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河流风光带旅游开发(连载四)

 健智 2022-01-20

图片

导读:

山水林田湖草,一个统一的生命共同体,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乡村河流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空间,记忆中的乡村河溪、田园村舍承载了多少游子无处安放的精神灵魂。

小编今天给您带来乡村河流风光带的旅游开发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更好的保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重塑乡村河流的生态风貌,让更多的人在旅游中认识她、爱护她、了解她、珍惜她。今天是第四篇:乡村河流风光带开发的环境特点,希望您喜欢。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乡村河流风光带开发的环境特点

图片
图片

一、河流分段特征

图片

我国河流上中游多为山地,海拔高、平地少;而河流中下游则一般是浅丘和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因此河流沿线的乡村聚落多分布在中下游区域,中上游位置往往只有零星散点式的居民点。针对河流不同区段的环境特征,沿河风光带的开发利用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1上游

河流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高山峡谷地貌多,居民点少,适合修建水库,利用水库可以加载适量休闲观光旅游项目。

由于上游区段地形起伏大,河流水系形态多样,瀑布、深潭、溪涧等各有特色,适合开展一些生态观光旅游。

因上游靠近水源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所以在轻度开发的同时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大项目建设,退耕还林,保护植被,使调洪调蓄与水资源开发相结合,维护上游的生态环境。

图片

2中游

河流中游水量较足,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在开发上应注重其蓄洪功能,设置滞洪区,在修筑渠坝进行灌溉的同时退田环湖,清理河道,保证河流的航运功能,可设置水上观光游览项目。

河道蜿蜒、河滩增多,便于规划滨河体验型旅游项目,同时村庄居民点增多,农业发达,可结合村庄聚落设置农业观光、体验类旅游产品。

图片

3下游

河流下游多为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床宽、河流较浅,流速缓慢。

由于下游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加上交通便利,下游区段村庄密集,容易形成城镇,可进行综合的旅游开发,提升水岸景观,增加水上游乐项目。

同时要疏浚河道、加固堤坝,避免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从而形成洪涝隐患。

图片

图片

二、河流形态特点

图片

在地形限制和水流冲击下,乡村河流形态呈现自然多变的特点,大致可以分成: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以及游荡型等不同的河道类型。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并建构与河道形态相契合的临水区段与要素形态,以强化河流的地理特征,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

图片

1顺直型

顺直线型河流空间指向性强,再加上河流的开敞性,水体的流动感,易于引导人们的视线向远处延伸。缺点是岸线太生硬,景观空间变化小。因此,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往往将流经景区的顺直河道作为景区的主要轴线,统领两岸的景区形态。

图片

  顺直型

图片

2弯曲型

乡村河流多为曲线蜿蜒的形态,河流形成的凸出与凹入的陆地部分提供了视线发展的更大可能性,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景观组织的关键。

凸岸线围成的陆地呈半岛状,具有向心感。站在凸岸眺望,因具有放射状的视野使其成为最佳的滨水视角。由于位置突出,凸岸易成为视觉的焦点,旅游规划与开发应把它作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充实它的表现力。

与凸岸线相对的是凹入形的岸线,由于从河面上很远处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凹岸线的全貌,因而也是塑造标志性景点的适宜用地

图片

  曲线型

图片

图片

3分汊型

在这一类型河流的汇流、分流处,不仅可以同时欣赏到不同的河流形态,而且被河流围成的各个地块也被浓缩在统一的视野中,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最具景观特色的重要地区之一

分汊型河道较稳定,汊道的发展、消长有明显周期性,展宽段中水流切割过分宽大的边滩,也会形成江心洲及河岛,犹如水上舞台,会成为视觉上的焦点,对周边景观产生重大影响。该类河道形成地域往往具有较小的比降、含沙量、洪峰变差系数和流量变幅,因此有条件利用边滩、江心洲及河岛布置休闲旅游系项目

图片

  分汊型

图片

4游荡型

游荡型河道一般比较顺直,河道横断面比较宽浅,床面上满布沙洲,将水流分成许多汊道,具有很强的活动性,不仅不断改变外形,而且移动迅速,水流十分散乱。主槽位置经常移动,摆动幅度很大,变化速度快,特别是在汛期,有时一昼夜来回摆动数公里。因此游荡型河流应以生态景观项目开发为主

同时,游荡型河道常处于淤积堆高状态,与同流量的其它河流相比,其比降、流量变幅、洪峰及含沙量较大,要特别注重防洪保护措施,进行适当整治。

图片

  游荡型

图片

图片

三、水体特性影响

图片

河流的水体特性包括水质、水性、水位、水量、水态、水向等,它们对旅游景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水质、水性、水位等表现得较为突出。

图片

1水质

良好的水质是改善旅游景区环境的前提。在水质较差的河流两岸进行旅游开发活动时,首先要把水质改善计划考虑进去,作为旅游景区开发的先期工程。在协调河水治理与两岸开发关系的基础上,也可通过沿岸开发项目的合理设置,使开发与治理互为因借,相互促进。

一般来说,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共开发项目的沿河设置,有可能推动这种良性关系的生成。因为河流治理的提出或开展,能够使开发项目获得更多投资商的青睐,提供有利的经济支撑;而滨河大型公共项目的确立和开发,有助于坚定政府治水的决心,推动水体治理的快速、有效进展;同时,水质改善后的河流景观能为项目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其品质和特色。

图片

图片

2水性

水性是指水的基本特征,是大多数河流所具有的。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注意结合这些特征,创造丰富的空间形态。

图片

  利用水的映射性,促进实物与倒影共构,可以丰富沿岸的景象,同时由于水体易动的特性,这些场景又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为景区注入了活力。

  水的平面性是寻求秩序感的基础,利用水所形成的平展基面来承托其上的空间,有助于形成稳定感和秩序感,打造景区最具感染力的场景。

  利用水的开阔性可以扩大空间的视角,给人以延展、扩张、深远的感觉,从而使身处密集城区的旅游者可以感受到心情的释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3水位

绝大多数河流都存在水位的涨落。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有意识地结合利用不同的水位,展现水体变化特点,并为人们提供全天候、多样化的活动内容。

季节性河流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丰水期水量丰沛,枯水期则水量较少,甚至消失。对于这类河流,如何提高枯水期过低的水位十分关键,可以使河流在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水量,为景区和城镇的景观塑造带来便利。水位的抬高至少要使河床没有裸露在外的部分。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尽量使水面接近临水的平台、石阶,以随时满足旅游者的亲水要求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方式营造水位的落差变化,这不仅有助于丰富河流水景,同时也可以活跃景区的气氛,提供组织丰富活动的基础。首先,这种水位变化往往位于河流的某一区段,因此要注意在其周边地区组织观景活动,可以在临近的河岸、桥上设置眺望平台,吸引旅游者驻足观赏。

其次,鉴于水位落差产生的上游平静水面和下游流动水面的对比,宜开发出多样的、适应不同水体特征的亲水活动,如在上游组织游泳、帆板和划船活动,而在下游则借助流动的水体开展戏水活动等等。再次,还可以结合分区段的水位落差设置,设计有趣的水上游览经历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