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谈盆景鉴赏(四)

 眼镜老猪猪侠 2022-01-19

们常说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其实,它更是一种由木、土石组成的雕塑。“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盆景,除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先天不足以外(这也是它表现力较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余特质无不符合“雕 塑”的定义,前面说了,它是造型 艺术、视觉艺术,作品呈现在人们前,首先是立体的形状以及“点、线、块面”等抽象的视觉符号,而这些符号若要唤起人们“美”的感受,获得认可,就必须进入人类审美经验的大层,与其接轨,也就是说,要符合审美法。因此,若想获得较高的盆景鉴能力,无法回避对人类造型艺术史的了解和追溯,为它们原本就是一个东西,其间差异只是材料而已。盆景是与雕塑一样的三维艺术,而当它呈为图片,便与绘画、书法一样,是二维平面艺术。
在这个角度看盆景,无疑就会高屋建鉅,呈俯瞰之势。作家木心在给一群艺术家上课时说:“说来说去,给大家找一个制高点,有了这个制高点,看起来就很清楚,览众山小,不断不断地一览众山小。找好书看就是找个制高点。”而在盆景鉴赏领域,上溯中外雕塑史、绘画史、书法史,研读经典的雕塑、绘画、书法作品,就是占据制高点。如果,在你的视觉记忆里,被夏商周青铜器、秦代陶塑、汉代石刻、魏晋南北朝佛造 像和古希腊雕塑抑或米开朗基罗、贝尼尼、罗丹、布朗库西、摩尔等人的作品充满;在你的心中,被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怀素、李成、范宽、髡残、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以及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米勒、柯罗、莫奈、梵 高等人的作品深深感动;那么当你面对盆景时,很自然地就会有 —个审度标准,也就是说,你把这件作品纳入到了人类艺术史这个广大的范围中去品评衡量,你的参照系是人类艺术的极峰,你的审美标尺是造型艺术法则。除非盆景自我指证不属于造型艺术, 否则,此法则永远适用。
 Image

 题名:富春山居     树种:真柏   作者:庞燮庭

所以,参照系是审美判断中—个极重要的环节。你说这件盆景好,是跟谁比得出的结论?是跟你自己比,跟作者的其它作品比,跟周围小圈子比,跟国内外顶尖高手比,还是与历代艺术大师比?胸中若无这个坐标与参照系,很多判断只能是自说自话罢了,其中绝大多数当然无法成立。因为你对造型艺术的历史与规律所知甚少,你还没有与人类公认的不朽之作和已经形成共识的审美经验交叠重合,你的生命体验还没有与那些极其敏锐、才华横溢的心灵发生过同频共振,以你的判断极有可能是单薄肤浅、无法成立的。我们每一个人,妨扪心自问:对艺术史上的巨匠、杰作到底了解多少?是否曾被它们深深感动过?如果答案为否,那么,对自己的结论还自信得起来么?


如果一个人的目光在以上领域被深入淬炼、锻铸、磨砺过,那么,此目光一旦转向盆景,扫视这些立体(直面作品)或是平面的造型(翻阅图片人将何等锋利与明晰,不是很容易想见么。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