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类疗法治胃寒、胃痛

 夏天雪的田野 2022-01-20
 
太和道医 2022-01-16 11:00
   人们常说“十人九胃病”,虽然有点夸张,但得胃病的人还真不在少数。对此中医对胃痛提出了七个分型,将其简化成两类。
简单记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以肝郁气滞、胃络瘀阻为主,由于肝气失调,横逆犯胃引起胃部的不适、疼痛,症状多为胃脘部疼痛,痛处固定或向两胁肋部放射,当情绪波动时症状容易加重;虚证以脾胃虚寒为主,由于长期饮食不调,胃失和降所致,症状多为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其余证型不多做介绍。
主要穴位及定位
1.中脘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
2.梁门穴 
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3.胃俞穴 
定位:第l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4.脾俞穴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疾患。
5.内关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中风;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眩晕症;肘臂挛痛。
6.足三里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压,癫狂;④乳痈;⑤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四类疗法
1.药熨疗法 
用具准备:热熨用中药或其他材料,微波炉一台或炒锅一个,棉布袋一个。
方法: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补骨脂、吴茱萸等适量,用布袋包裹后置于微波炉内,中高火叮热3分钟左右,在合适位置药熨治疗。
操作步骤:
1.患者取端坐位或者卧位;
2.手持已经加热的药包敷于上腹部中脘穴的位置,采用刮擦、揉滚、压按、拍打等手法进行操作;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如药包热量下降,可以换另一个加热完成的药包进行治疗;
3.手持温度合适的药包敷于背部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的的位置,手法与时间与腹部手法一致;
4. 两个部位的治疗可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以皮肤发红、微微出汗为宜;
5. 疗程:每日可治疗1-2次。
注意事项:
1.高热和急性炎症等实热证禁用;
2.同时有治疗部位的皮肤溃烂、急性出血性疾病禁用;
3.孕妇慎用;
4.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查药包温度是否合适,注意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皮肤的烫伤和擦伤,如患者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也应及时停止治疗;
5.本处方每个药包可以反复使用十次左右。
本处方的药熨疗法可用于除实热证外所有慢性胃炎的辅助治疗。
2.耳穴压豆疗法
用具准备: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胶布、止血钳或镊子、碘伏或酒精。
操作步骤:用镊子将耳穴贴贴于相应耳穴,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摩为补法,用拇食指相对用力按压为泻法,主穴选择胃、脾、交感、肺;配穴选择肾、肝、胰胆、皮质下、三焦;对于实证用强刺激的拇食指对压手法,对于虚证用弱刺激的拇指指腹按揉法。
疗程:每1-2天换1次,每次按压2-3分钟左右,每天按压3-5分钟,双侧耳穴轮换使用。
3.脐疗法 
用具准备:中药粉、姜汁、纱布、胶布;
方法1(实证胃炎):川楝子、元胡、香附、姜汁等适量;
方法2(虚证胃炎):巴豆、胡椒粉、公丁香、大枣、姜汁等适量;
操作步骤:将药粉与适量姜汁调为糊状,敷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疗程:每日换药1次,10次一疗程。
4.艾灸法 
用具准备:艾灸筒、艾条、点火器具、生姜片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
2.选穴:实证:中脘、梁门、足三里;虚证:中脘、胃腧、脾腧、足三里、内关;
疗程:用艾灸桶每个穴位灸1-2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