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医者在研习《伤寒论》的时候,看到文中谈病往往三五日就能治愈,而现实中常常需要数月才能看到疗效,并常常感叹取效是既往药材质量优良的缘故,而从不扪心自问是否存在畏首畏尾不敢投药,或过度依赖现代医疗检验,疏于查体诊疗,不辨病性之寒热,不分脏腑之虚实,不能倾听患者论述发病经历,是否忽视上述辨证问诊而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经验而轻率作出诊断等问题。 笔者经常接诊一些自称久病、慢病的患者,然而仔细研究患者的病历和脉象会发现大多数患者往往是失治、误治导致错失治疗时机而致。现分析2则医案,一则为患者不重视,延误治疗,发展为“慢病”;二则为相似病例,及时辨明病症后快速治愈,药到病除。 医案一 邓某,男,43岁,2020年9月17日初诊,患者因“右侧肩臂痹痛、活动受限2月余”来诊。 患者2个月前因气候燥热经常夜卧吹空调(空调直吹右肩)而出现右侧肩臂麻痹疼痛,其听朋友说“肩周炎可以自愈”,又因为生活繁忙未能及时就医。然而,病情却日益加重导致抬肩受限,后伸曲时肩头处剧痛,夜间更甚,常常于夜间被痛醒,实在无法忍受只好求医。 根据患者主诉以及体征可以诊断为肩凝症(风寒侵袭,经络不畅证),如果及时给予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治疗,一般会快速痊愈。因为患者拖沓,导致病情加重。此次,予以针灸推拿配合中药内调、外敷治疗。 针刺:肩髃、肩贞、肩井、臂臑、抬肩、凤池、秉风、天宗,行条口透承山针法;局部红外线照射,针灸后予以推拿、拔伸肩关节。如法施治5次。 针刺肩部诸穴能疏通局部气血,条口透承山是治疗肩周炎特效针法,再配合艾灸推拿以疏利关节、通经止痛,所以有立竿见影之效。 方药:大蜈蚣2条(冲服),全蝎6g(冲服),片姜黄18g,甘葛根30g,香白芷30g,关防风30g,大秦艽15g,油松节10g,伸筋草10g,川羌活10g,嫩桂枝10g,霜桑枝30g,京赤芍30g,白芥子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药渣煎水趁热用毛巾蘸取外敷右侧肩膊处,每日1~3次。 方中重用蜈蚣,钻剔风寒之邪,透达支节,畅通经络,《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临床运用蜈蚣,少则1条,病情稍重则2条,甚则10条,对于急性疾患常能迅速收到奇效。全蝎同属于虫类药物,攻毒走窜力强,功能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与蜈蚣同用,长于平息肝风止痉挛,通利经络,搜剔络道止疼痛、消肿散结。片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尤善治肩臂痹痛;葛根解肌舒筋,善治项背强痛、肌肉酸痛;白芷、防风、秦艽、油松节、伸筋草、川羌活配伍能祛风止痛、祛湿舒筋,善理颈项肩臂筋肉痹痛;桂枝、桑枝配伍祛风湿、利关节、温阳通络,善治上肢关节痹痛;赤芍散瘀止痛;白芥子利气豁痰、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尤善去皮里膜外之痰,疏利关节之黏连。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活血、通络散结、化瘀止痛之效,故而长于治疗肩凝症。 2020年9月23日二诊:经过5次针灸推拿及7日中药内服治疗,患者肩臂活动显著好转,唯向后伸曲触摸肩胛骨稍有困难,助力之下尚有些许疼痛。继续按照初诊方案巩固治疗1周后而痊愈。 医案二 郭某,男,52岁,2019年7月18日,因“右侧肩臂2日”来诊。患者夜卧贪凉,直吹空调,而见右侧肩臂痹痛,遇风寒则加重,因家中既往有亲人患过“肩周炎”经针灸推拿治疗而愈,自觉似“肩周炎”,故而赶忙来诊治。刻下肩周痹痛,局部肌肤不温,无明显红肿,肩井、秉风、天宗穴压痛“+”,活动度轻度受限,颈项稍许强硬,遇风寒后诸症更显著,余无不适。拟以肩凝症(风寒袭络证)治疗,建议针药结合治疗,经患者同意后予以针刺:肩髃、肩贞、肩井、臂臑、抬肩、凤池、秉风、天宗,行条口透承山针法;局部红外线照射,针灸后予以推拿、拔伸肩关节。 药用:防风30克,桂枝15克,杭白芍30克,麻黄10克,秦艽15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姜黄10克,络石藤10克,海风藤10克,桑枝30克,葛根30克,炙甘草10克,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药渣煎水毛巾蘸取药液熏洗患肩。 方中重用防风气浮而升,润而不燥,散而不补,善行全身,以祛风邪,为治风通用之品,为“风药中润剂”,既能治一切风邪,祛肌表经络之湿,又能疏肝解郁,调和脾胃之不和;桂枝体轻色赤,补中有泻,升中有降,既能温煦透达营卫,解肌而祛风邪,又能通阳利水除湿,温经活络除痹。二者合用相辅相成,行于周身内外,内能助后天之本,扶正以抗邪;外能通经解表,祛邪以消疾。白芍敛阴,柔肝止痛以缓挛急,配伍桂枝,共奏调和营卫、温通止痛之效;麻黄辛散,发散风寒,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配伍桂枝则能发散风寒,通阳和营,缓解全身疼痛;秦艽性平而润,辛散而不燥,苦泄而不伤阴,为风药中之润剂,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络舒筋,以搜除营血之中风湿之邪而见长,与防风相伍,一微寒,一微温,寒温相宜,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效显著;白芷、羌活、姜黄活血除湿、通络止痛,尤善治疗上肢寒湿痹痛。络石藤辛苦,微寒,宣风通络,凉血消肿,海风藤辛苦,微温,祛风湿,通经络,活气血而止风湿疼痛,二者合用,寒热平调,祛风胜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疼力增强,用于风湿痹证,关节肿痛者效佳。桑枝祛风利湿、通利关节,不寒不热,尤善治疗肩臂痛甚,兼能引药达病所,葛根解肌止痉、濡润筋脉,善治项背强痛,二者合用善治颈肩背痹痛。诸药合用祛风散寒、祛湿活血、通络止痛。 次日,来电告知诸症悉除,继续服完药物巩固而愈。 由两则病案对比可见,相似病例,因为治疗时效不同,疗效各异,及时诊疗者能迅速痊愈,如若失治则会相对延长治疗时间和效果。 临床上,常见急性腰扭伤针刺委中、人中、后溪可以瞬间恢复正常,落枕予以针刺风池、外劳宫、后溪一次即愈,高热惊厥在十井、大椎点刺放血即刻止痉退热,眩晕病针刺内关、风池、合谷病症立止,风寒感冒针刺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发汗后即愈....这些中医急诊方案传承数千年,都值得我们借鉴。民间常用生姜红糖茶治疗风寒感冒,疗效也不必抗生素逊色。 中医不是慢郎中,只是这些救急的技术未能普及,只要运用得当,常见病都是可以采用针药结合治疗,疗效往往惊人的迅捷。在时下中医兴盛的时刻,就更应该大力挖掘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急诊技术,造福更多百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