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很多优点的你,仍觉得自己“不够好”?

 如何提升自信 2022-01-20

     在我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一聊到自己的缺点时,好像在看自己的时候自带显微镜,越是关注这些缺点,就越是会把自己那些原本微不足道的缺点无限放大,然后进行无休止的自我批判。这方面女性表现更为明显!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有太多的人,哪怕自己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堪称是学霸,论相貌、事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优秀,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特别想不通的是,在被别人夸奖自己的优点时,会反驳自己:为什么突然夸我?我哪有这么好!

      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而根本原因在于:潜意识里极度想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却又带着僵固型思维模式。也就是说,你本想保护自尊心,却将自尊心又建立在静止和固化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动态发展的自我形象。

     一般来说,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么说或这么想,出自两种心态:

(1)有部分虚荣心。内心希望用这种看似谦卑的话,博得他人的赞扬;【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渴望别人认可自己、夸奖自己;另一方面又担心别人的夸奖被其他人否定,或看出自己的这种虚荣心。】

(2)自卑心理。总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甚至有些自暴自弃。虽然自己身上有优点、有特长,但是内心的关注点在自己的缺点点,过分渴望把所有缺点都改变。

     不管是怎样的一种心态,都源自于你对他人评价的在意,甚至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他人评价之上,你害怕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你渴望得到认可,哪怕你心里很清楚他人的评价,不管正面还是负面,都对自己成长进步有利。但是,很多时候,却条件反射似的排斥或者逃避。

     然而,真实情况是,伤害我们自尊心的不是他人的评价,而是我们自己固定化思维模式,想要摆脱别人评价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那么可以将感觉自己不够好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1、原生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差异。心理学研究者把家庭教育方式归结为三种:第一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过于强势,总是在要求、指责,支配着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能听之任之,父母掌控着孩子的一切。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第二种是放纵型的教养方式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为了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关爱”,会让孩子随心所欲,不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会无底线的满足,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会往往表现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第三种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这样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而不是批评、指责、溺爱

      也只有这样的教养方式,才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比如活泼、快乐、积极、乐观、直爽、自立、自信、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不论你现在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为人父母,还是正处于受父母教育的阶段,只要你明白了这些,就可以从现在开始塑造、创建这样的一个环境,给自己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改良基因。

2、外界不客观评价。上面所讲到出自第一家庭教育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很少去思考这些看法是否客观、准确。因为从小就是成长在权威的家庭环境当中,即便自己有想法,也不敢去表达,只能去顺从。也就是说,只要外界给出了对自己的评价,就会不分对错照单全收!这已 经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观念,或者说是思维方式。你需要明白 ,在很大程度 上,别人对你的评价,并非是你做的好或者不好,而是你的做法、行为和结果,是否对别人有好处。如果对别人有好处,别人就会认为你是对的、好的、优秀的,而你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有好处,那么就会有人反对你、批评你、指责你。你要改变自己,就需要深刻领悟这个道理!

3、过分关注自我、反省过度。一个人过分的关注自我,也有内心追求完美的心理倾向,总觉得某些方面不够好,就想一味的去改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要调整这个方面也并不难,只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外面,或指向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就可以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真正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