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壬寅岁(2022年)五运六气方及其加减应用

 老丁老不老 2022-01-21
五运六气学说历来颇受医家重视。《素问》在论述疾病防治时就指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强调治病用药必须顺应五运六气。

1月20日是大寒节气,代表着正式进入了壬寅岁的五运六气。

图片

 壬寅岁(2022)的致病特点

壬寅年,天干为壬水,壬为第九个天干,奇数为阳,壬为阳,丁壬合化木,所以,此年的大运(也叫中运)为木运太过年。

【运气特点】

木运太过
少阳相火司天
厥阴风木在泉

《素问·六微旨大论》:“天符为执法,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

天符好比执法,中于执法之邪,发病快速而危重,这是今年疾病发展的特点。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壬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壬申年、壬寅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角木云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火化二,中运之气数为风化八,在泉之气数亦为风化八,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

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壬寅岁所适宜的药食性味。

 壬寅岁(2022)的五运六气方


《黄帝内经》中,根据不同年运气候变化,及其致病特点,给出了用药和饮食指导。不少医家也据此总结出了相应的方剂和加减法度。

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中就记载了适合壬寅岁的五运方——苓术汤,和六气方——升明汤,特此摘录供同道参考。

1

壬寅岁五运方:苓术汤


 '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为金所復,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白茯苓,厚朴(姜汁制炒),白术,青皮,干姜(炮),半夏(汤泡去滑),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加减】

随证治之。

【适应症】

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或左胁偏疼。

图片

2

壬寅岁六气方:升明汤


【组成】

紫檀香,车前子(炒),青皮,半夏(汤洗),酸枣仁,蔷蘼,生姜,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加减】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参各半两; 
自春分至小满,加丁香一钱;
自小满至大暑,加漏芦、升麻、赤芍药各半两; 
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半两; 
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半两。

 【适应症】

升明汤 '治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病者气郁热,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胁满呕吐,胸臆不利,聋瞑渴,身重心痛,阳气不藏,疮疡烦躁。' 

图片

 升明汤案

患者,男,62岁, 2016年1月26日初诊。

【主诉】眩晕、脑鸣、胸痛1个月。

【现病史】

眩晕,发作时先腹部胀, 欲排大便但排不出,有气体上冲感;继之眩晕脑鸣, 前额及颠顶灼热有虫行感, 苦不堪言, 左胸痛, 有胸闷心悸欲死感, 含化硝酸甘油胸痛稍减,他证不缓解,后半夜发作频繁;曾3次急诊, 在心血管、脑血管科住院无效且逐渐加重。

图片
【既往病史】腹泻35年, 高血压病20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年, 失眠10年。

【舌脉诊】舌质淡暗, 舌尖红, 苔薄白, 左关、寸脉弦滑。

处方一:乌梅丸

制乌梅50g,炮附片5g (先煎) ,黄连片10g
细辛3g,党参片30g,黄柏5g
川桂枝10g,当归10g,炒川椒3g
干姜10g

4剂。煎服方法:水煎,晚睡前 (21—23时) 口服半剂。

处方二:升明汤

生酸枣仁,炒酸枣仁各20g,紫檀香5g (后下)
小青皮10g,白残花 (野蔷薇) 5g (后下) ,车前子15g (包煎) 
清半夏15g,炙甘草10g,生姜10g

8剂。煎服方法:水煎两遍, 混合,次日寅时 (5—6时) 、辰时 (9—10时) 服升明汤。

图片

1周后复诊,除大便不成形外,其他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T波倒置变低平。

按语:本案虚实夹杂, 寒热不显。按脏腑辨证思路无从下手。患者发病及就诊时均为丙申年初之气, 少阴君火加临厥阴风木,病象主要表现为“气上撞心, 心中疼, 眩晕、脑鸣、久利、左关、寸脉弦大”等厥阴病脉证, 又抓住下半夜发作频繁的特点。

根据《伤寒论》“厥阴病, 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的法则,选用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和丙申年三因司天方“升明汤”择时服用获效。

乌梅丸本为仲景治疗蛔厥的方剂,病主久利,是厥阴病之主方。因生活条件改善, 蛔虫病发病较少,故现在临床多因其寒热并用而用于寒热错杂证。

方中乌梅味酸, 蜀椒、细辛味辛性温, 黄连、黄柏味苦性寒, 寒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党参、当归补养气血,与温中药物相配, 有温中益气、温补下焦虚寒、养血通脉、调和阴阳的功效。

升明汤为宋·陈无择的三因司天方,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民病气郁热,血溢, 目赤, 咳逆, 头疼, 呕吐, 胸臆不利, 燥咳,聋瞑身重, 心痛, 疮疡, 烦躁, 宜升明汤”。

缪问在《三因司天方》中释升明汤曰:“是岁上为相火,下属风木。正民病火淫风盛之会也,枣仁味酸平,《本经》称其治心腹寒热邪结。熟用则补肝阴,生用则清胆热, 故君之以泻少阳之火。佐车前之甘寒, 以泄肝家之热。司天在泉, 一火一风,咸赖乎此。紫檀为东南间色, 寒能胜火, 咸足柔肝, 又上下维持之圣药也。风木主令, 害及阳明, 呕吐、疟、泄, 俱肝邪犯胃所致。蔷薇为阳明专药, 味苦性冷, 除风热而散疮疡, 兼清五脏客热。合之青皮、半夏、生姜,平肝和胃, 散逆止呕, 甘草缓肝之急, 能泻诸火。平平数药,无微不入, 理法兼备之方也。”

图片


运气学说运用在中医上,就是结合干支、阴阳、五脏、六淫等,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疾病的发生。

这也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及临床治疗和自然界的物质、气候变化和时间因素联系在一起。

人,是体质各异的人,更是身处自然、动态变化的人,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去辨人辨病、书方遣药,不失为另一种临床思路。

I 文章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赵桂琴运用运气理论治疗验案2例》,作者李小双,郝风芹,靖永莲,中国民间疗法. 2018,26(02)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