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史第二卷6:二战前法西斯轴心是如何形成的

 金色年华554 2022-01-20

第六章 德意日轴心形成

欧洲和世界面临日益明显的战争危机,而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为这一危机又注入一剂新的“强心剂”,加速了战争的到来。1936-1937年期间是德意日三国轴心初步形成的阶段,之所以说是“初步形成”,是因为它们是借反共产国际之名形成的侵略集团。在反共产国际的名义下,三个法西斯集团走在了一起,它们的关系得到了调整并更加密切了。它们达成了一些协定,但是协定的含义在协定之外,借反共产国际之名是掩人耳目,它们还不能公开结成侵略扩张同盟,但它们的实际行动是朝这个方向走的。

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初步形成还得从德意关系调整说起。经过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启动”,经过干涉西班牙的“磨合”,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从而实现双方的“深度合作”。现在挡在德意面前唯一的障碍就是奥地利问题,但是随着意大利南下埃塞俄比亚、西侵西班牙,东入奥地利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它的实力不支撑它对奥地利的“兴趣”。当1936年7月希特勒逼迫奥地利总理签订那个“一般政策,特别是对德政策方面经常遵守的原则是,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的秘密协定时,意大利是默许的,看来过去那种在奥地利问题上欲与德国一争高下的强硬姿态没有了。

10月,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访问柏林,会见了德国外长纽赖特,并获得了希特勒的亲自接见。双方签订了那个标志着“柏林-罗马轴心”首先形成的德意秘密协定。协定对德意关系作出了全面调整:德国承认意大利占有埃塞俄比亚;双方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加强对西班牙法西斯的援助;两国在重要国际问题上采取一致立场;两国在多瑙河和巴尔干地区划分了势力范围,实际上意大利对德国做出“让步”,将这一势力范围的一部分“转让”给了德国。

接见齐亚诺时,除了对墨索里尼大肆吹嘘一番外,希特勒首次表达了缔结一个以反布尔什维克为幌子,实际上是针对英法等西方列强的联盟的意图。齐亚诺详细地记述了希特勒那段谈话:“必须用另一个由我们两国为首的协议来反对这些民主国家间的协议,但我们决不能把自己局限于被动的姿态上。我们必须起积极的作用。我们一定会转而采取攻势。而我们必须施展的手法所依赖的策略阵地是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许多国家因为害怕原日耳曼主义或意大利帝国主义而对德意友谊心怀疑惧,因而想加入对方阵营中去,事实上,如果他们看到德意同盟是国内外反对布尔什维克威胁的屏障的话,它们就会和我们站在一起。”是的,有了反布尔什维克的“策略阵地”,就可以消除西方列强仅存的“疑惧”,德意法西斯从而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摆脱“被动的姿态”、“起积极的作用”“转而采取攻势”的有利氛围。

11月1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讲话,更加明确地向我们阐释了“轴心”一词的含义,更加露骨地向我们表达了这个新出现的轴心国集团欲将世界踩在脚下的侵略野心:“柏林会谈的成果是两国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条罗马和柏林间的垂直线不是屏障,而是轴心。”看来,所有欧洲国家将不得不围绕这个“轴心”进行“合作”。

当然德意协定还只是一个调整德意关系的协定,没有明确表达出借反共产国际之名、行侵略扩张之实的意图,这一任务在德日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中得以实现。之前德日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不甚“和谐”,比较冷淡,因为德国与日本的侵略对象——中国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注1】。但是希特勒上台后,两国的关系开始密切,两国日益感到在各自的侵略道路上有必要加强联系,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特别是“二·二六”事件中,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彻底掌权,并进一步明确了其南下南洋、北犯苏联的侵略野心后,日本法西斯要求加强与德国法西斯联系的愿望更加强烈。早在1935年5-6月间,里宾特洛甫就向日帝提出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而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彻底掌权后,这一谈判的进程加快了。1936年7月,德方正式向日方提出经希特勒亲自审定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草案文本及其秘密附件。【注1:一直以来,德国都是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者,帮助国民党军队改善装备,以此为条件,它又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以弥补其战争资源的不足。】

德日双方经过一番谈判,于1936年11月25日在柏林正式签署了臭名昭著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协定的公开部分污蔑共产国际干涉“各国国内关系”、“破坏威胁现存的国家”、“威胁全世界的和平”,“缔约国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并协议关于必要的防止措置,且紧密合作,以完成上述措置”,“缔约国对因共产国际的破坏工作而国内安宁感受威胁的第三国,应根据本协定的旨趣,采取防止措置,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看来,德日两个法西斯不但要充当反共急先锋,更想以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牧人”自居。协定强烈的反动性自不必说,其侵略扩张的色彩也可见一斑。

协定的秘密部分则直接针对苏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苏协定:“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

协定虽然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但它更深的含义不在于此,而是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由此建立了正式的联系,形成了合作的基础,为建立真正的侵略扩张同盟开辟了道路。而这样一个同盟,其侵略意图不只是指向作为正义力量的苏联,同样也指向作为“绥靖”派英法美。协定签订后,里宾特洛甫就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了这一点:“形式上我们还要把苏联当做主要敌人,然而实际上,我们完全应该把英国当做主要敌人。”而对协定一直表示“忧虑”的吉田茂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尽管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进而对抗美国。”

德日协定签订的同时,德意关系则是热度不减,继续加强。1937年9月25日,墨索里尼首次访问德国,受到希特勒的热情接见,两个法西斯头目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他们会后的表态和感受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了这一点。希特勒宣称:“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大国”,“德意共同体,不仅是意见一致的共同体,而且是行为一致的共同体。……两国的力量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欧洲文明的保证……”而墨索里尼则深深地感受到“两国的团结无比强大”。是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兴奋”“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后,11月6日,意大利法西斯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于是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行文至此,我们还没有提到“绥靖”派对协定的看法。事实上“绥靖”派从来没有对此进行过公开表态,不过我想没有表态也许就是最好的表态。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记录了一份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写给法国大使科尔的信,信中他表达了对《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看法:“我不希望听到有人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联合起来反对欧洲共产主义。这是最不好的事情。”丘吉尔虽然不是“绥靖”派代表人物,但是他的这一看法足以代表整个“绥靖”世界。反共产国际确实是一个诱人的题目,但“绥靖”派也从中嗅到了反对它们自身的味道,因此最好的选择是按它们一贯做法处理:保持“中立”,不与法西斯站在同一战壕。

当然,我们不能局限于此,而是要从更广的角度看待“绥靖”派与协定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看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协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雄心勃勃、野心猖狂的进攻者的协定,是一个底气十足、信心满满地走向战争、走向“胜利”的协定,然而是谁给了这些“雄心”和“野心”展示其侵略“宏图”,展示其称霸世界的“底气”和“信心”?难道不是“绥靖”派不断的纵容和默许,不断“躲灾避难”?希特勒宣称,三个国家现在联合起来了,它们不是三个“微弱的幻影”,而有三个大国组成的“世界的大三角”,“准备并决定实现它们的权利和确保它们的生死利益”。而齐亚诺更直截了当地指出 “打一场战争是必要的,以便打破束缚这些新兴国家力量和抱负的桎梏”。

是的,绝非“微弱幻影”的“世界的大三角”正在加紧打破“束缚”其力量和抱负的“桎梏”: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在东方重燃战火,意大利法西斯则在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上公然为其袒护;作为回报,日本法西斯承认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和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同时德意法西斯承认“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2月,有协定做后盾,猖狂起来的意大利法西斯步德日后尘,退出国际联盟。

整个帝国主义世界正在加紧其走向战争的步伐。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