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乎9.8万赞: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

 精读君 2022-01-14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800/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015天

01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

答主@我爱红烧肉分享了自己曾经在地铁上的见闻:

一个奶奶对五六岁的孙子说孩子妈妈的坏话,翻来覆去就是乱花钱、不顾家之类的。

小男孩听了一会儿,说:“奶奶,妈妈有缺点,你要告诉了她,她才知道改。”

奶奶说:“我还告诉她?傻孩子,这话怎么能当着她的面说!”

小男孩接着说:“妈妈说了,当人面不能说的话,背地里也别说,不然就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地铁里的人听了都笑了,孩子奶奶一脸尴尬……

这段分享获赞9.8万,男孩妈妈的做法得到许多人的肯定,大家也纷纷在评论区吐槽自己的同款奶奶或婆婆。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奶奶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拉孩子替自己站队。

这种做法在家庭关系中很常见,除了婆媳之间,不和睦的夫妻也常常如此,用自己的情绪去左右孩子的心智。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敏家》中,金家骏的爸爸就是这样的典型。

金家骏7岁时父母离异,没争取到儿子抚养权的母亲离开了老家,家骏跟着爸爸过。

儿时的家骏想妈妈了,告诉爸爸自己想去找妈妈时,爸爸不仅不理解儿子渴望母爱的心情,还给儿子灌输母亲“出轨”的思想,对儿子冷嘲热讽,骂儿子没良心。

父亲的蛮横和自私逼得家骏只能跟母亲划清界限,孤独地长大。后来,哪怕为了读书去北京投奔母亲,也不敢轻易敞开心扉,接受妈妈的爱。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在外人看来很懂事,但其内心却敏感自卑又缺乏安全感。

也正因如此,家骏不止一次说自己是“流浪儿”、“没有家”。

反观《小敏家》中另一位离异家庭的孩子陈佳佳,成长的环境截然不同。

当陈佳佳抱怨妈妈李萍移情别恋的时候,爸爸陈卓立马纠正“你妈妈是离婚后才喜欢洪叔叔的”。

虽然陈卓对前妻的一些小毛病颇有微词,但却从不因为私人恩怨而在女儿面前故意诋毁她。

也正因如此,陈佳佳才会在父母离婚后依旧和他们相处融洽,成长为一个健康开朗的姑娘。

02

在许多夫妻不和的家庭中,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且往往担负着比爸爸更多的养育责任。

因此夫妻一旦有矛盾,更多的是妈妈拉孩子站队,一起敌对父亲。

这样一来,妈妈与孩子形成的关系是二人关系,而爸爸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却是由孩子、妈妈、爸爸共同组成的三角关系。

妈妈同时存在于这两种关系中,则不可避免地发挥着重大影响,其想法或意愿会直接影响爸爸和孩子的关系。

这种想通过孩子或其他第三个人的参与来稳定夫妻关系的类型,心理学家莫瑞·鲍恩称之为情感三角关系。

这是一种不幸的家庭关系。

当情感三角关系反复作用于孩子时,孩子的心理就会出问题。

韩国家庭咨询大师李南玉在《原生母爱》一书中提到:一旦卷入情感三角关系,子女便不再是子女,而是作为夫妻矛盾的一环,长期处于焦虑与不安中。

因为人类最基本的欲求之一便是得到他人对自己情感的认可和接纳。从小时候开始,听着妈妈的抱怨与哭诉长大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逐渐忽视自己的需求。

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妈妈想要什么?”、“妈妈希望我做什么?”将全部身心集中于他人的欲求。

最后,这样的孩子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只有满足了他人的欲求,我才能活下去”的生存观念。

就像长期承担父亲情绪垃圾桶的金家骏,当父亲告诉他自己被追债时,毫无经济能力的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熬夜当电竞陪练,赚钱为父还债,而不是寻求其他大人的帮助。

而前一年差2分就上清华的金家骏,去北京投奔母亲,为的就是让母亲给自己安排进一个好的复读班,专心备考清华。

但当他得知父亲的困难后,想都没想就把满足父亲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即便这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前途。

03

最近,李靓蕾因为王力宏前来看望孩子时不遵守合约规定,再次上微博发小作文,引发了热议。

大家讨论得最多的,基本上都是两人之间的对错问题。

但这场闹剧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靓蕾对孩子所做的一切。

她说,孩子们对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

由于自己经历过缺乏父爱的人生,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在有父母健全的爱的正常环境成长。

因此,即便自己对前夫不满,她也尽一切努力维系前夫和孩子们的感情,让孩子们觉得爸爸即使人不在,精神和爱也与孩子们同在。

在得知王力宏要回家看孩子时,她更是一起和孩子们倒数着爸爸要回家的日子,讨论着爸爸回家可以一起做的事情。

如果小作文里的内容属实,我认为她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母亲。

因为在许多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往往是把孩子“打造”成了夫妻矛盾的替罪羊,给孩子造成了痛苦却浑然不知。

《原生母爱》一书中就提到一个咨询案例:

一位妈妈带着一对成年儿女来咨询,一进咨询室,妈妈便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起自己痛苦的故事,与其说是诉苦,不如说是在数落自己的丈夫。

比如,丈夫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一辈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本事,还总赌博……

不出所料,在妈妈的长期灌输下,两个孩子们心中的爸爸,就是一个对家庭毫不关心的形象,同时也对爸爸产生了极端的敌对情绪。

久而久之,这种情绪的积累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心病。

来访者的女儿头脑聪明,考入大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然而,心理问题始终折磨着她,后来不得不中断学业,依赖精神药物平静情绪,生活十分痛苦。

女儿表示,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堵得慌。

“我为什么这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呢?为什么这么心累呢?是因为我很软弱吗?我以前一直觉得,因为爸爸是恶魔,我才会这样。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爸爸呢?我一直恨爸爸,恨到想杀了他。”

不光是女儿,儿子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他们却始终不明白导致这种感受的缘由。

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两人才渐渐意识到,对爸爸的愤怒并不是造成自己痛苦的根源,而是来自那些无可奈何又不得不接受的属于妈妈的情感。

04

妈妈满身疮痍,却又以自己的方式伤害着孩子。

通过三角关系,妈妈将自己对丈夫的不满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使孩子由此而怨恨并疏远爸爸。

她始终不明白,自己给一双儿女带去了多大的痛苦。

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妈妈就必须做出改变,尝试着放开孩子的手,与孩子建立健康的关系。

而作为孩子,也可以试着去发现深藏在父母内心的情感。

比如,父母的行为其实和他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伤害有关,也可能与自己曾经不美好的经历有关。

当重新理解父母那些深藏的情感时,就能放下父亲或母亲灌输给自己的执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这时候,孩子就会慢慢改变爸爸或妈妈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原来爸爸也并不全是妈妈所说的那样啊。”

“原来我以为的爱和爸爸以为的爱不是一种形式啊。”

“原来爸爸在家中的处境竟然是这么糟糕啊。”

慢慢地,孩子会逐渐找回对爸爸或妈妈的感情,也渐渐形成了自尊、自信的人格。

《小敏家》里也有这样的一幕。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家骏和妈妈坐在桌前,聊到了往事。

金家骏想知道爸爸口中关于妈妈“出轨”的真实故事。

妈妈并没有反感,而是很平静地把十几年前的事说给了儿子听。

在互相倾诉的过程中,儿子理解了妈妈的苦衷,妈妈也了解到儿子在幼年遭受的伤害。

终于,金家骏放下了对母亲的怨恨,从心底与妈妈和解。

而金家骏这样的改变,对其今后与配偶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幸的命运看似代代相传,实则都是由自己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你选择沉浸在原生家的伤痛中自怨自艾,那就只能继续自己痛苦的下半生;你选择走出来,谁也阻挡不了你追求幸福的脚步。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洪晃的一段发言。

起因是,有人在微博上发了一个投票,让大家选择当父母要不要考试。

有77%的人选择了“需要”。洪晃说,这个结果让她“吓了一跳”。

与其说这77%的人是认为父母要考试,不如说他们是在借此表达对父母的不满。

洪晃出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里,父母都是文化人。但即便如此,父母还是离婚了。

她在微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父母离婚的时候我也对他们非常不满,我就去和我爸抱怨:你们怎么就离婚了我怎么办。我爸对我说:“你可以把你未来的所有失败都归在我们离婚上,或者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

几乎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所有的原生家庭都有错。

但是就像洪晃爸爸所说:你可以把你未来的所有失败都归在原生家庭上,或者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

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