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拉进“举场十恶”黑名单的大唐诗人

 菊斋 2022-01-20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贾岛出家的时候还不满二十岁。

唐朝“五十少进士”,屡试不第的书生如恒河沙数,很少听说有人走到这条路上去。亲人多半舍不得他们去受那青灯古佛之苦,而被儒家传统熏陶出的齐家治国、封妻荫子的梦想,也不是几卷经书可以轻易抹杀的。

贾岛年纪轻轻就入了佛门,一方面连续几次名落孙山,不免心灰意冷;另一方面,如果他再继续应考,可能连饭都没得吃了。

唐代的读书人,无非就这么几条出路:或者去长安应试,或者入藩镇幕府,或者隐居田园,不求闻达。这几条路,贾岛一条都走不通。

在屡战屡败的应考生涯中,长安的生活已经掏空了他的行囊。没有人赏识他,为他引荐,他也进不了藩镇的幕府。至于隐居田园的高人逸士,至少要有一块赖以谋生的土地,而贾岛什么都没有。

那么还是出家吧,僧人可以免去一部分赋税和徭役,寺院也能为他提供温饱。至于雄心壮志,那对衣食不继的贾岛来说实在太奢侈了。

但是出了家,也要受俗世的束缚。地方政府有规定,僧人午后不得出寺。贾岛为此作了首诗发牢骚,其中有两句是“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有人说这两句诗传到了京兆尹韩愈耳中,又有人说,他是因为骑着驴琢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是否应该换成“敲”字,想得太出神,冲犯了韩愈的仪仗,这才有幸结交了这位一代文宗的。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史载韩愈“颇能诱厉后进”,而他对佛教又素无好感,当年曾为了阻止唐宪宗迎接佛舍利入宫供养,上了著名的《论佛骨表》,险些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如今看见这个才华出众的年轻人把青春虚耗在晨钟暮鼓间,大感可惜,要他还俗。

贾岛从善如流地回到了红尘之中。出家人要永远斩断尘缘,他对俗世的眷恋决定了他不会是合格的僧人。

既已还俗,他便继续读书,准备应举。而想在唐代雁塔题名,少不了有权势的人为之推挽。

贾岛并非不识时务,除了韩愈,他还曾献诗给元稹、令狐楚、张籍、王建等名流,请求得到帮助。但是曲江边上的杏花开了又落,他始终没有中举。

明 赵左  竹院逢僧图局部

中晚唐党争严重,朝臣互相攻讦,能和贾岛结交的多半也是些文人,自身难保,帮不了贾岛多少忙。而在真正掌握权力的人眼中,贾岛的个性是很不讨喜的:他平素孤高不群,“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啸傲”。

某次他得知自己名落孙山之际,宰相裴度正在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带着一肚子怀才不遇的委屈,他在刚建成的园子里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贾岛《题兴化园亭》

裴度是著名的贤相,未必把一个布衣诗人发的牢骚放在心上,其他权贵就很难有同样的度量。

又一次落榜,他写下了《病蝉》: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贾岛《病蝉》

这首诗传到当权者耳中,贾岛被扣了个“挠扰贡院”的罪名,被逐出关外,号为“举场十恶”。

开成二年,贾岛责授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

前途既然没有了,他就一心扑在作诗上。和盛唐前辈们创作时的随心所欲、有感而发不同,他是为作诗而作诗的。为了琢磨一字一联,他能废寝忘食到惊人的地步。那些荒凉、枯瘦、黯淡、凋零的景物,尤其使他入迷,如何用笔墨把这些意象勾勒出来,描绘出一幅幅阴暗凄凉的画面,成了他生活里最重要的、也许是唯一的目的。他给朋友写诗,说自己“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可见这种有意识的艺术追求,已经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别人说他“苦吟”,这份苦其实是他自找的。

后世很多人批评贾岛,说他的诗内容狭隘、情调低沉。但他的出身没有给他开阔眼界的资本,他的时代没有给他扬眉吐气的机会。一只落日秋风里的晚蝉,唱不出云雀活泼嘹亮的调子。

会昌三年,贾岛在普州司仓参军任上去世,年六十四。

他从佛门走到俗世中来,而万丈红尘里并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幸而他还有他的诗,那是他灵魂的避难所。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剑客》

作者:殊春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看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