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湾霞山天主堂巍峨高耸、闻名遐迩,教堂前百年十字架树珍稀久远、声名远扬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2-01-20

广州湾霞山教堂巍峨高耸、闻名遐迩,教堂前百年十字架树珍稀久远、声名远扬


一,天主教在雷州半岛东部湛江沿海的早期传入

雷州半岛东部的湛江沿海从汉代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到了明代成为半岛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

天主教是传入湛江地区最早的宗教之一,明末天主教耶稣会就来到中国,雷州半岛是沿海地区,海上交通方便,天主教得以于此时在这里留下足迹。
明末清初,南明军队与清军在雷州半岛展开长达30余年的拉锯战,南明军队中有外国传教士和信仰天主教的将士,也在这里撒下信仰的种子。
到了清初,由于顺治与康熙对天主教的包容,成为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宽松时代,那时候在半岛活动的先后有耶稣会、巴黎外方传教会。

《巴黎外方传教会资料》中就有在原海康的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玛诺德的墓碑记载。当时,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县均有天主教活动。

二,法国租借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广州湾是湛江市的旧称,其前身是法国租借地,“广州湾”名称形成于清朝时期,因南三岛有“广州湾”村坊而得名。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

早期雷州半岛湛江一带的天主教属于澳门教区管辖,天主教澳门教区是由教宗额我略十三世于1576年1月23日下令在远东成立的教区。

广州湾的法国公署

据法文《巴黎外方传教会资料》记载,从清乾隆到嘉庆,澳门教区先后派遣神父到雷州城和海南一带传教,但都是来去匆匆,收效不大。

1899年,广西提督苏元春在法国军舰上

直到十九世纪后半页的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1903年刚刚建成的霞山天主教堂

1900年湛江天主教有了一定发展,湛江主持教务的法国神父们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多方募捐筹资建成。

1913年左右的霞山天主教堂及其周边影像

教堂建在广州湾法国租借地内,属罗马教廷领导,1925年归北海教堂管辖。

三,上世纪处教会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此后,教会在内陆和边疆都有修建教堂,设置教区。教会慈善事业发展很快。

​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赤坎法华学校

1920年8月1日,天主教会从广州代牧区分设粤西海南代牧区,管辖广东高、雷、廉、琼、钦、防等12个县的教务,第一任主教阳江天主教堂的法籍俄永垂神父。主教府最初设在广州湾(今湛江市)。

1940年,广州湾商人、天主教神职人员在赤坎育婴堂前合影

赤坎修女院(育婴堂)原址坐落在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新华路与大德路交汇处北侧,是霞山天主教堂附属设施。

赤坎修女院(育婴堂)原址

育婴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层楼,哥特式门窗,重叠歇山顶。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建筑面152平方米,后侧有育婴堂。由于城建发展,此建筑物已拆除。

1924年12月3日,粤西海南代牧区更名为北海代牧区。1946年4月11日,北海代牧区升格为北海教区。

四,巍峨高耸的维多尔天主教堂,又称霞山天主教堂,湛江的历史地标建筑


霞山天主教堂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
维多尔天主教堂又称霞山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

教堂前的女教友

该教堂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大厅能容纳千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
天主教堂坐落在今霞山绿荫路,酷似石室教堂。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是一座双尖塔式建筑物,有方柱铁枝作围栏。后面是园圃,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双尖石塔,高指云霄。

 霞山天主教堂内部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正门大门上面和四周拱璧分布的花岗棂,都是合掌式,门窗均为以颜色较深的红、黄、蓝、绿等色的七彩玻璃镶嵌,光彩夺目。

五,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晚清民初时期,统治广东的政权更迭频繁,战乱和动荡使政府无法对基层社会(特别是农村)实行有效的控制,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但是广州湾却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候。

1925年广州湾商会馆落成

在解除了长达200多年的“海禁”后,湛江成了最重要的贸易口岸,许多外籍商人瞄准湛江的商机,纷纷抢滩 进来。

民国时期的一处基督新教教堂

精明的商人捷足先登,载货到此贸易,引聚渐多,集居一地。再后更是招引海外华商来赤坎经商。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航运中断,但此时各地难民纷纷逃来广州湾,赤坎从原来四五万有剧增到十万人左右,在短短二三年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

逃难而来的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商人,也把新的经营方法带了进来,相争在赤坎开设大酒店、剧院、舞坊、百货、杂货、银号、金辅、珠宝商店等。

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六,湛江教堂十字架树闻名遐迩,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原霞山天主教堂前的花园中,曾经有五棵非常珍稀的十字架树,它们是一百多年前传教士特别从南美进引过来的。

19世纪末,由传教者引种到湛江,种植于教堂、公使署等地。目前,湛江还保留有5株百年古树。70年代因基建四株移植到公园办公室门前,一株移植到南区。前几年又将其中一株移回教堂。

五株十字架树“树老人”年逾古稀,树龄已达100多岁。十字架树的叶簇生于小枝上,呈十字架形,每片叶子有三片小叶,长在有薄翼的叶柄上,极具浓烈的宗教色彩。
呈十字架形状的十字架树树叶

因为树叶形状与基督教徒挂在胸前的十字架的形状不谋而合。因此在基督教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深得教友的喜爱。这同时也是该树名字的来源。

十字架树适宜本地生长,寿命长、观赏价值高,是国内珍稀植物,也是我市绿色文物,已成为我国具有科学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古树名木和优良树种,可谓声名远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