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行辅具一览,让老年人出行安全又方便

 快乐英平 2022-01-19
所谓助行器,顾名思义就是——帮助行走的器具,具备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
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那么灵便的人群可以自主行走、自理生活。
本文所介绍的助行器以框式为主,此类助行器由双臂操作,因此支撑点多,支撑面积大,稳定性远高于单臂使用的拐杖类助行器具
 
图片

在使用助行器之前,应全面评估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及使用环境,评估:平衡能力、下肢承重能力、步态、上肢能力、认知能力、生活方式及使用环境。

-1-选择助行器
1. 质地要轻便,易于患者搬动。
2. 助行器落地放置要平稳;
3. 助行器高度要适合或可调节,患者站立在助行器之中双手自然下垂时可握持双侧扶手,并可对扶手处施加压力,以保证体重的支撑和平衡的控制;
4. 助行器的宽度要适中,不可过宽。

-2-框式助行器的种类
使用范围:下肢功能中重度障碍、平衡能力欠佳者,需要使用比单侧拄拐更稳定的器具时
按助行器结构分:标准型(固定式、交互式)、带轮式、R型助起式、带臂托台式助行器
 标准助行器分为固定式交互式两种前行方式。
该类型助行器虽然行进速度较慢,但稳定性最佳,平衡力较弱人群适配。
 
图片

图片

固定式助行器前行时需要提起助行器,需要有较好的手臂力量。相对稳定性较好。

图片

交互式助行器前行时,不必提起助行器,左右移动替换前行,适用于下肢平衡功能较弱,抓平衡感较弱人士。
带轮助行器有两轮的也有四轮/六轮的。
两轮助行器适用于:上肢肌力较弱,体力不足提起助行器有困难的患者使用,无需提起助行器前行,使用者有较好的站立平衡能力。
四轮助行器 : 移动更加灵活,易于操作,行进速度较快,稳定性较其他助行器比较差。
 
图片
 
两轮助行器用于室内的步行行走训练居多。
四轮助行器多用于户外辅助行走,适用于平衡力较好,操控力强的患者使用。
助行器带下压刹车功能,相对安全性有所提高。
R型助起立助行器,拥有高位和地位双扶手设计,性能和标准型助行器一样,但是添加的低位支撑扶手可辅助站立,使用于体能、平衡力较弱,需要辅助站立的患者。
 
图片
图片

此类助起立助行器,还可以作为座便器支撑架来使用。
但由于是两段式扶手,高把手位置相对靠前,使用时要注意前倾风险。
图片

带臂托的台式助行器,通常为4轮或6轮,带有支撑平台或前臂支撑托架。
台式助行器在行驶中,患者利用平台或者前臂托架支撑体重,将双臂放置于平台(托架)上,平台(托架)前侧装有把手和制动装置。
台式助行器主要为腕关节功能障碍或者手部疼痛、变形导致抓握能力受限的患者设计,同时对于下肢肌力较差的患者也很实用。

图片

-3-助行器的高度
一般助行器的高度仍以手肘弯曲20度左右为基准,但是带臂托的助行器,双肘需要支撑在臂托或平台上,因此手肘弯曲90度,由手肘来支撑体重并移动。 
图片

图片
 
-4-固定式助行器的移位
 
图片

1. 站稳,抓好助行器的高位把手
2. 将助行器向上提,并向前移动15-20cm
3. 将助行器放下,并确认助行器平稳落地
4. 双脚慢慢向前移动,脚步移动到后脚跟和助行器后撑脚平行
 
-5-交互式助行器的移位 
图片

1. 站稳,抓好助行器的高位把手
2. 抓住一侧助行器把手向前移动15-20cm
3. 移动对侧的脚
4. 抓住另一侧助行器把手向前移动15-20cm
5. 移动对侧的脚
6. 如此反复,移动助行器两侧,交互式前行

-6-多功能助行器
助行器的结构决定了此物较占地方,为了物尽其用可以加配座凳可以随时停下休息,加配沐浴座凳,淋浴时可以作为洗澡椅使用,加配便桶就可以作为夜间床边马桶使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使用助行器的小贴士
1. 使用助行器前,首先检查助行器的支脚垫是否全部平稳的接触地面、定位销是否已固定;
2. 使用助行器,身体不要过分前倾或后倾,注意保持平衡;
3. 提前或推动助行器前行时,助行器不可距使用者太远;
4. 迈步时,腿不要太靠近助行器;
5. 使用带轮助行器时,注意前行速度,不可过快;
6. 要避免穿容易松脱的拖鞋和带跟的鞋;
7. 不要在坡面上、楼梯上、不平稳的地面上使用。

-7-助行推车
助行推车在日本及欧美高龄者中被广泛使用。是为腰部、腿脚功能衰弱的高龄者,在外出、购物时用手来推行,并能随时坐下休息的一种车辆。在我们国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有的称其为“步行推车”,有的干脆就叫“老人车”。
助行推车可以完美替代日常外出老人经常使用的拐杖。一般高龄者,足部、腰部力量会减弱,体弱的外出走不远就要坐下歇息的,独居老人需要外出自行购物的,最大程度上满足了高龄者走走歇歇,逛逛坐坐,随走随歇的需求。
图片
1978年瑞典制造商发售了名为“Rollator”的步行辅助车,在欧洲,由机构使用开始逐步普及到个人家庭。产品逐步演变增加配置了刹车、购物篮等。日本的高龄推车的进化和欧美相差无几。
助行推车,首先适用人群是:能独立行走的人群
如何根据助行推车的功能及外形,怎么来挑选最为适合的呢?
 
1. 轻便小巧型
小巧型助行推车,可折叠,折叠后可自立,不占空间。虽说收纳空间略小,但是外出时,需要上楼梯,乘坐电车等交通工具时,轻便单手就可以提起就很重要了。累了也可以翻下座凳随时休息,一般助行车都安装有刹车,避免溜坡或滑动。轻便型适用于经常要外出散步的高龄者,外出郊游携带也很方便。中途即便搭乘公共交通也收放自如,轻巧便携。
优点:车体轻巧,可折叠,收纳体积小,狭小空间也可灵活使用
缺点:收纳物品空间小,一般无扶手
推荐使用人群:轻便型车辆,更适合经常需要外出或者旅游的人群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2. 箱式助行车
箱式助行车,在小巧型助行车基础上扩大了储物空间,尤其受到经常需要外出购物的高龄者的青睐。储物包顶部会做成加硬的,可作为板凳休息。储物包的增大势必加大了车的体积及重量,中途需要上下楼梯手提车辆的话就不是那么方便了。
优点:车体较大,稳定性好,收纳力强,带扶手落座起身更安全
缺点:车体偏大,整体偏重,狭小空间不太适合
推荐使用人群:注重稳定性,需要大收纳包、起身需要扶手助起立的人群
图片图片
图片

3. 中型助行车
中型助行车顾名思义,车型大小介于轻巧型和箱式助行车之间,相对更加称手,散步和购物也都可以兼顾。居家及周边购物使用非常适合。
优点:车体适中,稳定性较好,通常也附带购物包和休憩坐面
缺点:旅游携带仍旧略显沉重
推荐使用人群:需要稳定步态,提高近距离外出行走安全性的人群
图片图片

4. 肘撑助行车
一般助行车都是通过双手的手掌抓住车辆握把向前推行的,如果手掌机能欠缺,无法抓握车把手时,可选择下面这款,上身可支撑在推车的肘撑上,利用手肘来推行车辆向前。
优点:两种助行方式,适用人群更广泛,稳定性极佳
缺点:整体车架偏重
推荐使用人群: 手掌抓握力及掌控力弱的人群
图片

5. 可坐推助行车
经常会碰到有需要推车和轮椅两用的人群,既希望通过助行功能锻炼行走能力,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又能变身为轻便轮椅让家人推行。一般的助行推车都可以承受静态下人坐在推车上,推行的话,小轮胎的受力度就欠缺了。没有脚踏板的双脚也无处安放。可坐推助行车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需求。
优点:推车和轮椅的结合体,远途出行也无忧
缺点:整体车架偏重
推荐使用人群: 腿部力量弱,不能远距离行走的人群
图片图片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阿纳家【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