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防疫大战接近尾声,现在是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hschen58 2022-01-20

年度交际,西安遭遇一场几百年未曾经历的大事件:因疫情暴发而封城。这场防疫大战已近尾声,各种高分贝的声音要安静下来了,这个时候,思考一下、梳理一下,也许才更清晰、更有还原价值。




疫情为什么会在西安集中暴发


简单说,客观上的确防不胜防,主观上有些麻痹大意。

各种病毒对人类的侵扰由来已久,并可能与人类相始终。虽然国家和地区间对新冠病毒已有许多防控措施,但无奈如今已是“地球村”,加之病毒变幻莫测,疫苗作用有限,防控能力和技术不足等,难免百密一疏。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西安经受住了多次考验。去年下半年两次外地病毒携带者来转游后,本地均未发现有染;9月下旬全运会又成功举行。不少人士津津乐道:西安真是千年古都,风水宝地,百病不侵,长安常安。因此,各个层面实际上都可能有些自信、侥幸和懈怠。
   
图片




要不要实行大面积封管

   
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去年12月9日,发现首个确诊病例。18日晚,网传雁塔区将对部分辖区采取封管措施。当晚11点半左右又称,该项工作正在研究协商阶段。22日下午,西安正式决定从23日0时起,实行全城封闭管理,同时规定每户可以每2天由1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26日措施升级,决定从27日0时起,所有居民除按要求参加核酸采样外,均不外出不聚集。之后一些相关措施陆续出台。

这个过程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要不要实行大面积封管问题上,开始有些犹豫不决,后来则有点用力过猛。
  
原因是什么?

人们猜想,开始只有几个病例且来源不明时,需要继续研判。但毕竟疫情已现,那就多开会研究,多发文提醒大家,也“立此存照”。有兴趣的人可以上网查阅一下,政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几乎一直没有间断。   

其实,那时相当多的人,也觉得没必要大动干戈。有的小区自动收紧措施时,不少人感到过分了:有些国家一天几万、几十万人感染,也没像咱这么紧张。

此外,决策层可能还要考虑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比如,市区政府有无权力自行决定大面积封管。年底各级要做的事很多。省市换届工作已经启动,既定的两会时间临近,必要的人事调整尚在进行之中。一些干部正眼巴巴地盯着上面,未必肯将主要精力放在防疫上。

当病例开始增加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于是,出现后来的“封城”决定。

有人说,这种做法过于极端。为预防危机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远大于危机造成的损失。

问题在于,谁能确定后者的损失一定就大于前者?

图片

我们尊崇“生命至上”,而不是“不自由,毋宁死”的价值观。这就使决策层要“不惜一切代价”来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且,行动不力与行动过度相比,前者造成的损失和承担的责任可能更大一些。尽管有人谴责这是以“勤政”掩盖懒政甚至恶政,但如果不果断“封城”,西安后来的情况是不是更糟?

我们习惯用“既要这样,又要那样”的思维方式考量决策水平。问题是,二者的平衡点不好把握,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得准。“将军赶路,不撵小兔”,必须有所取舍。“两害相权取其轻”,是符合常理的选择。在新的更加有效的防控办法和技术手段出现之前,目前这种封管可能是最不坏的选择——尽管代价确实有些高。据说有人已对此做了估算。

封城后疫情呈“几”字型状态,说明决策是有效的。

还有人觉得,封管决策出台太突然,又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引发许多次生灾害。

设想一下,如不果断“一刀切”,会不会出现人员大量撤离、大规模抢购和大面积感染的情况?如果要区分青红皂白,会不会都说自己是“白”而不是“青”?实际上,集中隔离、封控、管控等,还是有区别的。

有时,为了不搞“一刀切”,必须首先“切一刀”。所谓“瓷器店里打老鼠”的精准防控,可能含有这样的意思,即老鼠只要在瓷器店不露头,即“无症状”时,不必大动干戈去追根溯源、赶尽杀绝,因为可能做不到,也不值得。这里面既有成本问题,也有价值观问题。但如果缺乏高超的技艺,后果恐怕就严重了。可以肯定的是,西安毕竟不是上海,如果硬要学人家的精准防控,有可能是“东施效颦”。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如此。但有时可能旁观者迷,当事者清。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中的一个含义,就是你不在那个位置上,所了解的情况就不一定多。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嘛!

图片


还要看到,西安这次疫情是继武汉之后,国内特大城市中最严重的一次。与武汉相比,有一些不曾遇到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了“社会面清零”的基本目标。这意味着,必须尽快对大量密接人员实行转移隔离。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大约先后转移隔离近5万名密接者。这些人员基本上是单人单间,并要具有防疫条件和专班服务人员。工作难度之大,国内尚无先例。据说省上主要领导亲自出面,联系和搞定隔离场所。实行提级和扁平化管理后,又几乎每天都一杆子插到底,费心费力程度,可以想见。

当然,在决策时,如果能够妥善把握时机,掌握力度,考虑再周全一点,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在发布“封城”决定时,政府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向大家做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尽快安全高效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尤其是特殊病人就医和大量居家隔离者吃饭问题,等等。

现在说这些话,有点像“事后诸葛亮”。但如果事后都当不了诸葛亮,岂不更糟。

图片




次生灾害接二连三发生的缘由何在


防疫期间,相关职能部门始终处在充满困难和风险的一线战场,责任和压力很大,所做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比如,疫情期间,千方百计,昼夜奋战,使十几万考研大军按时安全应考,实属不易。水电气暖和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保障,总体正常。基层公安、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机构,下沉到一线的机关干部和其他志愿者,则更辛苦。这中间,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

那么,为何还会接二连三发生令人遗憾、痛心甚至愤怒的次生灾害呢?

客观地说,在一场大的遭遇战期间,次生灾害发生有必然性。分析疫情期间的次生灾害,则多与缺乏前瞻性,以及不作为、乱作为和怕担责有直接关系。

西安这次防疫,其实是有法可依、有样可学的。虽然有些特殊情况,但只要用点脑子,费点功夫,是可以及时拿出应对的科学方案包括具体配套措施的。但疫情期间尤其是前期,感觉是下面嚷一嚷,上面催一催,才手忙脚乱动一动。有的不从实际出发,只当“传达室”,提一些绝对化的要求。引发众怒的孕妇流产等几起医疗事故,与此有很大关系。

与不作为相关的,是乱作为。在一些基层执行领域,比较严重。反正我的地盘我做主,想咋整就咋整。有的地方和环节过于严苛、不近人情;有的地方和环节,则简单粗放、形同虚设。前不久,一位外地来陕人士说,他在西安几处关卡所遇,要么严得要死,要么宽得无边,不出问题才怪。

与不作为和乱作为相关的,是普遍的“怕担责”。
   
不作为或乱作为之中,就有怕担责的因素在里面。比如遇到麻烦事情,就相互推诿。那个因有明显症状并主动要求隔离者,先后遭好几家单位拒绝和推脱,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要不,就搞些弄虚作假或形式主义的东西。比如有的媒体竟然编造出一人扮演的几个角色来显示“烟火气”,有的小区则众人排队传递物品来显摆“接力”,等等。

怕担责的行为,有时会上下左右循环往复,增加次生灾害发生几率。而甩出去的那口锅,很有可能甩回到自己头上。有关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两所医院的处罚,尽管有许多因素,但不排除其中有尽快免责的“甩锅”动机。不料这种有违常识、有失水准的做法,引发更大的舆论谴责风暴。

而面对一轮又一轮的舆情风暴,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应急能力显得不对称、被动、老套,甚至失措。

图片

比如,当政府提出“社会面清零”目标和封控、管控等措施时,许多人弄不懂是什么意思。网上议论纷纷,人心惶惶。这时如果能提前或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权威解读,情况可能要好许多。这可能不由宣传部门作主,但应该尽快掌握和反馈舆情,帮助决策层适时作出反应。

还有,面对众多自媒体铺天盖地的各种声音,有的主流媒体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或者无视问题,不能及时发声;或者固守老套,依然自说自话。于是,官媒体和自媒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融。一些次生灾害及其不良影响,不能得到及时化解,有的则被无限放大。 

产生次生灾害的上述原因是表层的,原因之中还有原因。比如,干部选用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基层组织建设,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西安重大事件和活动接二连三,大家高度紧张。市上领导调整频繁,一时难以适从。有人说,上面可以不停折腾,下面不能灵活机动。于是,一些干部产生倦怠心理,有的则干脆躺平。

还要看到,千年古都,是昔日辉煌;特大城市,其实还是大农村。曾几何时,城墙以外,农庄不少;雁塔周边,农田很多。这些年来,城市建设规模快速扩展,人口数量激增,但人口结构和整体素养,城市治理水平等,与现代化大城市还有相当距离。当我们高吼“赳赳老秦”时,是否意识到里面有些愚昧颟顸的味道?那个口出狂言的物业,扑打馒头青年的门卫,是否就有点像“赳赳老秦”的作派?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想起1978年在上海读书时印象极深的两件小事:一件是竟然有半两粮票,另一件是坐公交要分坐队与站队。类似这样的精细分类,区别对待,节俭高效的文明做派,时隔40多年后,在西安还是很少能见到。




能不能理性反思和切实改进

   
在“动态清零”目标实现之际,应该感谢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中央督导组的具体指导,感谢省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援;应该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充分肯定西安和全省各地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

如果说防疫是一场赶考的话,动态清零是一道考题,理性反思也是一道考题,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考题。我们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对病树不加诊治,蔓延下去,很有可能危及整片森林。就像防疫一样,虽然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地消灭各种病毒,但可以努力做到“动态清零”,保持肌体总体健康。

千万不要听见批评甚至指责我们的一些言论,就感到委屈和反感。应该为有那么多省内外人士关注西安,感到高兴。尽管有的言论使我们觉得难堪,甚至脸红,但历来真言难听,良药苦口,何况有的可能是“恨铁不成钢”。即使其中确有恶意“抹黑”的东西,只要我们冷静思考,也会从中发现一些具有镜鉴作用的东西。

千万不要因为其他一些地方,也发生过与我们类似的问题,就自我安慰和解脱。也不要因为有人说我不说他,就觉得不公平。说谁不说谁,是人家的权利,其中可能自有原因。我们不能比烂,要向先进看齐。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在继续追赶超越,提升发展质量的同时,应该以加强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为目标,尽快查找和补齐短板。

图片

比如:

正视和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疫情期间和之后,在职权范围内,严明赏罚是必要的。同时应切实改进干部的选任与管理工作。尤其要注重培养干部的人文情怀、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要看经历和学历,更要看实际水平和能力。听话固然好,能干事更重要。

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再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能总是“料事如神”。要让那些真有水平的体制内外各类专家,参与重要决策,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上海人讲:我们的书记市长可以让给你们,专家要留下来。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偏颇,但也道出专业水平和专家作用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还有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决策水平有关,同时也需一些硬件建设,该花的钱是不能省的。

重视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这次疫情中的一些次生灾害,与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上下左右各个方面,需要下大功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尖大的的洞,能透过斗大的风。一个老鼠坏一锅汤。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转变观念。平等对待官媒体与自媒体,在真实性基础上相互融合。增强法治意识,市场意识,公私企业一视同仁意识,等等。观念转变不会一劳永逸,但要努力与时俱进。

与转变观念相关联的,是要敬畏“天道好还”的规律。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可以离开人类,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当我们为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目标拼命奋斗时,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巨大能力足以扭转乾坤时,可能会触碰到自然界可容纳我们的底线。我们既往的一些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不是需要深刻反思和系统改进?

这恐怕是来势汹汹、横扫全球、不断变异、防不胜防的各种病毒,给人类最大的警示了。

2022年1月18日于西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