科学家与同窗好友相约回国效力。谁知临行之前科学家的妻子突患急症,但中美双方均已商妥,归国时间又不容拖延。无奈之下,好友吴君只好一人单独回国。

谁知与好友吴君机场一别竟成永诀。二十多年来,吴君一直杳无音讯。

那位进洞探险的老外是美国人。他回国后写了一本书——《中国古代巴国人失踪之谜》。此书很是畅销,红火了好一阵。美国人还假腥腥地在书的扉页上题了一句话一一献给一位不辞辛劳、勇于探险的中国朋友。

科学家在美国看到了这本畅销书。他曾去找过书的作者,想了解一下情况。但美国人一直躲着不肯露面。与国内联系电话上也说不清楚。加上科学家的妻子又一病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料。科学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清朋友失联这事。于是就一直搁了下来。前不久,科学家的妻子在他怀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他含悲料理完夫人的后事,很快办妥了手续回到祖国。一是要尽快弄清巴国人失踪和同窗好友失联的双重之谜;二是实现夫人的遗愿,将骨灰盒带回国内故乡安葬——叶落归根。

事情挑明了。中年人倒也爽快。答应继续带路。他说,为了你的敬业执着,也为了你的朋友。冒这个险,值了!

他们带了干粮、指南针和必要的器具,就出发了。洞内确实地形复杂。岔路多,溪沟暗河也多。走了一天多以后,一条波涛汹涌的地下河挡住了去路。丢石子测量了一下,水深至少超过一人,涉水而过是不行的。科学家冷静地看着夜光表,同时用手电扫着河面。十分钟后,河水突然消失了。向导想要过去,科学家一把拉住了他。又等了十多分钟,河水重新喷涌而出。这是一条地下间隙河!科学家心中一阵惊喜。十分钟之内必须过去,否则将遭遇灭顶之灾。由于有思想准备,他们很快穿过了坎坷不平的河道。但河对岸是一片陡壁,湿滑漉漉的,有一人多高。爬了几次毫无进展。向导蹲了下来,搭人梯先把科学家顶了上去。这时,似乎已听见哗哗的水声。身强力壮的向导后退几步,猛跑几下一个鱼跃,双手攀上了河岸。科学家在上面又拉又拖。向导刚爬上去,河水便汹涌而至,冲湿了向导的双脚。

好险!科学家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第三天中午,他们也走到了溶洞的尽头。正象他们在船上看到的一样,洞口在绝壁上。向里凹。往下能看见滔滔江水,朝上只能看见洞壁内顶。洞内零乱地堆着许多刀枪箭戟,有不少还是青铜的。乱七八糟地摆着不少死人的骨架,大人、小孩的都有。岩壁上还刻有字画。突然,导游一声惊叫,科学家回头一看,洞的一角趴着一个人。他用手电仔细一照,的的确确是一个人!科学家大步走上前去,又把导游叫过来,小心异异地把趴在地上的人翻过来,仔细端祥。这不就是好友吴君吗?虽过去了二十多年,这里地势高,又有山风吹着,遗体还没有腐化,只是干枯了。

看着遭遇不幸在山洞里躺了十多年的同窗挚友,科学家双眼涌出了泪水。

吴君旁边有一本笔记本。科学家打开一看,正是好友的手迹:……在向导的带领下,我找到了黄金洞的另一个洞口。但向导不愿带路。说里面太危险。以前进去过几人,从没有出来的。这时。闻讯赶来了一个外国人,自告奋勇地要和我同去……洞内情况出乎我的意外,地形怪异,危机四伏,行走艰难。在过一条暗河时,老外惊慌失措,把干粮袋掉进河里被水冲走了。他反而还不停地抱怨,说粮食不够了云云。我没有理他,继续前行。一直到第三天下午才走到溶洞的尽头。虽然很累,但看到洞内丰富的实物还是感到非常高兴。

……我不停地拍照,又以最快的速度把这几天的经历大致记了下来。旁边的老外不停地走来走去,嘴里还在唠唠叨叨地抱怨。我们的干粮太少,不能受他干扰,必须抓紧时间,尽快离开这里……这时,朋友的笔记突然断了。笔记本上一团墨迹。

一定是他!那个人面兽心的美国人!是他用一块大石头从背后朝吴君后脑猛地一击,然后一把抓走朋友的干粮袋仓惶逃去。在朋友吴君遗体的后脑上,还有明显的钝器击打的痕迹。

从黄金洞出来后,科学家用文字和图片详细报道了这次探险经过,发给了国内各主要媒体。还将洞内的一柄青铜剑交给了博物馆。

科学家的长篇通讯和学术报告在国内外科技界引起了强烈轰动,纷纷盛赞这是历史考古学中又一重大的新成果,对研究中国古代巴人失踪之谜和发掘巴人文化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但科学家对探险的成功和外界的赞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始终为同窗好友的蒙难而寝食难安。他将夫人的骨灰安葬完毕,很快又重返美国,去向那个口蜜腹剑的伪君子讨回公道。

他不顾旅途劳顿,到处寻找,去纽约,奔芝加哥,飞洛杉矶……可那个狡猾的美国人好象泡沫似的从人间蒸发了,寻查了半月多毫无踪影。科学家转念一想,就算找到了,过了二十多年的事,死无对证,美国法律又能拿他怎样?这位科学家冷静地思考了好几天。拿起他那支经常写论文的笔,愤然疾书,着手创作一部中长篇纪实小说,他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那些嘴上光冕堂皇、实则沽名钓誉且谋财害命的伪科学家的丑恶嘴脸……

作 者 简 介

刘大敏,笔名艾华达明鹤鸣春晓。大学文化,四川省南充市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本人属老三届,参加过文革,当过知青,在一大型国企工作三十余年,曾被多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从八十年代以来,已在国内200多家报刊发表新闻、通讯、特写、散文、论文、科普等各类文章100多万字,图片200多幅。有多篇文章获奖。1999年至2015年因故停笔。2015年7月至今在网络平台发表文章300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