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谢池巷走出的温州名人

 一叶泛舟yo4f52 2022-01-20

记录温州 


图片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晋宋时期文学家、诗人。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晋宋政权交替,谢家逐渐失势并遭排斥。宋武帝永初三年(422),谢灵运被贬任永嘉郡太守。出任永嘉郡太守是谢灵运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他在任内创作了大量描写温州山水的诗篇,最著名的有《登池山楼》、《登江中孤屿》等,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鼻祖。现今温州仍有谢池巷、池上楼、谢客岩、澄鲜阁、康乐坊等与谢灵运相关的历史遗址。

图片

  周行己(1067-1125),字恭叔,人称浮沚先生,温州瑞安人,迁居永嘉(今温州市区)。早年随父宦游开封、洛阳。十七岁入太学,与元祐至元丰间一起在太学读书的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辉号称'永嘉九先生'。不久,赴洛阳,受业于程颐。元祐六年(1091)登进士第。曾任太学博士、州学教授等职,官至秘书省正字。大观三年(1109)罢官,返回永嘉,在谢池坊(今温州市鹿城区谢池巷)建浮沚书院,讲学授徒,使洛学在温州盛行,奠定永嘉学派的基础。

图片

  周孟由(1887-卒年不详),是温州周宅当家长子,名门望族之后,著名居士。1910年毕业于杭州高等师范学校,后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读史地专业。曾追随孙中山先生谋求强国富民之路,为老同盟会会员,与同在日本求学的李叔同因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交。周孟由后因体弱提前回国,致力于实业救国,在温州开办了周氏钱庄,将周宅祠堂捐办为'民德小学'(解放后改称'府学巷小学'),又投资开办'温州普华医院'等。民国八年(1919年),他陪同祖母登普陀山,恳求当时著名的高僧大德印光法师收为弟子。印光法师遂赐法名'师导',自号寒香。普陀归来后即开始长斋念佛,专修净土,并行善济世,潜心研佛,竭力弘法。与这时已出家的挚友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一僧一俗,共赴弘扬佛化之事,时与其弟周群铮先生同为温州城知名居士。

图片

周守良

  周守良(1892-1947),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谢池巷周宅人。少颖异,就读北京大学商科。1919年毕业回温后,曾与姜琦等组织新学会,创办《新学报》,传播新文化。同年末与徐寄庼等在温州发起设立瓯海银行,任董事,次年应黄群之邀,供职上海通易信托公司。不久被派送美国考察金融,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回国后参与筹设远东最大证券交易机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1928年后为中央银行业务局副局长。1933年改任邮政储金汇业局副局长,不久回央行原任。1937年3月中国实业银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陷落,周在汉口主持中央银行业务局工作。抗战时期在重庆,周任中国农民银行四联总办事处兼粮食部中国茶叶公司董事、粮食公司副董事长,并与傅汝霖以中国实业银行名义筹建重庆钢铁厂,以及与萧铮一起筹设华西垦殖公司,又与友人创强华轮船实业公司。抗战胜利后,授青岛财务特派员,接管敌伪金融产业,因病未就。辞去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一职,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四明银行董事及中国国货银行监察。1946年冬,因中央银行敦促,抱病任该行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

  周邦基,生卒年月不详,谢池周宅人,温州早期现代医院瓯海医院创始人之一。温州早期只有外国人办的白累德医院,急需创设自己的现代医院以拯世康民。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1919年7月1日,瓯海医院创立。医院初创之时,由于治疗霍乱获得显效,声誉远播,急待扩展。于是本土士绅踊跃捐款,由黄冠圭、杨玉生、周孟由等社会贤达慷慨出资,瓯海医院新院于1922年落成。周邦基、缪天荣、吴性慧等著名专家受邀来院工作,周邦基成为瓯海医院内科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初期,该院改名为浙江省立温州医院(原温州医学院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邦基任内科主任,以擅治心肾疾病闻名遐迩。

  周申生(1927-)温州谢池周宅人,上海同济大学毕业。1947年在上海学生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夏撤离上海,到浙南游击区任特委秘书处副技术书记。解放后任温州地委民运部第二工作队队长、首届团地工委宣传部长、浙江省科普协会兼浙江科联专职副秘书长、常委、党组成员,主持日常工作。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任温州地市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温州市第三届科协主席、党组书记等职。1988年离休。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上世纪30年代,夏承焘搬住谢池巷原东山书院旁,从此以'谢邻'自号。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张瑞溥(1776-1831),字百泉,号鉴湖,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生于永嘉县吹台乡十六都河庄(今瓯海区娄桥镇河庄村)。祖籍陕西凤翔府,后迁贵州,再迁居温之永嘉县河庄,雍正间乃移居府城中。清嘉庆中入资为同知。官至湖南粮储道。道光初引疾返乡,在谢灵运'池上楼'旧址旁购置田地,临池建屋,筑'怀谢楼'、'春草轩'、'鹤舫',取名'如园',成为温州城内一名胜所在。祖父兆享,赠中宁大夫。父锦,字绮霞,乐善好施,中乾隆辛卯年(1771)武举人,封朝议大夫。瑞溥排行长,倜傥自喜。以监生遵川楚例捐纳州同知,分发安徽。嘉庆七年(1802)遵工赈例捐,升同知。九年八月,内选授以同知分发四川、重庆。

  张应庚,生卒年月不详,如园第二代主人,官至广东连平州知州,著有《寄沤吟草》等书。

  张志瑛,生卒年月不详,如园第三代主人。官至湖北候补通判,署汉阳府通判。

  张之纲(1847-1939),字文伯,如园第四代主人之大房其长子。中国近代著名金石学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历官内阁中书、制诰局佥事。生平精于许氏《说文》之学及钟鼎款识、古文奇字。著有《毛公鼎校释》《契亭金文校释》《池上楼诗稿·文集》《周书王会解校注》《周书逸文徵》《说文解字缘隙》《纵理内外篇政论》《读书丛录》《留庵杂志》《学老学庵笔记》。

   张珍怀,如园张之纲之三女,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后师从夏承焘学习古典文学,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词人,著有《飞霞山民诗选》、《清词研究》、《词韵简编》等书。

    张亦文,生卒年月不详,如园第五代,是我国著名土木建筑专家、教授级高工,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设计建造开封市旅游胜地《清明上河园》主体工程,荣获国家与省级重奖,著有《清明杂谈·从'清明上河图'谈起》一书。

    梁益华(1924-1995),谢池巷人,中国第一代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早年毕业于温州中学,后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系。1946年在所在大学的南京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共地下组织,曾经组织'中大'一大批进步大学生参加浙南根据地工作。并动员其大妹梁仲秋(温籍新中国第一代作家,《浙南大众》创办人之一洪禹平夫人)、二妹梁素华先后参加浙南游击纵队。解放初期,又动员小妹梁季芳赴京参加苏联援华项目之一,北京电子管厂建设。梁益华建国后在南京水利研究院任副处长,1958年调北京中央水利电力部先后四局副局长,科技司司长,'文.革'中下放任刘家峡水电局任局长兼党委书记。改革开放后退二线任中国水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州市委市政府首届经济恳谈会特邀顾问。被《温州市志》编入温州历史名人录。

  杨玉生(1890-1965),又名杨畴,温州平阳人,住谢池巷。民国时期温州名士,民国民医,温州瓯海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一医前身)创办人之一。杭州广济医学堂毕业后留校任医师。辛亥革命时任浙江省陆军一师师部军医、炮兵营军医正,曾参加攻打南京天堡城战役,获六等文虎章,陆军二等军医正军衔。中华民国成立后辞职回温州,得道尹黄庆澜支持,与温籍同乡吴钟镕、潘鉴宗、黄溯初等一起筹办瓯海医院。率先捐银洋1000元,杨玉生为院长,次年在积谷山麓兴建新院(今温州医学院附属一医),于1921年夏建成开业。1925年因患严重肺结核,离职休养。嗣后在谢池家中设立诊所(1932年改玉生医院)。1933年瓯海医院因经费困难,几乎无法维持下去,杨玉生又与热心士绅叶志超、吴百亨等商议,医院改由慈善机构济善堂管理,继续维持到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林镜平(1900-1997),温州瑞安人,住谢池巷。是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外科一级教授,曾任温州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浙江省第三届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政协委员。温州市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副主席。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委第三、四届主任委员,第六届名誉主任委员。市科普协会主席,市科协科技顾问、荣誉委员。中华医学会温州分会副理事长,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于建国初期当选为温州市第一、第二届武术协会主席,以后历届名誉主席。他热心温州地方文化事业,1950年温州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时,他即将家传的明、清名人书画等40多幅精品捐赠给文管会。1980年,他又将家传明、清名人书画等90多件捐赠给温州文管会。

  缪天荣(1914-2005),浙江瑞安人。住谢池巷。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对数视力表'和'五分记录法'发明人,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起草人。193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医科。曾任江苏医学院医师,成都航空委员会空军军医训练班翻译、教官,成都中央、华西、齐鲁三大学联合医院医师,温州瓯海医院眼科主任。1953年后,历任浙江医学院副教授、温州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长期担任《中华眼科杂志》编委,著有《眼压测算图》、《简略眼和模型眼》等。缪天荣次子缪晓平亦为著名眼科专家,现任温州明乐眼科医院院长。

  王庚尧(1926-)谢池巷人,原温州医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教授。解放前在温中参加中共地下党,后赴浙南游击纵队。

  林声宇(1922-),温州谢池巷人,原温五中语文教师,温州教育界老前辈,汉语言和楹联专家。林声宇为墨池公园大门撰写的楹联:过化存神,盛传文脉;荣今涵古,秀揽江城。温州诗词楹联专家胡嘉祥点评:这副联是墨池公园的一大门面也是一大亮点,许多省里的专家来看后都赞不绝口,称林声宇先生为温州诗联界'一顶一'高手。胡嘉祥点评,'过化存神',就是指经过圣人感化的文化和存留的精神。据说,公园里的墨池是永嘉太守'书圣'王羲之生活,练字洗笔之地。短短几个字,切中墨池公园的悠久历史踪迹和文化脉络,文思精妙。

  张绍光,谢池巷人,温州知名业余作家,市陶建系统干部。从青少年始即爱爱好古典文学,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中的许多篇章。著有《古诗艺术探胜》、《诗林拾翠》、《秋窗流莹》、《美丽并不遥远》等六本著作,其中《美丽并不遥远》收录了作者自2007年至今10年间在海外旅行时写的60篇散文。张绍光著作先后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张绍光还撰写了大量采访报道文章和报告文学作品陆续在中央、省市级有关媒体上发表。

  吴崇富,谢池巷人,温州著名骨伤科医师,南拳武术家,温州市'十大名医'之一。1966年和朱鹤等温州骨伤科名医创建东风医院(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

  黃瑞虎,生卒年月不详,谢池巷人,温州南拳著名名师,时人称'阿虎老师',著有《浙南虎形拳》。阿虎老师平生精练催马三战、双虎挂、南少林棒等几种套路,另承金连仁老师传'五虎下山'一路,此拳系正宗南少林拳法,技法开合有致,劲透不固,是南北合拳的典范。


作者:杨振东

责编:丁乙

长按/扫描 温州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