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孝经》解读——修身、齐家、治企之道

 情缘半岛 2022-01-20

尊敬的各位家人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

《孝经》第二十讲广要道章第十二

【原文】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孔子说:“教会百姓相亲相爱,没有超过孝道的。教会百姓礼敬和顺,没有超过悌道的。移风易俗,没有超过雅乐的。治国安邦,没有超过礼敬的。所谓礼,就是恭敬。所以恭敬他人的父亲,儿子就高兴;恭敬他人的兄长,兄弟就高兴;恭敬他人的领导,下属就高兴。恭敬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所恭敬的人少,而高兴的人多,这就是关键之所在啊!”

【讲解】“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是教化。“亲爱”是相亲相爱。“莫”是没有。“善”指超过。“孝”是孝道。教化百姓相亲相爱,没有超过孝道的。孝的核心内容,就是敬与爱,孝是人性的本善,本自具足。圣人们只是把每个人本有的敬与爱开发出来,而不是在人性上又去增加什么东西。这样不但容易,而且长久,所以,孔老夫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礼顺”是对尊长礼敬顺从,但不是盲从。“悌”是友与恭,是兄友弟恭。作为一个家庭,除了父母长辈就是兄弟姐妹,孝道和悌道圆满了,家庭也就和谐了。孔老夫子的弟子有子在《论语》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人都能相互礼敬和爱护,对尊长都能够礼敬顺从,社会哪有不和谐的呢?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是指雅乐。雅乐可以让人心情舒畅,宁静安详,每个人都能够有这样的心态,社会自然和谐。而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乐,带给人们的更多是颓废和浮躁,社会也会因此而充满了负能量。音乐代表了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音乐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有它的时代特点,它能够影响一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心智模式。

图片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安”是安定。“上”指的是上流社会。“治”是治理。“民”是指百姓。“礼”指的是规范。道为体,德就为用;德为体,五常就为用。德在心为仁,在理为义,在相为礼,在决为智,在交为信。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礼,可以说是道德发挥作用的底线,也是社会动乱的开始。但没有办法,在两千五百年前,人们对于自我的约束能力已经只能讲“礼”了,讲“道、德、仁、义”,不现实啊。而现代社会,人性堕落到讲“礼”都不现实了,只能讲“法”,就是法治,甚至要讲“兵”,就是要靠战争来解决问题。所以,孔老夫子生活的年代,以“礼”治国都做不到,现在行吗?不行!只能以“法”治国。

用什么方式来治理国家,并非我们想用什么就用什么,而是要由当时人们的道德水平来决定。这就好比医生治病,当病人吃药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只能采取手术治疗了。但话又说回来,今天我们是法制社会,下一步我们将走向哪里?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是随顺大众自私自利的习性,当法治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只能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是最后同归于尽呢,还是反过来回归人性的本善,从法制走向礼制?这不仅仅关乎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也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福祉。

“礼者,敬而已矣。”孔老夫子在这里明确指出,礼的本质就是敬。没有敬,礼就不能够从根本上发挥作用,那就成为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孔老夫子这里说的敬,指的是恭敬还是诚敬,当然是诚敬。恭敬别人,眼睛可以看到,而诚敬只有自己内心知道。从恭敬开始,到诚敬圆满,这正是我们人生境界修炼的过程。

图片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悦”是高兴。恭敬他人的父亲,儿子就高兴;恭敬他人的兄长,兄弟就高兴;恭敬他人的领导,下属就高兴。恭敬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这是人之常情,我们自己所恭敬的人,别人如果对他不恭敬,那么我们就会有意见,甚至翻脸。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寡”是指少。“众”是指多。“要道”是指关键。所恭敬的人是少数,而高兴的人是多数,这就是关键之所在。这里,孔老夫子一语就为我们道破了“天机”。谦德是人生第一德,谦德就体现在对别人的恭敬。是不是只要对人恭敬,谦德就具足了呢?不是。我们只有做到对别人诚敬,才可以算是谦德具足。有的人表面上对别人很恭敬,但内心里却看不起对方,这种恭敬其实是傲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叫“谦慢”——表面谦恭,内心傲慢。这样的人得不到真实利益,自己身心分裂不说,还很快会被大众识破。

我们如何才能把自己对别人的态度,从恭敬提升到诚敬呢?儒家修身有八门功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是控制我们的物欲。致知,是致良知。诚意,是用心不用脑。正心,是心无挂碍。修身,是改过、断习气。齐家,是和谐家族。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是传道于天下。我们要循序渐进,先修格物、致知,然后再修第三门功课“诚意”。等这门功课及格了,我们能以真诚心待人,而不再用脑算计个人得失的时候,我们对人的恭敬心就升级为诚敬心了!

图片

所以,圣贤的教育都是教会我们内求而不是外求,诚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表现一定是内在品质的自然流露。儒家说的圣人,道家说的真人,释家说的佛陀,都是这样的人。

好的,今天《孝经》第二十讲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下一讲再见。

  ——正本国学黄柏力导师《孝经》解读

  ——正本国学系统讲师     刘长城 录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