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须藤

 一帆csp 2022-01-21

魏丹老师的《羊蹄甲属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终于面世了,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囊括了羊蹄甲属植物的方方面面,包括羊蹄甲植物介绍、选育、栽培、文化、开发利用等。对羊蹄甲属植物深有研究的华南植物园刘奠湘老师在序言说:全书内容全面、特点鲜明、图片精美,是国内羊蹄甲属植物园艺学研究的第一本著作。
拿到手里,倍感亲切,因为这本书从编辑开始我就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照片,看到里面熟悉的文字和图片,成就感满满。
进入植物圈,对于身边常见的羊蹄甲属植物尤其熟稔于心,记录过的物种也不少,比如绿化常见的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羊蹄甲首冠藤,还有园林新星的白花羊蹄甲黄花羊蹄甲橙花羊蹄甲,都在我这里留下足迹。好久前还装模作样概括了一下我认识的羊蹄甲属植物,写成《羊蹄甲属的这家子》。
羊蹄甲属植物非常丰富,我还缺了好多没记录呢,比如阔裂叶羊蹄甲、粉叶羊蹄甲、云南羊蹄甲、囊托羊蹄甲、鞍叶羊蹄甲等,它们的颜值都不错。

要不,趁这本书出版的机会,好好学习下,加深一下对羊蹄甲属植物的了解,今天就记录一下不时出现在眼前,本土就有分布的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它的名字也好听嘛。

龙须藤,豆科、羊蹄甲属藤本植物。
龙须藤是中文正名,这个名称出自广东的叫法,在《中国植物志》就采用这种叫法,因为它的枝条上有细长卷须,看起来似龙须,又是藤本植物,故名“龙须藤”;别名很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和江西叫田螺虎树;在广东还叫菊花木、五花血藤、圆龙、蛤叶、乌郎藤、罗亚多藤;在海南叫百代藤;在广西叫乌皮藤、搭袋藤;在湖南、台湾叫钩藤;在一些地方叫九龙藤……
龙须藤的拉丁名是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其属名Bauhinia由人名John和CasperBauhin组成,他们是瑞士植物学家,也是一对孪生兄弟,种加词championii是为了纪念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John George Champion。
龙须藤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丛或山地疏林和密林中。产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和贵州。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龙须藤在广东有个变种叫英德羊蹄甲(Bauhinia championii var. yingtakensis),它是广东的本土植物,常生于山地半荫处,攀附于岩石上,分布于广东北部的英德、乳源、阳山等地。英德羊蹄甲的模式标本采自广东英德。

不瞒你说,我跟龙须藤已经很熟了,本早该把它记录下来,后来发现,关于它的分类位置,太复杂了,并不是我一句两句话能把它理清的,正如魏丹老师的书里提到的那样,如今羊蹄甲属有广义羊蹄甲属与狭义羊蹄甲属之分,关于龙须藤的定位,更是专业人士头疼的事。
细说龙须藤前,不妨把它们分分合合的事情先理顺一下,关于羊蹄甲属的分分合合,豆神蒋凯文老师在他的《近年来豆科国产属的分类变动(以FRPS为基准)》提到(文字有删减):
广义羊蹄甲属(Bauhinia s. l.)拆分后的国产类群包括龙须藤属(Lasiobema)、火索藤属(Phanera)、首冠藤属(Cheniella)和狭义羊蹄甲属(Bauhinia s. s.)。其中狭义羊蹄甲属包含FRPS中羊蹄甲亚属(Bauhinia subg. Bauhinia)的所有种;龙须藤属包含FRPS中厚盘亚属(Bauhinia subg. Lasiobema)的所有种;FRPS中的显托亚属(Bauhinia subg. Phanera)中的黔南羊蹄甲(B. quinanensis)、卵叶羊蹄甲(B. ovatifolia)、孪叶羊蹄甲(B. didyma)、囊托羊蹄甲(B. touranensis)、大苗山羊蹄甲(B. damiaoshanensis)、粉叶羊蹄甲(B. glauca)、薄叶羊蹄甲(B. glauca subsp. tenuiflora)、首冠藤(B. corymbosa)以及后被作为新记录发表的中越羊蹄甲(B. clemensiorum)和拉康羊蹄甲(B. lakhonensis)分别被转入首冠藤属,其中薄叶羊蹄甲被提升为种级,即薄叶首冠藤(Cheniella tenuiflora),剩余种归入火索藤属。据LPWG (2017),龙须藤属又被处理为火索藤属的异名,但Mackinder & Clark (2014)似未做处理,故该属地位仍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CFH那里,如今龙须藤属于火索藤属,它的拉丁写作Phanera championii,而之前的Bauhinia championii,或者Lasiobema championii都成了异名。

平时植物中文名鱼龙混杂的时候,我总是拿拉丁名做挡箭牌,总觉得它是唯一的标志,可今天,我偏偏就喜欢按龙须藤这个名字去辨识它,无论分类如何变迁,藤还是那根藤,它并不因为人类如何给它划分,它依旧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衍生息。
它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在华东偶尔也能看见它的身影。虽说华南植物园种了好多龙须藤,可真要观察它的真实样子,还是走进山野最好。

我最早认识它应该是在丹霞山,熟悉它的伙伴看到它的叶片就能认出它来,让我好生佩服,后来每次爬山几乎都能见到它,特别是不久前的秋天,去了珠海三灶的屋边村,后山上更是爬满了藤,它标志性的叶片早就出卖了它的身份。

尽管它的花跟我们绿化带常见到的羊蹄甲属物种很不一样,花很小很小,可待到夏秋季节,那一朵又一朵细小却精美无比的黄白色蕾丝状花蕾开始从下而上,渐次怒放,在山野的树丛里,岩石上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如梦如幻,煞是好看。
龙须藤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野”,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在贫瘠的山石地生长,它的根极具穿透力,甚至能穿破岩石,所以又叫过岗圆龙,还叫过岗龙。

你想象一下,一根身姿轻柔的藤,穿岩走壁,像长长的龙,蜿蜒盘旋在山野间,那就是它了。

别忘了龙须藤是羊蹄甲身份,羊蹄甲因为它的叶片两裂像羊蹄而得名,但是不一样的羊蹄甲,叶片的形状各异,也是区别不同羊蹄甲的标志之一。
我一直把羊蹄甲属的叶片称作“裤衩”,而龙须藤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裤衩”与众不同,它的叶片有两个尖端,并向两边敞开,这款式也是时髦了。也因为它的叶片,在野外很容易分辨出它们。

不过,偏偏龙须藤的叶片变化很大,款式多样,甚至经常出现不裂的情形,这得看你的悟性了。

▼这是最常见的样子了。

▼还可以这样。

大凡野外的植物,劳动人民都能发现它们的药用价值,而龙须藤更加是,它是一款实打实的中药。
龙须藤的干燥藤茎药用,全年可采,洗净切片蒸熟晒干即可;其味苦、涩,性平,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功效;主要含有黄酮类、甾醇类、芳香酸类、萜类等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
近些年,园艺工作者发现了龙须藤的优秀,更是从野外把它引进栽培,关于它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龙须藤为常绿藤本植物,叶形独特美观,缠绕攀爬能力强,遮阴性强,绿化面积大,是一种很好的园林绿化植物。

它可以作为棚架、绿廊、墙垣等处攀援绿化;也可以在陡坡、岩壁作垂直绿化;还可以用于公路护坡绿化、盘树缠绕或林间配置。

龙须藤是常绿藤本植物,枝条上有细长卷须,小枝和花序有柔毛。它也是枝条上的细长卷须因此得名龙须藤。

▼雨羽给我的这张艺术照,就很清楚看见“龙须”了。

(图片由@雨羽提供)
它的叶片非常有特点,单叶互生,叶片纸质,卵形或心形,先端微凹或2裂,表面无毛,背面有短毛,基脉5-7出,叶柄长2公分左右。

大概是6—9月,是龙须藤开花的季节,龙须藤是总状花序,窄长,腋生;花蕾椭圆形,花托漏斗形,萼片披针形,花瓣白色,有瓣柄,瓣片匙形,长4毫米左右,雄蕊花丝长6毫米左右。

▼已经在孕育生命的龙须藤。

秋天,龙须藤是一边开花一边结果。

它的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扁平,长7-12公分,果瓣革质,里面有种子2-5粒。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藤本,有卷须;嫩枝和花序薄被紧贴的小柔毛。叶纸质,卵形或心形,长3-10厘米,宽2.5-6.5(-9)厘米,先端锐渐尖、圆钝、微凹或2裂,裂片长度不一,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紧贴的短柔毛,渐变无毛或近无毛,干时粉白褐色;基出脉5-7条;叶柄长1-2.5厘米,纤细,略被毛。

总状花序狭长,腋生,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长7-20厘米,被灰褐色小柔毛;苞片与小苞片小,锥尖;花蕾椭圆形,长2.5-3毫米,具凸头,与萼及花梗同被灰褐色短柔毛;花直径约8毫米;花梗纤细,长10-15毫米;花托漏斗形,长约2毫米;萼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瓣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长约4毫米,外面中部疏被丝毛;能育雄蕊3,花丝长约6毫米,无毛;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仅沿两缝线被毛,花柱短,柱头小。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扁平,长7-12厘米,宽2.5-3厘米,无毛,果瓣革质;种子2-5颗,圆形,扁平,直径约12毫米。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中文正名   龙须藤
拉丁学名   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
别名   五花血藤、圆龙、蛤叶、乌郎藤、罗亚多藤、百代藤、乌皮藤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豆科
亚科   云实亚科
族 紫荆族
属 羊蹄甲属
亚属   厚盘亚属
种 龙须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