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用30名宫女做试验,导致4人死亡,实验成功后造福后世上百年盛锐游戏视野健茜

 新用户41015886 2022-01-21

盛锐游戏视野健茜

 21-12-25 14:45

在数百年前的清朝,曾经流传着一句谚语:“生娃只一半,出花才算完”。
天花,这个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疾病,曾经却是无数人为之颤抖的存在,而对于入关的满清皇室而言,更是史无前例的大杀器。
在清军入关以前,呆在寒冷东北地区的八旗子弟,还从来没有遭遇过天花这种疾病,结果一旦感染,往往是死掉十之八九,包括两位皇帝,顺治和同治都是命丧于此。
在康熙以前,清代皇室究竟害怕天花到了什么程度呢?清军在进攻明廷时,专门避免在4月到8月的天花爆发期出兵,而统兵的贝勒,尽量以已经出过痘的人来担任。以至于1644年摄政王命令皇太极长子肃清王豪格进军山海关,豪格为此大发牢骚:“这不是有意置我于死地吗?”
以1649年举例,在疫情于北京城传开之后,多尔衮立刻下令,城内所有未曾出痘者,“约定带出二十里外”。而在皇太极兄长代善的儿子去世后,整个清朝贵族,竟然没有一个敢去奔丧。
而康熙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也并非顺治认为他多么有能力,而是在临终前接受了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认为康熙出过天花具备免疫力,才将8岁的他作为接班人...而康熙本人,对于天花也是十分重视,在这一段时期,清廷在太医院设置了专门的涉痘诊科,召集天下名医,还设置了“查痘章京”,来负责国内的天花疫情防控工作。
而在2004年,法国揭开的一份书信,这封信是清廷传教士洪若翰写给法国天主教的,却也公布了康熙做下的一起宫女实验,导致4人死亡,却让民间受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洪若翰在1685年被法王路易十四派遣来华,到了1688年见到了康熙,也正是在他入宫不到半年之后,却迎来了康熙的紧急宣召。
原来康熙第十二子胤祹,方才两岁,就已经感染上了天花,生命垂危,康熙在患有疟疾时,曾被传教士带来的特效药金鸡纳霜所治好,对西医十分信任,因此他寄希望于洪若翰身上,询问他是否有什么办法。
不过洪若翰却十分为难,天花在欧洲同样是死亡率颇高的疾病,并不存在什么特效药,他只能和其他太医一起寻找方法,最终向康熙提出了人痘方案。
所谓“种人痘”,在唐宋时期就早已经有记载,也就是将病人痘疮的汁液挤出来,“种”在健康人的身上,虽然常人同样也会感到身体不适,但是没有感染天花那么强烈,在恢复健康之后,也不会再次进行感染。然而时人避痘如同避虎,这种方法听上去如同主动撞上枪口,自然也只限于理论,很少有人敢于尝试。
虽然“种痘”对于重病的胤祹并没有任何效果,但是为了防范未然,加上天花多为宫人传播,康熙却找来了30名宫女作为实验。
太医将胤祹身上的痘液通过鼻子的空间种在了这30名宫女的身上,她们的起居被严格限制,并且只能让出过痘的下人来服侍。
没过多久,这些宫女很快就出现了发热症状,而几天过去,其中有4人一病不起,当场去世,而其他的人员则逐渐恢复了健康。
康熙随后又让这些宫女混入天花患者身边,而结果却也十分惊喜,仅仅只有4人患有天花,很快就迅速痊愈,而其他的人也都安然无恙。
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康熙开始大力推行人痘种植法,期间医生对于种植也作出了很大的改进,此前对宫女的实验被称之为“时苗”,也就是直接将病人创口汁液,进行嫁接,因为无法掌控好力度很容易出现嫁接者重病死亡的情况,吸取教训后,清代医官又发明了“熟苗”嫁接方式,也就是将汁液通过深埋和用水稀释再进行种植,此时种植者的症状会轻很多,死亡率也大大下降,效果同样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