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的前与后

 新用户8785tsO9 2022-01-20

在喧嚣的时代,愿您与思者同行



演讲的前与后
文/王斌
 

这一段始终有隐然而至的压力,看书竟会时不时地走下神,但各种感觉中的语词——关于5月2日之夜我将在线与群友的交流之语词,也会蜂涌而至。它搅扰了我读书的心境,让我出神地在想象的旷野中一路狂奔。

这不好,我说,这样会让我没法安静读书。我那么热爱读书,而读书又是那么的需要身心沉静。

可我在失去——失去那份安然的沉静。为什么呢?我问自己。没有答案,而且每一次飞驰的想象又都以不同面相纷至沓来。

我究竟在想什么呢——那个约定的夜晩?还是不知道。只是一种隐约,一道䑃胧的光线——我可能只会循着它走去,由它引领着我去往一个我尚不知晓的神秘去处。

可它又会向我显现什么模样呢?我还是看不见。能见到的,只是宛如暗夜中远远伫立着的一个高大的身影。那是一个模糊的身影,它总在与我保持间距,而黑夜在此刻更像是他笼在脸部的褐色的面罩。


今早起来我又一次开始了我想象的游历。我想把它拽回来,我想安静。就在这时,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天际,我突然“看到了”奈保尔的一本书,一本名唤《米格尔大街》的小说集。闪电夹杂着狂风翻过许多书页,最终稳稳地停止了风动,像一安静的婴儿,它停留在了其中的一个短篇小说上。

那还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中读过的一部小说集,我却永远记住了其中的一篇。许多年过去了,我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风雨,甚至整整一代人也在此过程中长大成人了,而我,始终记住了那篇仅有二三千字的奈保尔写下的小短篇。

或许,呵,或许,我就从这个短篇小说开始我5月2日晚的演讲吧——因为它指向了人之命运。


今夜将至,压力骤袭,仅为怕辜负,尤其是怕辜负了邀我且信任于我的潇男。

这一段始终处在一种莫名的压力中,且也思绪翩然——这还是一种内心独语,就像我以往一样,内心中的自言自语。可独语一旦于今夜以言说形式示之于人,那又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

一切都是未知的。

脑海中沉浮着欲语言说的电影,还有小说、音乐,而这一次,在我脑海中的回味与回响已然与过往迥然有异了,因为它从私密的空间转换为了公共性的言说之域,由此也就意味着一种责任。而这责任,是你承担了言说之命后,将如何以一己之说去与众人获得共鸣和交流?

每个人的时间皆是宝贵的,正因为对他人时间的珍惜和珍重,责任一词便承担起了它沉甸甸的压力和分量。我扛得起吗?我能对得起听者为我之言说而付出的宝贵时间吗?


我没想到5月2日之夜我的演讲还是获得了大家的赞许与认同,让我备受鼓舞,以下我将朋友们的回馈整理发布在此:

最先是卫方兄贺发的一篇对我讲演的评论,看后我深为感动:

【王斌兄讲座听后感】

王斌兄热情洋溢的讲座震撼人心,其中的叙事和分析已经超越了纯艺术的范畴,启发更广阔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讲座真是没有专业历练不成,只有专业视角也难以企及。一部电影之所以伟大,一定是在编剧、导演、摄影和表演之中,在一些更为宏大的主题方面作出了揭示,包括人性,命运的难以挣脱,生命意义的追问,死亡,爱,某种悖论处境,等等。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因为注重的是日常性和世俗性,加上“文以载道”的伦理取向,往往不缺少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某些感叹,还有善恶报应的期盼,但就是缺乏超越性的拷问,没有浮士德式的深刻叙事,没有古希腊样式的悲剧意识。

这可能会成为制约今天的电影艺术家的背景因素。再加上没有基本的创作自由,如今已经被韩国远远地甩在了好几条街之外了。因此,听了王斌兄的讲座,我对中国电影的未来是愈发一片悲凉了。

又及:《窃听风暴》德文的本来名字直译该是“他人的生活”,所以结尾那位老特工的话跟电影名字有着特殊的呼应关系,所以很妙。您所构思的结尾确实比原作要更意味深长。

2020年5月3日


以下四位,皆属我的同代人,是定居美国的华人,第一位是在美国的科学家;第二位定居纽约,也在写小说;第三位在纽约大学图书馆任职;第四位是我的朋友,原在美国从事金融行业。他们的留言令我激动,也就是说,我的“撒野之论”果然没辜负了我的听众,由此我也无憾了。

借此机会谢谢所有的聆听者,也谢谢主持人潇男,没有她也就没有这次由着我任性的撒野。

第一位

醒来后花了三个小时听完了。第一次在中文的语境中听人谈艺术及艺术中的人性。显然你是在人类的先行者们几千年来留给我们的智慧中,理出对艺术的定义,用作品去开启人们对人性的探索。我有很大的感触。

也许,在以功利及效益主义哲学为主脉的文化中,你所定义的艺术,更能够帮助普罗大众摆脱博大精深与人格几千年的纠缠,去看人性,获得心灵及灵性的提升。

哈哈,请告诉潇男小姐,我在读完你去年转的对一个老红卫兵的采访的文字后,很有感触地称你为一个好的祭司,她在这儿也用上了同一个称呼。但我认为,在那个采访中,你起到了一个祭司的作用,因为你并不需要参与他的忏悔。但在这次的讲座中,你不是个祭司priest,你是个身怀使命的使者,宣教师apostle。

第二位

我仔细认真听了讲座,觉得您讲得非常棒。首先是音色音质好,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年轻时没吃播音这碗饭实在可惜。但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声音里透出一股真诚,在愤怒时发自心底的怒吼,由衷透出真性情。

其次是对艺术的大半生追求和独到的理解,如果说追求是性格使然,那么,独到的理解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三个小时我听得很认真、很仔细,还准备再多听几遍。

最后,我要由衷地说声谢谢!谢谢您整整三个小时的辛苦,更感谢您的无私奉献!

同时,也请您转达对潇男的感谢,没有她的忙前跑后,我也不可能听到这样高水平的讲座!

辛苦,好好歇歇,谢谢啦!

第三位

三个小时的演讲我居然听完了,很久没有这么静心聆听这么深刻关于人性和命运的讲解了,久久不能平静,余韵悠长,令人难忘。

第四位

我的好朋友都会欣赏您真诚的推荐,推理和解读。如此的深刻,贴切,感人至深……几次我都屏住呼吸在仔细聆听!为您的一气呵成,直击灵魂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唤醒沉睡的那颗灵魂;为命运,人性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感激,感谢,感恩!


又见一国内网友在我的朋友圈下的留言,我百感交集,下面是这位不知名之网友的留言:

自从通过网络结识了王斌老师以来,读他的书和随笔,跟着他的推荐和评价按图索骥,接触到一批好的书,好的电影,以及好的音乐,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前日《庚子自由谈》里王老师的专题演讲自然不能错过。完整听完了王老师的演讲,和看完一部真正的好文艺片的感觉类似,不是那种精神饱腹的满足,而是一种意犹未尽和余音绕梁。

在人类的精神作品中,艺术是至高的,而悲剧则是崇高的。王斌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这几部书和电影,都具有这种悲剧的崇高性,这种崇高有那种俯视并顾怜苍生的高度,也有剖开躯体,直抵灵魂的锐度。

跟随着王老师激荡的语言和沉郁的思绪,有幸在这个五月的假期里有了一场精神之旅,那种感觉有如但丁跟着维吉尔游地狱。这是被崇高感涤荡的三个小时,这是拷问人性中至暗和至亮时刻的三个小时。

潇男做结语时提到了祭司这个概念。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来的是尼采《悲剧的诞生》中重塑的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年轻时读悲剧的诞生,不解其深沉而迷醉于他的狂狷。当慷慨如歌的王老师和狄奥尼索斯的身影跨越千年及整个亚细亚重合在一起时,我仿佛懂了尼采。

王老师的演讲又在我的精神之旅中燃亮了几盏路灯,循着这些路灯,希望能走过这似乎看不到尽头的精神暗夜,其实我们也不奢望能走出,只求能够作为自由的灵魂走下去。

2020年5月4日


上午接到我在美国加州的一位朋友的电话,她说,她听了几遍我的那个三小时的演讲,激动不已,她还说将我的演讲音频散发给了欧美各国精英界的朋友,所有人都很激动。

我的朋友表达了对我的感谢,一再说想为我做些什么。我说不用了,有大家的肯定与激励我已知足,这也印证了这些年来我顽强的的坚持与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也终于有了回响,同时让我高兴的是,竟有那么多我不认识的志同道合者。

我得再次谢谢主持人潇男女士,没有她“逼”我也就不会有这次的网上演讲,当然也就不可能知晓那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对我的那份沉甸甸的厚爱,由此我也检阅了一下自己的人生之旅。

2020年5月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