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味道.散文】刘洪民||红尘有梦寄新春

 颍州文学 2022-01-20
           FOCUS ON US




红尘有梦寄新春
文/刘洪民

自古先人将农历每年十二个月,分以别称,以纪其精要。一月为“开岁”,意即“首开新岁”。二月为“花月”,三月为“桃月”,四月为“梅月”,五月为“榴月”,六月为“荷月”,七月为“兰月”,八月为“桂月”,九月为“菊月”,十一月为“葭月”,意皆为“当月为典型花木之月”。十月为“露月”,意即“霜寒露滋之月”。十二月为“腊月”,殆为此月易于风干制作腊味也。
每每踏进腊月初八,家家便筹划新岁,忙于新年吃食。最先备办者,当腌制腊八蒜。蒜瓣去皮,最好留蒂,剥得白胖,放于琉璃瓶中,注以陈年老醋。置之窗几,五六日,便可见瓶内白蒜于醋红中微绿,悄悄由凝脂般蒜瓣中氤氲开散。微辣含酸,青翠嫩白,可多消耗半个馒头。生资拮据之年代,往往为父母所呵责。
其次为熬腊八粥,亦称"七宝五味粥"、"佛粥"。传统食材有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及各种豆类。腊八喝腊八粥源于佛教敬祖。据传,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粥需熬煮数个小时,待得粘稠如脂方罢。馨香四溢,五彩缤纷,袅袅热浪引诱胃口大开呢。
腊月二十三,是谓旧历小年。习俗为包饺子。“饺子”又名“交子”,寓“更岁交子,团圆福禄”之意,为新年和冬至等节日之食品。名目繁多,三国称“月牙馄饨”,南北朝期称“馄饨”,唐称“偃月形馄饨”,宋称为“角子”,明元称为“扁食”,清称为“饺子”。其起源于东汉,传为医圣张仲景首创。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见百姓捱饥受寒,耳朵冻烂,遂令弟子搭棚派药,以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杂以饀皮包成耳朵状称之“娇耳”。医圣派药持续至年三十,后人仿之,遂称焉。
依饮食爱好,馅料略有不同,分荤、素两类。包饺子,常将一枚硬币裹于馅中,食得者,寄意头彩,好运先来。古时大约应为铜钱吧,外圆内方,寄意“方正为人,圆融立世”,似乎更好。
腊月二十四日,便庭除洒扫,院里屋外,墙角旮旯,屋顶地面,皆作清理,以取“除旧去污,迎新纳福”之意。
腊月二十五六日便备办年货,诸如各类莱蔬、糖果及酒、肉等。彼时肉类常悬挂于室外背阴处,时时提防猫、狗、鼠。吾尝曾见一猫或猫蹿跳起衔得一块肉去,祖母莲步追之不迭,喋喋不休。亦见一鼠缘绳爬伏欲啮,吾扬手作投掷状,其惊骇逃遁,竟跌之于水桶,遂迅疾一窜而出,转瞬而逝。吾大笑乐,何其速也!
腊月二十七八至九日,即蒸煮煎烹饪炖炒各种吃食。鸡、鱼、猪肉、馒头、包子、丸子,自不消说,亦有年糕、“供子”。年糕必不可少,多则四五层,少则两层。中间塞以蜜枣,以取“年年高兴,步步高升”之意。其次为蒸面刺猬,小黑眼珠通常用黑豆粒镶嵌。针刺为剪刀裁就,上面驼元宝一枚,其实是一枚大红枣,寄寓“招财进宝”之意。
其次是熬“供子”。将花生、黄豆、大青豆、猪皮兼各类肉料搅拌熬煮半天,冷凉为半透明胶状,肉香杂以料馥,朦胧如脂,吃时切成正方块状,为下酒佳肴。
再次为炸丸子,有肉丸、菜丸。菜丸通常有五香白面丸、蔬菜丸,藕盒丸、地瓜丸和香椿丸、苹果丸。
备办年货除却新衣、吃食,亦有爆竹、春联、各路神圣年画。爆竹,为驱秽避邪之用。传说,"年"是一邪恶魔兽,年关常入人间吃人。与其斗智斗勇中,寻得用爆竹驱赶。火药始于古人炼丹以求长生若仙,却被古人用于爆竹驱邪,扶乩避邪。传之外域,制作利炮用以屠戮他人,着实为一种讽刺。相较于利炮,鞭炮与烟花要和平得多吧。
十二月三十,俗称“除夕”。上午贴春联和门神,春联之俗,据说起于宋代,明代始盛。史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自己挥毫,亦倡臣子书写。种类繁多,依场所,分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横批”贴于门媚横木;“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位置;“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于家具、影壁。家家户户于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福”字以祈“福”。据《梦粱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宋王安石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知,宋朝已甚普遍。据说,桃木有避邪之功效,古人起初将春联书写桃符,挂于门户,以求护佑。后而沿化书以红纸贴于门户,以期家业吉庆红火。
对联,当为律诗之对仗句,分上联和下联,亦叫出联和入联,贴时不能错乱,当仄句为上,平句为下。吾尝见多有错者,终不欲扫人之兴而更之。对联平仄、内容、字数皆有严格规制,古时非文人不能为也。如此细思,是否亦有昭示“书香门第”之意哉?
春联彼时往往由族人识文断字者用毛笔书写,纸张由东家提供,笔墨由书写者资备,往往昏天黑地,写数天之久,人流络绎,笑语连连。如今,已改为印刷体,多样式与色彩,缺少墨香,总觉欠缺味道。
贴春联往往争先,以寓其“抢春”,求吉。吾亦为之,然总不得先。孰不知吾先更有先吾者也,何止其事邪?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为农历新年贴于门上之画类,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搜神记》载,神荼、郁垒二人专管鬼怪、邪物,能够驱邪避凶。人们便把神荼郁垒奉为门神,把桃枝作为驱邪物,代代相传。后期新增祈福类门神如赐福天官,道界类门神如钟馗与王灵官,文官类门神魏征、包公和文天祥,武将类门神如秦琼与尉迟恭等。由神到人,由虚到实,切切之心,朴朴之诚,可见一斑。如今,政通人和,贴门神也少矣。
过午便操持食材以包水饺,要把初一早晨之水饺包备,亦可内放硬币。近傍晚便赶早入水煮饺,先敬天地神灵先祖,谢本年风调雨顺衣食得安,祈来年五谷丰登诸事顺遂。首碗必不吃空,须留几枚,以示“碗碗有余”。除夕夜须一起进餐以示团圆圆满,因而不管远近,地北天南,非不得已,家人必相聚之。
其次为放鞭炮。空气中硝烟弥散,烟花中喜气洋溢,餐桌上酒气朦胧,孩童乐成一团。人定之后,爆竹亦此起彼伏。年轻者往往边吃边聊边观电视,谓之守岁。午夜十二点,钟声一响,夜空里阵阵烟花升腾砸响,远近迤逦,接连不息,持续许久。
初一早晨,起得尤早。置供敬祖敬神。晚辈向长辈叩拜,先家人,再族人,先过世者,后在世者。在世长辈一般给以红包,以求喜气。一般人家,再忙之工作者,务必休息。劳碌一年,姑且硬性放假一日以慰躯体。但国之有司命脉,固不可懈怠。岂有岁月静好,不知有人负重前行者。诚可敬也。
而后几天,走亲访友,团聚宴饮,觥筹交错。吾辈孩童可尽玩焉。吾尝与顽伴怀揣鞭炮遍放之。或置之墙角之罅隙,或置之土穴,或置之冰层,或置之铁缸,轰然迸开,硝烟四散,药香四溢,砰然为之心动。尝自制二踢脚,首尾贯通,裹以浆纸,持手燃之,亦腾跃数米。险伤手指,乃燃草窠至于衣物,幸而灭速也。尝自制火柴枪与竹筒弩机弹射鸟雀鸡鸭鹅狗,其东冲西突,毛羽凌乱。尝斫木为陀螺,令其旋转,炫技于冰面,不期乃跌破冰面,鞋袿尽湿,取火烤之,灼洞。皆因有险,为父、祖所责。周旋几次,遂罢。今日思之,信然也矣!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佳节,观灯猜谜,交友宴饮。县城镇村,往往组织民俗活动。吾幼时,祖母常雕萝卜灯一盏,内注香油,中树稻草茎,裹以棉絮为芯,置之白盘,放于堂屋桌前,燃之。灯花乃呈玉米粒、小麦粒状,吾辈邻童则群聚观而瞻之,以祈五谷丰登也。
往事依依,历历眼前,宛若红尘幽梦,梦醒尚泛旧影,彷徨抑或徜徉间,年龄已逾不惑。当岁月沧老容颜,惟愿文化不息,传统为继,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作者简介:刘洪民,高级教师,山东省楹联协会会员,山东省新高考课题研究组成员。“新人杯”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教师特邀作品一等奖,山东省诗词和东昌府区组织的“红心向党 礼赞百年”东昌府区诗词创作征稿比赛二等奖。
作品《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赋》被山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近百篇诗词文赋被《大众网》《山石榴》《九歌丹青》《文学微刊》公众号发表。

热文榜

【赛讯】关于举办“我的春节味道”主题征文大赛的通知

【赛讯】“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附终评委名单)

【征稿】《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征稿中!

【序】王宗仁||《光阴有痕》序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