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浩 段睿 ‖茶陵派殿军石珤年谱 [中]

 倚月临风 2022-01-21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 三十四岁

公作《汝宁府预备仓记》。

《汝宁府预备仓记》:“盖经始于弘治十一年春三月,逾四月而功告成矣。”

父石玉卒,李东阳受公兄石玠所托作《明故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致仕石公墓志铭》(下称《石公墓志铭》)。

李东阳《石公墓志铭》:“公,吾同年进士也,以按察副使卒于家,吾闻而悲之。其子监察御史玠、翰林检讨珤皆归襄事,奉白侍读秉德状请予铭。……公生某,卒某,年六十有三,某月日葬宜安社徐村之原。”

公作《读沈东山老先生所寄先君挽章》。

《读沈东山老先生所寄先君挽章》:“不见东山翁,荏苒二十霜。几杖日已远,寤寐恒未忘。尚忆垂髫年,两亲俱在堂。进有师友乐,退得父母将。岁徂事倏变,拱木森墓傍。”

公丁忧哀毁过礼,爆发目疾,作《睹青天文》以自宽。

《睹青天文》:“石子葬其亲于宜安之南里,长号诉空,五内崩溃,逾十日而疾作。血脉愤兴,贯瞳决眦,云曀萋靉,远不能视。祷于神,弗应,医药疗之,弗克。乃支之夜,焚香布楮,明水载酌,自吁于庭。”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已未 三十五岁

在家守制。公目疾迁延逾年,是年春作《病士》《病言》《病目杂言》记其事,又作《眇士赞》《感双雁赋》《双雁伤翮育于庭中有感》以自譬。

《病士》序:“余既病目逾年,窃自痛悼,乃忆古之贤士亦屡抱屙,漫作《病士》,诸咏虽与靖节词旨不同,质之原思,亦复惭负,读者体其情耳。”按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四“疾病类”小序云:“疾病呻吟,人之所必有也。白乐天有云'刘公干卧病漳浦,谢康乐卧病临川,咸有篇章,盖娱忧纾怨,尤足以见士君子之操焉。’”诚哉斯言!公所患疾病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笔者拟专文论述,兹不赘。

《病言》:“多病欲无言,凄风感心曲。十年侍明光,群书校天禄。”按公云“十年侍明光,群书校天禄”,盖自弘治二年(1489)任翰林检讨数起也。

《病目杂言》:“抱病疏檽下,经秋又及春。色沿衰绖惨,愁入鬓华新。”

《眇士赞》序:“某遭亲之丧,葬甫十日而目疾大作,蒙眬且逾年,每一展书,不及数十行,辄掩卷垂泣。予既自痛矣,仰思古人疾吾之疾者,不知其当怆怳感愤之情,亦有如予之今日者乎,而何其垂芳于不朽也?乃作《眇士赞》以自譬。”

《感双雁赋》:“己未岁,或馈予双雁,育于庭中,问其从来,曰:'弋人获之也,虽复穷蹙,雅有高志,萧然独立,若贤士君子,罹困侮,遭播越,而耿介绝俗,固将终身也。予既悲之,而惜其未能即去,乃作《感双雁赋》。”按“虽复穷蹙,雅有高志,萧然独立”云云,实夫子自道也。

《双雁伤翮育于庭中有感》:“自是排云侣,秋声被网罗 。耦行犹作字,长恨不成歌。北望燕山月,南思楚水波。忽惊楼外影,愁绝定如何。”

六月,真定知府重修阳和楼成,公作《重修阳和楼记》《闻太守新修阳和楼成,寄题壁上,待病愈一登,尚当继作》以志其事。

《重修阳和楼记》:“今太守南昌熊公,既下车之明年,兴滞补敝,百物荐举……乃遍召郡民之有秩者,播告于庭,谕以大法,俾葺而新之……盖经始于弘治已未之三月,不十旬而功告成矣。”

六月末,作《明故吴母李氏墓志铭》

《明故吴母李氏墓志铭》:“子孙满前,福乐方未艾,乃弘治已未六月二十二日以疾卒……将以今年九月某日葬于郡城西北隅,启公之圹祔焉。”

初秋,公目疾渐除,作《秋日遣兴》。

《秋日遣兴》:“旭日戒僮夫,驾言适东野。市朝垢心境,广莫快一写。况值目疾除,秋色尚可假。岂徒望封龙,岩壑翠堪把。”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庚申 三十六岁

在家守制。正月,甥女周德贞卒,公与兄石玠葬其于藁城城西,作《故甥赵妇周氏圹记》。

杨一清《神道碑》:“姊氏适周姓者,既卒,子孤弱不能立,公抚之于成。”

《故甥赵妇周氏圹记》:“弘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监察御史石某与弟翰林检讨某,葬其甥女周氏德贞于藁城之城西。……是年正月三日卒,距其生于成化戊戌四月二十九日,年裁二十有三耳,悲夫!”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辛酉 三十七岁

服除,公以翰林检讨充经筵展书官。

杨一清《神道碑》:“辛酉,充经筵展书官。”

作《送宪副王君元善序》。

《送宪副王君元善序》:“君为御史几九载……乃弘治十四年,擢授山东按察司副使。”

座师李东阳之子李兆先卒,公作《伤征伯》吊之,李东阳答以《次石检讨邦彦韵三首》。

李东阳《儿子兆先墓志铭》:“兆先之冠,今宗伯体斋傅先生为宾,字之曰征伯。其生以成化乙未六月二十一日,没以弘治辛酉闰七月二十五日。”按李东阳次子兆同已殇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至今年,李兆先亦夭,故东阳《次石检讨邦彦韵三首》深叹“中岁意不适,衰病相侵陵。还思后生人,命薄如春冰”“由来生死同朝夕,转使欢娱成悼惜。方将一发引千钧,空教二子埋双璧”。然观东阳诗云“每逢故旧人,宛作骨肉看”“无人解和白雪调,有土不酹黄金杯。石郎惟子可语此,君看宿草生苍苔”,复考杨一清《神道碑》云“予友少师李文正公每谓予曰:'诸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其石氏季方乎!”,则李东阳对公之期许可想而知。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 三十八岁

五月,与乔希大、张进之、刘用熙、刘允中诸友同游南溪,途中遇雨,作《游南溪记》《南溪雨归》。后公追怀此事,复作《忆游南溪》。

《游南溪记》:“壬戌夏五月六日,乔选部希大同游南溪。……同游者:张考部进之,刘稽勋用熙,刘中舍允中。”

是年,公母赵氏卒。

李东阳《石公墓志铭》:“公……配赵氏,封孺人,以珤恩进封恭人。”

杨一清《神道碑》:“妣赵氏。考以上俱以公贵……妣俱累赠一品夫人。”按《石公墓志铭》《神道碑》俱未言公母赵氏生卒年,系年据《孝宗实录》所载公丁忧服阙之期反推,详“明孝宗弘治十八年”条。

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癸亥 三十九岁

在家守制。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甲子 四十岁

在家守制。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已丑 四十一岁

四月,服阕,官复原职。

《明孝宗实录》卷二二三:“(弘治十八年四月)己巳……翰林院检讨石珤丁忧服阕,复除原职。”

五月,明孝宗崩,明武宗即位。

《明史·武宗本纪》:“十八年五月,孝宗崩。壬寅,即皇帝位。”

六月,翰林检讨任职期满,援例升翰林院修撰,与修《孝宗实录》。

《明武宗实录》卷二:“(弘治十八年六月)丙辰……升翰林院侍讲张澯为侍读学士,检讨石珤为修撰,俱以九年任满也。”

杨一清《神道碑》:“乙丑,满九载,迁修撰。”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丙寅 四十二岁

公得与修《明孝宗实录》,作《正德丙寅二月九日与修<孝宗皇帝实录>恭述以诗》纪其事。

杨一清《神道碑》:“同修《孝宗实录》。”

充任经筵讲官,获赏赐。公有感于士风日漓,作《媒说》以讽。九月,迁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

杨一清《神道碑》:“正德丙寅,武宗初开经筵,充讲官,赐宴及银币,寻迁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

《国朝献征录》卷一五引《南雍志》:“以纂修功升修撰,侍经筵讲读,赐金带四品服。正德初,士风渐漓于前,类多巧宦,珤愤世嫉邪,作《媒说》以讽。升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按详玩文意,此“正德初”即正德元年(1506)。

《明武宗实录》卷一七:“(正德元年九月)戊子,升翰林院修撰石珤为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

公将便道归省墓,李东阳作《明故赠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石公墓表》以全旧诺,又作《石学士珤之任南京》为公践行。

李东阳《石公墓表》:“予每检故箧,见同年按察副使石君大器所著其父文林公行状,盖征予为表墓者。复十余年,君之墓木已拱矣,而旧诺尚阙,未尝不怃然感之。比其……仲子珤自讲筵擢南京翰林侍读学士,将道归省墓,则须此以行。呜呼,是安可负哉!”

李东阳《石学士珤之任南京》:“黄金台上玉为堂,刚送罗生又石郎。四海豪英唐意气,两都风物汉文章。旧传衣钵吾空老,世业箕裘子最良。可语与人今渐少,不胜南望立斜阳。”按“罗生”即罗玘(1447—1519),字景鸣,号圭峰,世称圭峰先生,江西南城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次年(148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读、南京太常寺少卿、南京太常寺卿、南京吏部右侍郎等职,正德十四年(1519)卒,嘉靖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肃,有《圭峰集》传世。罗玘于是年(1506)九月升南京太常寺少卿,故东阳诗云“刚送罗生又石郎”。东阳每谓杨一清“诸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其石氏季方乎”,“旧传衣钵吾空老,世业箕裘子最良”亦此意。又据《明史·文苑二·罗玘传》:“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刘瑾乱政,李东阳依违其间。玘,东阳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然则公与罗玘虽俱为东阳门生,但罗玘与东阳政治分歧端倪已现,故《石学士珤之任南京》以“可语与人今渐少,不胜南望立斜阳”作结。

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丁卯 四十三岁

正月,作《丁卯元夜立春后七日始雪》《送吉安任太守序》。

《丁卯元夜立春后七日始雪》:“灯火已春夕,风日亦暄妍。望雪意久倦,桂屑忽翩翩。”

《送吉安任太守序》:“正德丁卯春正月,石阡太守任君象之以制终入觐,改知江西之吉安。……予独恐诸君但知任君之望也,故相与乐道其实云。”

二月,抵南京赴任。四月,作《送吕太常考绩序》。

《同陈宗之诸同年饮鸡鸣山凭虚阁,时罗太常景鸣作倡二首》:“二月到金陵,秋山始一行。”系年理由详下文。

《送吕太常考绩序》:“余始至南都,即闻有嘉禾吕秉之者,善谈诗,未暇与之歌而从之和也。居逾月,博士李君鼐、主簿郭君忱有请焉,曰:'吾太常卿吕君,六载考绩,行将入谒圣天子,书最吏部,安得太史氏一言述之?’”按考文征明《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吕公行状》,吕太常即吕㦂(1449-1511),字秉之,明内阁大学士文懿公吕原之子。吕㦂自弘治九年(1496)起任南京太常寺卿,除却丁忧守制之期,前后凡六年,是年恰为考绩之年,故公作此序。又,公二月至南京,“居逾月”而有作序之请,则此文当作于四月。

是年孟秋,公与陈镐、罗玘等同年宴饮于南京鸡鸣山凭虚阁,作《同陈宗之诸同年饮鸡鸣山凭虚阁,时罗太常景鸣作倡二首》《同年会分得是字》,又作《送陈宗之采录江西因得过省》。

《同陈宗之诸同年饮鸡鸣山凭虚阁,时罗太常景鸣作倡二首》其二:“二月到金陵,秋山始一行。人间无此地,坐上得清卿。痛饮平生侣,高楼万古情。蓬莱在何处,缥缈暮闻笙。”按“罗太常景鸣”即前揭罗玘,是年任南京太常寺少卿。陈宗之即陈镐(?-1512)。镐字宗之,浙江会稽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与公及罗玘为同年,历任礼部主事、南吏部郎中、山东按察司提学副使、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湖广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等职,正德七年(1512)卒官,有《矩庵漫稿》《金陵人物志》传世。考《明武宗实录》卷二六云:“(正德二年五月)甲寅……升山东按察司副使陈镐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复参公《送陈宗之采录江西因得过省》云:“金縢昨夜启承明,问野还劳秘省行。一点帆青春水阔,万重云白故山横。阁中帝子思王勃,桥上居人识马卿。遥想高堂称寿罢,对床经史夜深评。”可知陈镐将赴江西上任,道经江苏南京,故得与公及罗玘相会。

《同年会分得是字》:“忆昔同升日,黑发俱相似。荏苒二十年,颇觉疏旧齿。”按“同年”即罗玘、陈镐等人。公自成化二十三年(1487)入仕,迄今二十年,故云“荏苒二十年”,下文“黾勉二十年”“从仕二十载”亦然。

《自惜二首》《移居太仆街》《送卢君文渊知岳州序》亦作于是年。

《自惜二首》其一:“渊潜夙知名,霄举颇负志。誓探东观书,仰作尚友士。黾勉二十年,十事九失意。中遭家造艰,屡为积疴制。壮颜忽改色,修途更垂翅。”

《移居太仆街》:“从仕二十载,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转,无问喧与僻。”

《送卢君文渊知岳州序》:“维扬卢君文渊以进士为监察御史且八载,乃今年正德丁卯,受吏部荐,得知湖之岳州。”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己巳 四十五岁

六月,由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升南京国子监祭酒。

杨一清《神道碑》:“乙巳,擢南京国子监祭酒。”

《明武宗实录》卷五一:“(正德四年六月)庚辰,升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石珤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九月,作《送程君德和知泉州序》

《送程君德和知泉州序》:“正德己巳秋九月,受诏知福之泉州。”

是年,王鏊致仕,公作《送王司徒分韵得五字》

《送王司徒分韵得五字》:“二疏辞汉荣,季鹰怀吴土。司徒志亦然,百世殆同矩。辛勤三十年,出身事清主。”按王司徒即王鏊(1450-1524),字济之,南直隶吴县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太子少詹事、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正德四年(1509),刘瑾用事,王鏊屡乞致仕,获允。嘉靖三年(1524)卒,赠太傅,谥文恪,有《姑苏志》《震泽集》传世。

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庚午 四十六岁

二月,作《送大司寇吴公致政序》

《送大司寇吴公致政序》:“正德庚午春二月,刑部尚书姑苏吴公致政归,公卿以下祖之东门外,又重夫离合之不常也,属珤为序。”

九月,由南京国子监祭酒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

杨一清《神道碑》:“庚午,改北监。”

《明武宗实录》卷六七:“(正德五年九月)甲子,调南京国子监祭酒石珤为国子监祭酒。”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癸酉 四十九岁

七月,公上疏奏请整饬国子监生员拨补制度。

《明武宗实录》卷一〇二:“(正德八年七月)庚寅……国子监祭酒石珤奏:'国家建学育才,以端治本,规摹条贯,一准唐虞三代之法。我祖宗朝太学生员坐班至十余年……乞照先年事例……仍申严复班限期,不使冒送问之法,杜绝官医保结,不使长欺伪之风,则士有定志,人得专业,既无欲速之弊,亦消见利之心,六馆不致于乏才,诸司亦可以济事矣。’”

八月,由国子监祭酒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郎。

《明武宗实录》卷一〇三:“(正德八年八月)丙辰,升国子监祭酒石珤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九月,公于赴任前拜别座师李东阳,东阳以《石邦彦少宰告别,席间用所赋寿诗韵以赠》《邦彦将宿乃兄邦秀少司马,留之不得,再赠一首》二诗相赠。

《李东阳集》以时间排序,《石邦彦少宰告别,席间用所赋寿诗韵以赠》《邦彦将宿乃兄邦秀少司马,留之不得,再赠一首》二诗在《九日登高不果,与赵生》《望前一日西庄观稼,次前韵》后,《正德癸酉十月四日夜归,梦观先父画像,痛而有述》前,故系于此。

九月中旬,公得便道归省墓。

《乞恩祭扫疏》:“臣于正德八年九月十七日,由国子监祭酒荷蒙圣恩升南吏部右侍郎,辞阙赴任,路出真定,得便道一省先臣丘墓。”

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乙亥 五十一岁

四月,作《送大司马泾川张公致政序》。

《送大司马泾川张公致政序》:“乃今年正德乙亥春正月即上疏乞解政务,诏辄勉留,凡三往返,至于夏四月,竟得允。”

五月,由南京吏部右侍郎升礼部右侍郎。

《明武宗实录》卷一二五:“(正德十年五月)戊戌……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石珤为礼部右侍郎。”

杨一清《神道碑》:“乙亥,改礼部。”

六月,王守仁为公送行,作《六月五章》。

王守仁《六月五章》序 :“六月乙亥,南都熊峰少宰石公以少宗伯召。……阳明子素知于公……乃叙其事,为赋《六月》,庸以赠公之行。”按时王守仁任南京鸿胪寺卿,与公为同事。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阳明心学”开创者。隆庆时追谥文成,万历年间从祀孔庙,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

罗钦顺作《送南京少宰石公入为少宗伯序》

罗钦顺《送南京少宰石公入为少宗伯序》:“钦顺初入翰林,则获从熊峰先生石公游。……兹被简命,入为少宗伯,南京士夫莫不欣然以喜。”按罗钦顺是年由太常寺少卿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为公之继任者,故有此序。钦顺生平已详“明孝宗弘治二年”条。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 五十二岁

五月,作《自劾不职疏》,乞退休以弭灾异,有诏不允。

《明武宗实录》卷一三七:“(正德十一年五月)辛卯,礼部右侍郎石珤上疏言'去冬以来,四郊无雪,一月之间,两明继食……灾异不息,咎实在臣,乞赐归田里’。诏曰:'珤学行老成,不允辞。’”

七月,座师李东阳卒。

杨一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正李公东阳墓志铭》:“丙子年六月,公卿大夫士奉觞献寿者,弥月不止,积劳与热,病卧不能兴,至七月二十日,终于正寝。”

九月,由礼部右侍郎转为礼部左侍郎。

杨一清《神道碑》:“丙子,转左。”

《明武宗实录》卷一四一:“(正德十一年九月)壬寅……升礼部右侍郎石珤为本部左侍郎。”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 五十三岁

是年,武宗始游宣府,公上疏力谏,不报。六月,以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授庶吉士业。

杨一清《神道碑》:“丁丑,命兼翰林学士,掌院事,授庶吉士业。”

《明武宗实录》卷一五〇:“(正德十二年六月)丙辰……命礼部左侍郎石珤兼翰林院学士,教庶吉士。”

七月,作《送大宗伯李公归曲沃序》。

《送大宗伯李公归曲沃序》:“正德丁丑夏六月望日,礼部尚书掌通政司事曲沃李公复上疏乞解政务……明日,公服峨冠、公服、大带、搢笏陛谢。又二十余日,安车已驾国门,入陛辞。”按“六月望日”后二十余日,已入七月。

八月,作《刘母姬氏墓志铭》。

《刘母姬氏墓志铭》:“盖又再逾岁而卒,正德丁丑八月二日也……将以是年九月十一日合葬于宣武关南白纸坊枣园之茔。”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戊寅 五十四岁

三月,公上疏乞休,优诏不允。

《明武宗实录》:(正德十三年三月)“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石珤上疏乞休曰:'臣年五十有四,抱疾有年矣。……伏望圣慈,俯念愚臣委不堪用,放归田里……御恩九原,死宜不朽。’得旨:'珤学行素著,宜尽心职业,以副委任,不允所辞。’”

七月,作《<送少宗伯王公奉使归省诗>序》《封征仕郎户科给事中朱公墓志铭》。

《<送少宗伯王公奉使归省诗>序》:“正德戊寅秋七月……礼部左侍郎瓯滨王公思献当之益府……图便道归省焉。缙绅……各为歌诗以歆艳之。既成帙,属予为序。”

《封征仕郎户科给事中朱公墓志铭》:“正德戊寅……秋七月,命方下,而豫庵之讣至矣。都谏……以状泣请余铭。”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乙卯 五十五岁

三月,明武宗南巡之争爆发,公上疏营救进谏大臣。

《明史·石珤传》:“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

十月,公作《乞恩祭扫疏》乞归省墓,不允。

《乞恩祭扫疏》:“奏为乞恩祭扫事:臣于正德八年九月十七日……辞阙赴任,路出真定,得便道一省先臣丘墓,今又历五年矣……如蒙伏望圣慈,容臣给假,暂回原籍,一省先墓,则日月余光,贲及宰木,幽明感佩,实无穷已。”

《明武宗实录》卷一七九:“(正德十四年冬十月)甲申……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石珤乞归省墓,不允。”

   (本文原载《古籍研究》总第72卷,凤凰出版社2020年,第323-258页。)

阅读链接
刘万川 ‖明代藁城诗人石珤与其诗歌创作特色
李浩 段睿 ‖茶陵派殿军石珤年谱 [上]


作者简介:李浩(1989-  ),河北邢台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代文学思想史、中古医疗社会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目前已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南大学学报》《南方文坛》《古典文献研究》《古籍研究》《中华读书报》等各类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6篇、报刊文章若干,主持点校石珤《熊峰先生文集》、阮福《孝经义疏补》(“江苏文库·精华编”),参编传统文化读本2种。



作者简介:段睿(2000-  ),河北唐山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喜游历,曾赴邯郸涉县、磁县、临漳等三国、北朝故地从事田野考察;工古琴,曾代表河北省高校参加第二、第三届“京津冀青年琴人论坛与音乐会”。多次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在《古籍研究》(第二作者)、《藏书报》发表学术文章。


京畿学堂公众号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