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 笼

 东营微文化_ 2022-01-20

灯   笼

那晚,妻子忽然说:“马路上的灯笼都亮了。”我一愣:“不是天天亮着吗?”“哪里?该是快过年了,这几天才亮的。”“哦!”我半信半疑。
自从去年春节,小区外马路两旁的灯杆上挂上两溜大红灯笼,我就以为它们是一直亮着的。每晚散步来回从它下面走,因为上面有路灯的辉映,更没留意。今天经妻子这么一说,再看那灯笼,果然,深红的外壳里面一个个灯泡正发散出黄亮的光。
这些年,居住的小城面貌焕然一新,崭新的楼房,宽敞的街道,如水的车流,熙攘的人群……整洁,有序,繁荣,祥和。一进腊月,市政处的工人们就忙碌起来,他们开着云梯车、载着工具,在城区几条主干道上装点布置,开始制造新年的气氛:南北路两旁的灯杆上挂起成对的大红灯笼,隔不远还横上一串小灯笼;东西大街上则挂上一个个鲜红的“中国结”;行道树的蓬大树冠被笼上一根根柔软的荧光管。夜幕降临,华灯齐放,黄的光、红的光、闪烁的五彩荧光,和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和人们的嬉笑声,在天地间晕染出一派温馨与喜庆。
挂灯笼是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据说起源于汉朝。因为它象征团团圆圆、红红火火,两千多年来,为人们所喜欢。逢年过节,挂两盏红灯笼,不论贫富贵贱,图的就是那份吉利气儿。
小时,村子里多是土坯柴门,没见过挂大红灯笼。间接的认知,来源于有关“北京天安门”的图画。图画中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的八盏大红灯笼,就成了孩子们描摹的样板。课余时间,一双双龟裂的小手,极认真地比着灯笼画灯笼:先铅笔打出底样,然后捏着几分钱一盒的小蜡笔涂出红的灯身、黄的缨穗……粗拙的样子,却勾画出一份份稚嫩的向往。
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是有提着的小灯笼玩的。
一过了腊八,村子里便时常有“卖灯笼了——”的叫卖声响起。卖灯笼的小贩骑一辆自行车,后座上插一架灯笼(也有步行肩扛着的),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无论到哪,后面总会跟一群吸溜着鼻涕的男孩子……
那些小灯笼纯手工制作,分灯罩、灯架两部分。灯罩,用细竹篾编成土碗口粗的镂空圆筒,两头收口,外面糊一层透明塑料纸,蘸着红的绿的颜料勾上几笔写意的兰草、竹叶。灯架呢,圆形的杯子口大小的木板底座,四根铁丝四周里等距向上拢在一起,拧成一个环,环里连上一根带勾的提把儿。底座中间从下向上楔一根钉子,冒出尖儿,用来插蜡烛。玩儿时,插上蜡烛点燃,从提把处向下套上灯罩就好了。那时日子虽然紧巴,但大人都会花一两角钱给孩子买个新灯笼罩(灯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从除夕开始,春节的晚上,大街小巷里到处是一盏盏发着微光的小灯笼,萤火虫样来来回回地闪烁。小姑娘文静,打着灯笼规规矩矩地或聚或走。小小子则吃了兴奋剂一般,跑来跑去,疯狂得很。灯笼摇晃颠荡,蜡烛灭了再点上。可灯罩上的塑料纸易燃,有时玩着玩着就“煳”了,扑救不及时,眨眼灰飞烟灭。有时大人使“坏心眼”,见有小孩经过,忽然喊:“着了!着了!”孩子一慌,急忙扳过灯笼看,灯笼一歪,火苗一舔塑料纸,真就着了。一阵扑打,最后只剩下竹篾。哭咧咧地提着回家,自然招致大人一通数落,年的乐趣瞬间减去了多半。
那一年,又到了买灯笼的时候。我兄弟仨急急地盼望在农机站上班的父亲早些回来。腊月二十三,父亲到家时车把儿上却空空如也。没看见灯笼,兄弟仨心里都仿佛有屋檐上的凌锥坠入。失意中,见父亲从自行车后座上解下一包用报纸裹着的东西,边往屋里走,便招呼我们:“来来来,看看咱们的高级灯笼。”一听“灯笼”,我们立马来了兴致,又心存疑惑:“灯笼怎么会用纸包着?”跟进屋里,父亲把纸包放在饭桌上,一层层揭开,露出一个钢筒,有一掐粗、一尺长;钢筒上面焊接小拇指般的一截细管。正自纳闷儿,父亲让我去自行车兜里拿来一个袋子——沉甸甸的,摸摸,石子样。父亲打开袋子,拿出几块小“石子”,说:“这是嘎斯石。”他拧开钢筒底部,将“嘎斯石”放进去,再倒进些清水,赶忙将钢筒拧紧。不一会儿,我们就闻到一股怪味儿。父亲擦根火柴,往细管顶处一凑,“忽”的一下,便蹿起火苗,越燃越急、越急越蓝。兄弟仨喜出望外。从此就盼着年早点到来。
除夕的晚上,早早吃过水饺,父亲找来一根锨把杆儿,将“嘎斯灯”绑在上面,点燃后,就让我和弟弟们扛着上了大街。满街的孩子正打着小灯笼玩得欢实,看见我们扛的“怪物”“嘶嘶”冒着蓝光,又亮还不怕风,全惊得目瞪口呆……我和弟弟轮流扛着,走东串西,从南到北,后面紧紧簇拥着一群提着灯笼的孩子……那个春节的确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读中学时才知道那些叫“嘎斯”的石头是乙炔。
后来,村里通了电,家家户户逐渐盖起了宽敞漂亮的大门,年节时,门楼下就都慢慢挂起了大红灯笼。于是,村子里大街小巷旮旮旯旯便氤氲在朦胧的红雾里。孩子们还是喜欢打小灯笼,可是路灯太亮,又有大红灯笼,小灯笼的光便显得黯淡了。
如今,村里人都搬进楼房,到了春节,小区大门、楼宇门都统一挂大红灯笼,各家各户也有挂在阳台上的。这样,大街小区、楼里楼外就连成红彤彤的一片……楼房里有暖气,有春晚,有美食,有各种玩具,好玩的游戏,孩子们就不再往外面跑。小灯笼也与时俱进,原来那种竹篾的手工小灯笼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电池或充电的新材质的小灯笼,圆形的,宫灯样的,也有设计成十二生肖的。一推开关,灯就亮了,音乐悠悠响起,边唱边转,活灵活现。
春节拜年,走亲访友,偶尔见有人家里还挂着一盏竹篾的小灯笼——大概更多怀旧的成分吧。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李秋生,广饶县英才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