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几则

 新用户8785tsO9 2022-01-20
      叶廷芳老师走了,难过!
     在叶老身上始終保留着一种純粹的知識分子品格和精神气质,在今天,这种叶老式的风格品质已非常罕見了。叶老也是改开后最早的一批杰出的德语翻譯与评介者,曾影响过我們的成长。也因为他,我們走近了卡夫卡,并认识了卡夫卡,当然还有席勒与歌德、托馬斯-曼。
"真正的作家都是天才,國外知识界公认好作家是天才。"十几年前,我与叶老在海南三垭參加一个活动,他邀我去他房間喝茶,我們愉快地聊起了文学,就在那个晚上,他微笑地对我说。
叶老,一路走好!

      一如警钟长鸣,《华盛頓邮報》之作者以貌似危言聳聽之方式道出了美國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前景。它并非不可能。只須溫习一下當年納粹希特勒上台前的情景,以及它的权力运作方式,那么前車之鉴便昭然在目。
是的,人们低估了川普,低估人性中一直存在著只需一个恰当的机緣便会恣意发作的斯德哥尔摩綜合症,仅需一个个人崇拜足以摧毀他們過去所信奉的宪政信仰,我們已在許多失智迷狂的川粉身上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是的,預言中的黑暗并非不可能,随著一个新型权力怪兽川普的降临人世,美國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驗,甚至生死攸关。
      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悲剧的一生,以悬梁自尽之方式为自己划上了最后的句号,读來令人欷歔泪下。
我剛读完的《帕斯捷尔纳克传》之上册也時常提及她,因為她与帕氏有过一段鸿雁传情般的精神之恋,彼此还是文学上的知己。
从白银時代延续到苏俄時代这批大诗人,几近都经历过相似的道路,由最初激情滿怀的紅色信仰,到最终的崩潰与绝望,亦或自我觉醒。
      我們不妨单从俄罗斯这一串最伟大的天才詩人说起:茨維塔耶娃——自杀,马雅可夫斯基——自杀,曼德尔施塔姆——被秘密处决,阿赫瑪托娃——兩任丈夫被杀,在悲慘中度过一生,帕斯捷尔納克——因《日瓦格医生》慘遭迫害,各种开除,后染疾身亡。
他們都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世界级的天才詩人,却均以悲剧告终,但他們都留下了真理之声——除了马雅可夫斯基,这个瘋狂的紅色激进分子,最終以吞嚥下了自己栽下的苦果——饮弹自杀。
      传说中的英剧《不眠》果然棒。我极欣赏英國人不事表演的表演,也即不露痕迹的表演——彻底地让角色进入内心,然后再"歼灭"角色感,从而让此一角色之"他者"成为圆融自洽的"我"。
      演員达到这一境界不仅靠演者的文化修为,还有一更重要的前提條件乃是剧本中的人物塑造是否真实,否则,再好的演者也将一筹莫展——因为一糟糕的剧本写的就根本不是"人",而是一人形之僵尸。
      《不眠》是六集系列短剧,开场几分钟(一艘執行任务的核潛艇之出现)便引出了一神秘的悬念,由此女警官介入調查,一切又变的更加的扑塑迷离⋯⋯
      先不转发链接,怕被灭,害得我也看不成了。先玩一自私,看完再转发,一旦被灭,跟我就木有关系鸟,愛谁谁。
     《不眠》編得有水平,人物、悬念都比美剧高級,高就高在文学性上——这才是所有的艺术之魂,无论電影、繪画还是音乐。
英國有莎翁奠立的戏剧传统,这一不绝的血脉太厉害了,即使一通俗的故事——例如这部《无眠》,也俗得有品而高级。
      再看演員,根本不用像好萊坞演員似的靠起范儿迷人眼球,英國演員仅靠朴素而富质感的无技巧的技巧,就足以让人忘掉是演員在演,而是犹如生活一般的平常之人,但又能賦予人物以丰富的张力和內容。

                    2021年9月28-2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