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润芳丨三色西藏

 读在现场 2022-01-19

去西藏,泼洒在大脑画板上最多的颜料,是蓝、白、绿。

那蓝,在天在湖。

不用仰视,只需轻轻一瞄,湛蓝清澈、赏心悦目的蓝,就会扑眼而来。此时,不得不为古人造的“一碧如洗”所折服。这汪汪的蓝,像瑶池的圣水,润泽闪亮,晶莹剔透,似乎风一吹,就会碧波轻漾,让人顿生一个猛子扎进去,洗尽铅华的欲念。坐在进藏的“和谐号”列车上,虽然呼吸不畅,体内缺氧,但也舍不得把蓝拒之眼外。那一望无垠的蓝,通过视角,不断给进藏者的心灵输氧。

海拔四千多米的三大圣湖:纳木错、羊卓雍错和玛旁雍错,仿佛是从天上飘下来的一块蓝缎,在阳光的拂动下,漂浮、荡漾。天蓝蓝水蓝蓝,风蓝蓝心蓝蓝。我想:梵高,用浓烈的黄,点化了向日葵的魂,又是谁,拿清澈的蓝,泼出了西藏的天,西藏的湖?

一时神思飘忽,神话传说,从湛蓝中走去,在脑海中跳跃:据说历代的达赖喇嘛转世灵童,都是在圣湖里照见踪迹的。一般的人也能从湖里看到自己的来生。这蓝宝石,吸引着善男信女虔诚地转湖祈福,也招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

那白,是云朵是雪山。

西藏的云与内陆不同,即使云山云海,云阁云殿,也照样无瑕且透明。它的纯与净,让人感觉轻柔、蓬松,往往看着想着,就有扯片白云擦擦汗,拉片白云披婚纱的冲动。那醉心的柔软洁白,真像一段童年,一段爱情。

山上终年覆盖积雪,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银峰玉柱,直指蓝天。有的玉峰,簇拥在一起,如盛开的朵朵白莲,把人们的想像导入一个洁净而高雅的白色天堂。藏民虔诚地呼之为神山,有山就有神。传说中的山神,都是威武潇洒,如念青唐古拉、沃德贡杰,多戴白色丝巾,身披白色斗篷,一手兵器一手念珠,乘一匹比风还快的白马,拯救众生,解脱灾难。这里的白色已是圣洁、神性的代名词,藏族的哈达不正是此美好的象征吗?

那绿,在草原。

草原的绿,从进藏那一刻,就如影随形。“和谐号”长鸣一声,就是在绿色海洋里畅游:浅绿、黄绿、深绿、墨绿,由浅入深,,绿得清澈、丰润、迷人,几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绿色词汇。在列车爬坡行驶期间,会突然听到一声惊呼:快看,牛羊遍地!快来看,奔跑的藏羚羊!大家呼啦涌向车窗,指点、目光追逐、惊叹,进藏两天就习以为常了。那曲草原,绿绒毯似的,一望无垠,是赛马的好场所;林芝的牧场,让我们举着相机再也放不下。那一片原始的绿,长在我们内心,该多好啊!

在西藏,蓝天与白云相依,雪山与圣湖相伴,碧湖映蓝天,草原拥圣湖,蓝白绿三色相偎相依,构成西藏的主色调,自然和谐,明朗无尘。西藏人手摇经筒,转神山绕神湖,内心不也是如此吗?

凭这,西藏就能拽住游人的衣袖,拴住游人的归心。韦庄说“游人只合江南老”,我说“游人只合西藏老”。这不仅仅是因为西藏蓝白绿的辽阔、包容、洁净、谐调,更多的是这冷色调给当今燥热的人心,带来的荫凉、清爽和安宁。

作 者 简 介

常润芳,笔名“怡然含笑”,河南洛阳人。作品见于《当代诗坛》《光明日报》《牡丹》等。出版诗集《踏歌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